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17-10-10 22:10李婵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从三个层面进行六大素养的划分,这一理念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做出指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发展方向做出引导。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刻剖析,切实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将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语文教学

当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是当代教育的重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教材当做一个载体,依照课程标准,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

一、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考标准的曲解

许多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以学生的意志为主,一味强调知识点的灌输,造成教学目标的偏差。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的过程中,首先对作者辛弃疾进行了介绍,强调作者南宋爱国词人的身份。其次介绍了当时南宋赵构为首的一派官员贪图享乐而向金人屈服的背景,在此背景之下辛弃疾的一腔热血无处施展,在江西上饶隐退的时期做了这首满怀悲愤的词。其次进行课文朗读、翻译讲解等教学课程,并布置课下背诵作业。可以说这位老师的教龄较长,经历了若干次的高考,因此倾向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这一系列的文章、作者、背景的剖析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题确实大有裨益。但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考试的内容也变得灵活多样,更强调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一味地照本宣科难免有悖出题者的意志。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难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习惯于站在高处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上述教师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的过程中,就过于强调知识的讲解,没有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进而学习积极性较差,影响学习效率。但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

(三)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

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大多以习题训练、教师讲解以及考试评判等方式進行,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往往比较压抑,学生很难拥有自主性,教学内容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一般[1]。

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是教育的基础性内容,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增加理解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应当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引经据典,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样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读课文,同时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分析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几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必然不尽相同,此时教师针对辛弃疾的生活背景让一个同学进行回答,有其他答案的同学进行补充,然后整理同学们的意见,最后再进行梳理。这种情况增加了同学们的自主性,查阅资料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对于这篇文章的背景也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同学有可能参考了一些野史等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建议教师最好不要直接进行否决,而应当进行引导,对其争议部分可以采取讨论的态度,表示自己对此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无法进行清晰的说明,在同其他任课老师分析讨论之后再进行探究[2]。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进行深思,促使他们在探索的同时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而对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拥有更高的积极性。

由于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还布置了一个课文中所提及的典故问题,因而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进行课文的讲解了。“哪位同学愿意回答一下文章引用了几个典故啊?”学生的回答有一个、两个的。教师对于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先不进行宣布,而是让同学们将课文中有关典故的句子找出来。课文第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同学们所公认的一处,这里引用的是孙权的典故。那么教师就能够围绕孙权的典故进行课文的延伸,孙权当时凭借东吴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伙同刘备联盟将北方霸主曹操击败,这是三国时期的一段佳话。通过对孙权的讲解为学生展现出一幅抗敌于江北的历史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那么在此基础上再将内容引回到课文中来,“此处辛弃疾引用孙权的典故是何用意呢?”在此引用孙权的典故不仅是作者触景生情,同时也是隐喻对当时南宋王朝居安政策的不满,以此来谴责议和派的不作为。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句话中的“寄奴”其实是南朝宋武帝的小字,这是文章中引用的第二个典故所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在讲刘裕率领北伐军,讨伐桓玄,平定京口之乱,驰骋中原的典故。“那么借用刘裕的故事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呢?”辛弃疾赞扬宋武帝的英雄事迹也是为了借此表明自己抗金的志向,他也想有朝一日成为这样的人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实是文章中第三处对典故的引用。元嘉元年,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听信了王玄谟的北伐政策,草率出兵伐奴。本意是想大败匈奴,赢得封土建坛那样大的功勋,结果却是一败涂地,仓皇逃命。这一典故为的是告诫统治者,想要取得抗金的胜利就必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切不可鲁莽行事。这句话也为后来南宋宰相韩侂胃贸然出兵伐金的失败做出了预言。在这一首词中作者引用了三个典故,借古喻今,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对于求和派的深恶痛绝以及自己抗金的决心,同时也劝诫朝廷抗金大业不可贪功冒进,可以说这一首词蕴含了辛弃疾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的悲愤之情。通过对文章的拓展使得这篇词的讲解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通过这种拓展式的教学,也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对于这一理念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要进行《咬文嚼字》这篇课程的讲解时,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寻找有关咬文嚼字的事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比如“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等事迹,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都要推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发言,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更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了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分成两队,模拟辩论赛的正反两方,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辩论,教师再对其观点进行指引。

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众所周知,高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单纯依靠学生的兴趣及其自觉性,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師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率[4]。可以采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进行鲁迅《祝福》一文的学习过程中,当在进行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祥林嫂到鲁家去做工,这是一种受压迫的行为,为何祥林嫂却甘之如饴呢?”“面对鲁镇人对自己的嘲弄,祥林嫂又作何反应呢?”“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祥林嫂的悲剧是否能够避免呢?”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设置,由浅到深,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其联想性。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样能够使学生进行多向交流,不仅有利于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切实培养全面性人才。

(三)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采用课程与技术结合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比如进行《虞美人》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开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邓丽君的一首《问君能有几多愁》,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的转换,通过伴有哀愁的音乐背景以及图片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悲伤又动人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之下教师再进行文章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共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变换不同的教学模式,渲染课堂气氛、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赛、表演等方式。不同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自主地进行课程的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5]。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认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而不是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注释:

[1]白忠明,潘忠:《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5期,第181-187页。

[2]张一山:《语文教学要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两节课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真正取向》,语文知识,2016年,第03期,第5-8页。

[3]孙雪梅:《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王虹:《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第07期,第264-265页。

[5]杨乐:《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李婵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21551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