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活动对流动儿童“自我表达”的意义

2017-10-10 22:49王梦施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

王梦施

【摘 要】对于城市中的流动儿童,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相对于城市生活的其他同龄儿童在此方面会显得较弱。他们虽身居城市,但还是处于城市边缘。大多数孩子不自信,行为较为拘谨,性格内向。文章基于对“流动儿童”的一系列戏剧实践,笔者记录戏剧实践的全過程,结合戏剧实践的理论知识,探讨针对“流动儿童”这一群体而言,戏剧活动对语言、肢体表达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戏剧活动;流动儿童;自我表达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41-01

本次戏剧实践活动在昆明一城中村某社区活动服务中心展开,针对的是年龄在10-12岁的小学生,重点在于让他们参与到戏剧活动中,在活动中感悟以及“在做中学”。以期在参与中使其发现自我多方面的可能性,从而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

一、从感知中尝试肢体表达

在实践的第一阶段,基于暖身游戏之后,尝试要求参与活动的小同学在规定的环境中“自由行走”,让他们尝试着在音乐的快慢节奏中,进行慢速或者是快速地行走。由于他们第一次参与此类活动,总是会相互观察同伴的脚步,而后变换脚步的快慢频率。活动中让他们感受音乐情绪,用提示性的语言让其尝试去表达情绪。起初那些孩子们不好意思去展现高兴或是悲伤的情绪,他们一圈一圈走,几乎所有人都是一个表情,在不断的提示和鼓励下,有一个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得与其他孩子不同,笔者尤其记得她在“焦急”这一提示词后的一系列动作,她看了看后,然后在空间里来回踱步。笔者作为实践活动的引导者表扬了与众不同的那位小同学,明显可以觉察到在受到表扬之后其他小同学的身体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也在努力地让自己身体放松,尝试去表达。

诚然,活动的要求使他们在假设的情绪环境中感受,尝试用肢体和情绪来表达自我,过程中他们起初相互模仿,而后转换用自己的肢体表达情绪。在之后开展的几次活动中,明显能够看到他们突破肢体的表达障碍,体现出丰富的肢体表现力。

二、在模仿中学会表现自我

基于上一阶段的活动,第二阶段更偏重于对他们想象力的训练,让其拓开属于孩子天性的想象力,将藏在大脑里的形象用动作表现出来。起初让他们分组玩“心有灵犀”类似用肢体比划成语的游戏,分小组让其中一个人比划,其他人轮流猜词。目的是让他们用表情、眼神、动作等等的肢体行为代替语言表达,使他们努力突破自身肢体被束缚的表达障碍,提高他们的肢体表现力。类似的游戏在前几次的实践训练中都做过,他们的想象力能够更好地通过语言来表达,只是谈及肢体,不免会有些困难。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到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输赢结果,更关键的是引导他们用身体先去模仿,而后尝试把想要表达的一步步地做得更形象。

笔者在回顾活动过程之时,想要与活动设计者分享一点经验,关于让参与者在模仿中表达自我,要努力寻找到参与群体的共同兴趣点。基于共同兴趣点,参与者更容易进入训练的规定情境。与其说能够让他们完美地用肢体表达,不如说要在乎尝试到模仿再到表达的全过程,往往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在引导者引导他们摆造型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借助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后尝试再用肢体表达。

三、在情境体验中学会思考与表达

通常模拟情境是戏剧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让他们走进“假如”的生活体验中,给他们自主权让其自己挑选角色,在每次的实践训练中都给他们创设一个情景,使之借助想象力,即兴地表现思想,以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说话,从而移至生活中,使之学会换位思考。

规定情境训练的主题与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践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是给他们一个关于亲情、友情和学习方面的问题来引出他们后续的故事编讲以及扮演剧中角色来解决问题。其中有一次涉及他们在学校的情境模拟,根据实践前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的现状可能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一些孩子的家长忙着打工,无暇关注孩子学习,于是孩子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同时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欠佳,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消极的情况,训练中涉及一个捣蛋鬼在学校里的故事的情境体验,让他们扮演角色,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说话,客观地认识到在学校里不认真学习、逃课辍学的危害性,在此阶段他们能够很真实地还原他们的学校生活,而后提出各自的建设性意见。

在笔者看来,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学会更好地沟通与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在基于两个月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他们努力感知,从起初摸索着模仿,而后尝试着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同时也学会用肢体表达出他们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流动儿童更需要关爱
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的促进方案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