多尼采蒂歌剧《宠姬》的创作探源与音乐戏剧剖析

2017-10-10 18:03李栋全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戏剧性

李栋全

【摘 要】本文以多尼采蒂的歌剧《宠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素材来源,并对其创作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源。此外,对歌剧的剧本大纲和剧情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戏剧冲突及与其对应的音乐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多尼采蒂;大歌剧;《宠姬》;戏剧性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24-02

在多尼采蒂的众多歌剧中,《宠姬》确实不像《爱的甘醇》《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或是《军中女郎》一样为中国听众所熟知,尽管在国际舞台上享有很高声誉,但是这部歌剧确实属于多尼采蒂众多珍品中被忽视的那一个。

《宠姬》见证了多尼采蒂巅峰时期的创作技艺。保罗·亨利·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说:“歌剧《宠姬》的最后一幕可能是多尼采蒂的戏剧表现力最辉煌的例子,但它是在几小时之内写成的。”[1]

一、创作探源

1840年12月2日,这部四幕的法国大歌剧在巴黎歌剧院首演。但是,多尼采蒂是在1840年夏天因梅耶贝尔再次推迟了《预言家》才接受了为巴黎歌剧院创作一部大歌剧的委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创作一部大歌剧,对于任何一个作曲家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多尼采蒂用了很多“讨巧”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终非常成功。

起初,多尼采蒂为巴黎歌剧院创作了一部名为《公爵达尔贝》的歌剧,剧院经理莱昂·皮列的情妇——次女高音歌唱家斯托尔茨却否决了这部歌剧,她认为自己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够闪耀,于是莱昂·皮列要求多尼采蒂重新创作一部歌剧。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创作一部新的歌剧,显然难度很大,所以多尼采蒂想到一个好主意,即改编自己之前的作品。多尼采蒂选择了《尼斯达的天使》这部为挽救濒临破产的文艺复兴剧院而创作的歌剧。总谱在1840年初交给了多尼采蒂,主要的戏剧冲突都被保留了下来,仅仅前半部分有几处略作调整和修改,从婚礼场景到最后的悲剧结尾,二者几乎一致,并最后为这部新歌剧起了一个颇为讽刺、耐人寻味的名字——《宠姬》。

《宠姬》说是为斯托尔茨量身定制也不足为过。《尼斯达的天使》中的女主角西尔维娅是为女高音创作的,而修改后的《宠姬》为次女高音斯托尔茨宽广的音域而作。这一创举开创了后来意大利歌剧中次女高音作为剧中严肃而浪漫角色的标准配置,例如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的艾波丽。真正属于《宠姬》原创的仅仅是第一幕最后费尔南多的“军队咏叹调”、第二幕开始时阿方斯十一世的两首咏叹调,以及第三幕中阿方斯十一世的咏叹调《对于这样的爱》和莱昂诺拉的《哦,我的费尔南多》。这些为《宠姬》原创的音乐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并不是剧中最佳的音乐,可见当时这种同一首咏叹调在多部歌剧中使用的“拿来主义”并不是限制一部歌剧成为佳作的主要因素。

《宠姬》这部“改编”歌剧的戏剧节奏相对于那些被改编的“原作”来说,更为紧凑,戏剧张力更大,音乐表现力也更丰富。

这些复杂的音乐来源不仅没有阻碍这部歌剧的创作,在由《尼斯达的天使》改编为《宠姬》的过程中,多尼采蒂将有婚外情的国王也由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国王改为了西班牙的卡斯提尔国王,台本中类似于此的不少改编都方便了这部歌剧日后改编为意大利语版本,并且为通过意大利当时颇为严格的歌剧政治审查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時,《宠姬》作为一部大歌剧,必然需要具备激动人心的情节、恢弘壮丽的场面、奢华的舞台布景、华丽庞大的芭蕾场景等符合法国贵族审美需求的硬性要求。时至今日,这部歌剧的法语原版虽被重新重视,但是这部歌剧的意大利语版本上演相对更为频繁。不能否认的是,这部歌剧中很多法语语音自身所带有的音韵节奏和诗意,在转译成意大利语时有所丢失,颇为遗憾。

二、戏剧、音乐剖析

(一)剧本来源。有些资料声称,《宠姬》剧本改编自德阿尔纳德的戏剧《康明治伯爵》,事实上只有最后一幕在修道院的场景是取材自这部戏剧,其余部分并无相似之处,所以说这部歌剧不全是改编自《康明治伯爵》。剧本来源尚存疑问。

(二)剧本大纲。剧情讲述的是圣地亚哥圣詹姆斯修道院里的年轻修士费尔南多爱上了幻想中的情人,主教父亲巴达萨尔知道后,将其赶出了修道院。费尔南多找到了梦中情人莱昂诺拉,两人相互倾慕产生爱情,但是费尔南多并不知道莱昂诺拉的真实身份,她其实是国王阿方斯十一世的宠姬。国王阿方斯十一世爱慕莱昂诺拉,想要废掉现在的王后也就是主教巴达萨尔的女儿,但又忌惮教会的力量,只好作罢。费尔南多在军中任职,跟随国王征战立下军功,国王问费尔南多想要什么赏赐,费尔南多的回答居然是想得到莱昂诺拉。震怒的国王同意了二人的婚事,企图羞辱和报复费尔南多。婚礼之后才知道真相的费尔南多觉得尊严受到侮辱,离开莱昂诺拉重回修道院。然而费尔南多心中仍思念莱昂诺拉。身心衰竭的莱昂诺拉找到了费尔南多,祈求他的原谅。费尔南多被莱昂诺拉的真心和爱情所打动,最后莱昂诺拉死在了他的怀中。

(三)戏剧冲突与戏剧合理性。《宠姬》的戏剧冲突紧紧围绕着费尔南多、莱昂诺拉和阿方斯十一世三人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并涉及了爱情与权力的冲突、父子的冲突、君臣的冲突、教会的冲突等多个方面。这些冲突与多尼采蒂之后的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唐·卡洛》中唐·卡洛、菲利普国王、王后伊丽莎白之间的三角恋冲突、菲利普国王与唐卡洛父子的冲突、菲利普国王与波萨侯爵君臣之间的冲突,以及菲利普国王的王权与大审判长的教会之间的冲突有相似之处。此外,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戏剧冲突与之也有类似之处。

《宠姬》剧情虽然没有大的错误,但还是有不合理之处,比如费尔南多的姐姐是国王的正室王后,而他居然对莱昂诺拉的身份毫不知情,甚至连一丝细微的迹象都未曾发现。此外,费尔南多只是凭借想象中的梦中情人便与莱昂诺拉相爱也略显牵强。虽然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王子塔米诺也是看见帕米娜的画像便与之相爱,但是《魔笛》本身就充满了魔幻色彩和童话色彩。endprint

(四)剧中人物与对应音乐。费尔南多充满了纯真的爱情观、超然的理想主义与不屈的荣耀与尊严。在第一幕第一场中,费尔南多以咏叹调《我的少女,上帝的天使》向他的父亲巴达萨尔倾诉对幻想中少女的爱慕与向往,是典型的多尼采蒂式的咏叹调,旋律之美不禁让人想起普契尼的著名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她不断在我眼前出现”这一句在不断上行的旋律中到达high #C,亦是用音乐的力量表现费尔南多追求纯真的爱情。

在第三幕终场,愤怒的费尔南多以为国王玷污了他的尊严,于是在国王面前折断了他赐予的剑以宣告自己的荣耀,以宣叙调的方式唱出“在敌人的眼里,那亵渎的剑,如今还是如此可怕,我要在你面前折断!”此时乐队在音乐上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连续的减七和弦进行,烘托出了极强的紧张感,凸显了戏剧冲突。

阿方斯十一世是19世纪大歌剧中常见的“国王”角色的典范。他霸道且多情,高傲且诡谲,第二幕第一场,在他初次登台演唱的宽广的宣叙调《在阿尔卡萨尔的花园中》自信而宽广的旋律中,诉说着作为国王的高傲与快乐。在随后单簧管旋律引入的咏叹调《来吧,莱昂诺拉》中,他向往与莱昂诺拉的爱情,又享受王权的快乐,自信莱昂诺拉也会爱上他与他的王权。

在第三幕第一场,当阿方斯知道费尔南多想要的爱人居然是自己的宠姬莱昂诺拉时,他仍能控制住自己的愤怒。虽然已经怒火中烧,但还是想到了报复的方法。他隐瞒了事实、隐藏了怒火,装作高兴的样子,与莱昂诺拉和费尔南多交谈。三重唱《对于这样的爱》居然是以行板的速度、优美流畅的旋律展示讽刺与愤怒,足以体现阿方斯作为国王的自信高傲与心狠手辣。虽然是三重唱,但莱昂诺拉和费尔南多的戏份并不多,多尼采蒂用了几句唱词就清晰表达出了三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莱昂诺拉担心事实暴露,费尔南多则是单纯的高兴。

莱昂诺拉是多尼采蒂为斯托尔茨量身打造的重要角色,自然也是体现整个戏剧冲突的中心人物,她作为国王的宠姬却因爱慕费尔南多隐瞒了事实,激怒了国王,真相被揭露后自然也就激怒了自尊心和荣誉感极强的费尔南多,虽然最终得到了费尔南多的原谅,却死在了他的怀中。第三幕中,她的著名咏叹调《哦,我的费尔南多》,以广板的速度、简单流畅的旋律,诉说着她即将嫁给费尔南多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担心这件事会让费尔南多蒙羞。她在随后的《来吧,闪电》中预言了自己的死亡。这一连串的唱段显然是为次女高音歌唱家斯托尔茨而作,音域极为宽广,从中低声区一直到高声区的辉煌唱段,對歌唱家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在第四幕终场,与费尔南多的二重唱建立在一系列的旋律片段上,调性从降A小调到平行大调,最后到了C大调,调性逐步明亮起来,结构更加自由。法语原版中,莱昂诺拉死在费尔南多怀中之后,巴达萨尔再次登台,听到了费尔南多整场的最后一句话“我祈求你明天。”而意大利语版本中,莱昂诺拉死在费尔南多怀中之后,费尔南多只说了一句“她死了”,便结束了整场。

三、结语

作为一部法国大歌剧作品,我们不能去苛责它其中包含大歌剧必备的奢华布景和与戏剧无关的大段芭蕾,这部歌剧本身的音乐已经是非常节制和内省了,第一幕和第四幕大段的场景都发生在修道院,基调庄重而沉稳,而第二幕和第三幕中国王阿方斯处心积虑寻求报复又显得激动人心,很好地平衡了整体的结构。

从戏剧结构和合理性来看,该剧也较为完备。虽然在追溯这部歌剧复杂的音乐来源时不免使人困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歌剧理应受到重视,无论是咏叹调、宣叙调,还是重唱的旋律,都堪称上乘之作,音乐在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上准确契合,音乐在强化冲突、烘托气氛上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多尼采蒂的作品中,这部歌剧可以称得上是他最好的大歌剧作品。

参考文献:

[1](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沈璇.西方歌剧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Ashbrook, William. Donizetti and His Opera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4]Dillon, Patrick. Donizetti: La Favorite. Opera News. Aug 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剧性
努力就能成功
管中窥豹——从中国歌剧《山海经·奔月》探讨歌剧的戏剧性问题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关于“戏剧性”问题的再思考
戏剧性CIRCUS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A.E.罗宾生诗歌的戏剧性表现手段
不可思议的面具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