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论新长征

2017-10-10 22:28喻上婧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新长征长征精神邓小平

喻上婧

摘 要: 走好“新长征”,才能更好地纪念长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和“中国梦”的实现与80年前那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要应对经济压力,还要治理社会转型难题,面对两难的情况我们必定做出新的奋斗。当然与长征一样,这些必要的代价都是在所难免的,只为更多的人民获得幸福,正因为“长征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 新长征 邓小平 长征精神

一、长征精神与新长征的内涵

说到长征,自然而然想到的是从长征孕育而出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毛毛曾经询问父亲邓小平,他在长征途中到底做了些什么时,邓小平仅用三个字就明确说明一切:“跟着走。”长征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极光辉而重要却是通过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抗争得来的一座里程碑,邓小平却把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概述为听上去似乎很简洁、很平淡的三个字——“跟着走”。今天,当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仅仅是通过这平平淡淡的三个字,我们能依稀看到邓小平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付出的艰辛与贡献,再一次感同身受邓小平与中国革命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怀,深深地折服于邓小平独具魅力的革命风范。

在那好似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长征路上,红军遇见的困难实属罕见。凭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不仅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而且谱写了一曲响彻世界的革命赞歌,更创造出了人类活动史上的奇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通过长征艰难困苦的磨砺,邓小平同志意志品质愈加坚韧。在之后的岁月中,越是困难,他就越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邓小平的一生是长征精神最好的体现,三起三落打不垮他,当新中国面对国外的一些“围追堵截”时,也能够坚持己见,为了人民绝不退让。

二、邓小平论长征新的发展

在如今的经济转型期,弘扬长征精神,不仅仅在于对过往峥嵘岁月深切想念从而产生的念旧情怀,而是实现中国梦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新长征可能更苦。因为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崭新的、未知的。但是长征精神鞭策着我们、督促着我们、支撑着我们,让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地去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任务。长征精神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通过自身的研究解决革命中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做出长征决策。在面临选择和挑战时,继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坚信正义的革命事业必然会取得最终胜利,这不仅是长征精神思想核心,而且是促使今天重走新长征的动力源泉。

邓小平同志为了改變国家落后面貌,率先提出了要把国家建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邓小平同志对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总体设计,体现在现代化不仅内容要多种多样,而且是全面的、层次分明的。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邓小平提出的:“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在具体如何实现现代化,成功走好新长征的第一步,邓小平分别做出了重要的指示。

(一)经济现代化的新长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全体现出经济在邓小平同志的现代化思想中处于首要位置。实现四个现代化,第一步就是建设经济,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富强,综合国力才能提升。邓小平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四化的新长征道路上,大家一定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1980年他明确指出现代化建设“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同志经济现代化思想就是把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放在同样高度,用同样的标准衡量它们,因为邓小平同志认为能够让人民富裕,能够提升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才算是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我国在经济现代化的新长征中经历了多次金融考验,在遭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时快速重新整装进发。因为在每次危急中我们都在为下一次的机遇积蓄能量,促使我国更好地应对经济的飞速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如今的构建中国自己的结构体系,这条长征路我们走得不可谓不艰辛,但是新长征新希望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永不退缩。

如今我们更是做到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本土文化才是值得发展的文化瑰宝,虽然传承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受外来文化的冲突是必然的,但我们依旧保有对中国经济的清醒认识,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始终坚持其民族性和时代性,积极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新长征

1977年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如何发展科学和教育。1979年9月邓小平函告方毅、蒋南翔一定要接见二十八位五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打击迫害的从国外归国的科学家,并且“勉励他们在新的长征中,继续担当起科学技术工作带头人的光荣职责”。

1978年10月1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为表彰先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准备在第二年召开各行业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各行各业中发展最艰难的无疑是我国的科技行业,没有好的环境,没有足够的资金,在“文革”期间人才大量流失,都是使我们处于被动阶段的原因。

在发展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原因主要在于其发展时存在的内忧外患,近代中国由于积贫积弱饱受战火焚烧,外敌侵略,以至于每次都错过世界工业革命改革。科技技术的发展环境困难,致使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仍是停滞不前。

(三)国防现代化的新长征

在国防发展方面邓小平从不放松。邓小平同志于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中提出:“现在,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的长征中,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邓小平同志面对建设中国国防事业现代化,态度尤其坚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1975年1月的第4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国防,是一个国家发展事业的战略组成部分,是保证一个国家能够身处和平与发展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确定世界的主题已经是发展时,我国国防事业发生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这一重大转变。邓小平首先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两者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反作用,如果我国想在经济上取得持续的进步,就肯定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与此同时经济如果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就会最大限度地巩固我国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大环境。

发展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提高国防军队战斗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局是什么?到二十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3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时,邓小平如此说。当邓小平同志听取国防工业有关部门的汇报后,指出: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怎么抓。有的干部要调动,有的就是要撤掉,要派得力的干部下去。正是有邓小平的坚持,在当时困难的局面下形成了如下重要思想:第一,必须坚持自我发展为主,外来技术为辅。即在主要依靠本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学习并吸收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提高并加以创新。第二,常规武器生产与尖端武器研制生产相结合,优先发展尖端武器装备。第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第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正是有了先辈们的付出与坚持,才为如今的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图书馆看书时,不用担心战爭的炮火遮挡住光明;当我们梦想实现自我价值时,不用担心机会难寻;当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时,不用担心明天的希望朝阳。

三、新时期长征精神对新长征的影响

长征胜利已经整整80周年了。80年来,研究这一举世无双、惊心动魄的远征的论著数不胜数,以长征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作为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从独特的视角观察长征,解说长征,使之焕发新长征精神。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做到坚守初心、稳步前行,时刻保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坚持做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达到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种意识”的目的,让理想信念的灯塔始终在心中闪亮。

以长征精神激励新长征,就是要有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精神。“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踏上改革的“长征路”,就没有往回退的“回头路”,而且万万不能在原地踏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像红军长征一样,排除险阻、排除万难,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推向前进、推向未来。不怕未来有多苦,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坚定信念,满怀希望,就一定能够胜利。

参考文献:

[1]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新长征长征精神邓小平
大火箭,新长征
长征第一材的新长征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走好我们的新长征
开始新长征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