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早期海运强国及其模式

2017-10-11 07:19贾大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船检 2017年9期
关键词:航海葡萄牙荷兰

贾大山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 研究院 副院长

西方早期海运强国及其模式

贾大山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 研究院 副院长

公元15~16世纪,中西方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在强烈海洋意识、冒险精神、财富驱动、传播宗教和契约规则环境的推动下,通过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使王室、社会资本和航海家以空前的热情融入大航海冒险活动,早期的海运强国走上军商结合(亦商亦盗)的殖民地掠夺、奴隶贩卖的模式,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相继崛起为全球海运强国,并通过对海权的控制,得到与其各自幅员、资源和人力所不相称的影响以及财富,近代文明的序幕由此血腥拉开,真正的全球性海运强国开始形成,并依托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逐步走向现代文明,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

位于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受限于贫乏的土地和有限的人力,面对小国与城邦激烈的竞争和频繁战争,欧洲社会形成某种内在的不稳定性,向大海索取资源成为沿岸众多小国的选择,也使其很早就具有外向和向四处不休止扩展的品格,成为大航海最早的实践者,航海探险和海军发展使其获得了巨大财富。葡萄牙航海战略的成功,使同处伊比利亚半岛、国土面积及人口数量更具优势的西班牙很快觉醒,同样将航海和发展海军作为实现崛起的战略选择,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两国在航海大发现中开创了殖民地掠夺与奴隶贩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也为后来的全球性的海运强国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葡萄牙

人口不到200万的葡萄牙,通过航海战略获得巨大财富,是持续支撑这一战略,并走向辉煌的基础;通过武力控制了跨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垄断了世界上香料、食糖、黑奴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帝国;其航海探险促进了测量、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构建了全球贸易体系,并通过武装贸易、垄断贸易和种植园经济等形式,为后几个世纪的世界殖民经济模式创立了范本,成为第一个世界帝国和海运强国,葡萄牙的崛起史就是一部通过航海和武装力量掠夺巨大财富的历史。同时,葡萄牙航海和贸易活动客观地促进了世界各大洲间文明的交流,在世界航海史及文明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明确战略与技术、人才准备确立航海战略

公元1415年,葡萄牙国王派遣一支庞大的舰队,跨海袭占了非洲北部的休达城。恩里克王子在征服休达的战争中得知,以往来自北非的黄金与奴隶实际是穆斯林横穿撒哈拉沙漠到西非南部开采与掠夺来的,海路可以成为葡萄牙获取黄金、象牙和奴隶等财富最直接的途径。这一发现使他对航海有了崭新的认识,将航海战略视为国家崛起的途径,并被公认为欧洲国家海外扩张的开端,葡萄牙也成为了西方第一个对外殖民帝国。

创新技术与人才集聚。为实现航海战略目标所需人才,1418年恩里克王子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学校,汇聚了来自各地区和各民族的航海精英,包括航海家、天文家、气象家等,建立了天文台、图书馆和航海必须的港口和船厂,使得航海文化深入人心。通过开办航海学校,提高了本国水手的航海技艺;改进、制作新的航海仪器,如改进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以及象限仪(一种测量高度,尤其是海拔高度的仪器)、横标仪(一种简易星盘,用来测量纬度)。15世纪20年代,贾富达·克雷斯奎斯在葡萄牙开创了制图学,将收集的重要地理资料绘制成详细的地图、海图和星象图。在造船方面,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440年,建造出适宜在大西洋上航行的多轨三角帆船,以其船体小、吃水浅、轻便灵活的特性,可以从容躲避暗礁和沙洲,适合在紧靠海岸的地方航行,为探索陌生海岸的航行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条件。利用从中国传入的火药,改造船只火炮,能够对敌舰进行远距离火炮攻击,使葡萄牙在海战中占据优势。

2、营造制度与契约规则环境

对于葡萄牙这样的半岛型小国,靠国王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难以完成航海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为调动社会力量和航海家积极性参与这一极富冒险的事业,就要使其获得巨额回报的机制。因此,在技术、人才准备的基础上,相应进行制度、契约和规则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与中国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制度不同,欧洲的封建制使得国王、贵族、平民都有法律保障的权利,因而为实现寻找新航路这一风险巨大的目标,葡萄牙王室对南下大西洋从事航海发现活动的探险家以全力支持,并与探险者通过契约达成协议,实现了双方的共赢。葡萄牙王室不仅给私人探险者颁发特许状,在向国王缴纳费用和进行探险发现的基础上,允许他们获得相当他们所发现的垄断经营权,因而私人冒险家只要敢冒险就可以发大财,王室则不用付出代价就可以受益,受对土地、财富的强烈欲望驱动,葡萄牙国内掀起一股私人探险的热潮,使社会资本、航海家以空前的热情融入大航海的冒险活动中;航海家得到国家的支持,扮演着亦军、亦盗和亦商的多重角色,以武力开辟殖民地、以签订对其有利的贸易协定获取资源、以任命总督+派遣军队进行统治,通过海军维护海运通道和商业垄断贸易。

3、殖民地掠夺、奴隶贩卖模式

一系列的技术成果为航海探险活动扫清了技术障碍,制度和契约激发了航海家的积极性,推动葡萄牙航海探险取得了巨大成就。1434年,埃亚内斯跨越了曾被认为是死亡之地的博雅多尔角;1441年贡萨尔维斯到达了布兰科角;1456年卡达莫斯托发现了佛得角群岛;1482年迪奥戈·卡奥航行到了安哥拉以南的西南非洲海岸;1483年葡萄牙人到达几内亚湾;1487年发现了通往埃塞俄比亚的道路;1488年1月迪亚士船长成功跨越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成为了第一个到达印度卡利卡特的航海家;1500年卡布拉尔发现了巴西;1506年战胜印度、埃及及苏丹诸国,实现了葡萄牙对整个印度洋的统治权,并相继攻占、控制红海的索科特拉岛,控制了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1511年7月战胜苏丹控制马六甲海峡,为控制整个东方世界贸易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航海大发现,葡萄牙通过武力拓展海外国土、殖民地和贸易,为其带来巨大财富。首先于1419年、1432年和1455年占领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完成了东大西洋扩张的海上据点构筑。在非洲,恩里克成立的“皇家非洲公司”,垄断了对非洲的探索,到1460年恩里克去世时,被葡萄牙画进地图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形成了庞大海外殖民地。1441年贡萨尔维斯到达了布朗角(今毛里塔尼亚的努瓦迪布角),并在返航时从非洲运回葡萄牙10个黑奴,从此开始了罪恶的欧洲400年奴隶贸易。依托非洲殖民地,在西非沿海地区建立了黄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隶海岸等,葡萄牙开创了殖民地开发与奴隶贸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依托海军和航海优势,控制非洲沿岸贸易,形成了非洲沿岸、大西洋群岛和欧洲之间以奴隶和黄金贸易为基础的商业,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100年里,葡萄牙人从非洲获得了276吨黄金。在亚洲,1502年,作为印度洋海军司令的达·伽马出征以武装力量打击了沙末林、卡利卡特等当地印度小国,并与柯钦签订了对葡萄牙极为有利的贸易协议,在亚洲设立了永久性舰队、设立了印度总督一职,实现征服印度、垄断香料贸易和传教的职责,并在里斯本成立了印度公司专门负责此事,东方贸易的中心由威尼斯转到了里斯本。达·伽马新开辟的航线联系起欧、亚、非三大洲,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通过对航海的控制和强大的海军力量,垄断了香料贸易,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期,运走亚洲香料总产量的1/10。在美洲,通过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过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向南,然后向西继续航行到达南美洲巴西的重要贸易航线,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系统的经济体系。1583年,在巴西定居的白种人达25000人,并把巴西当作第二故乡。这条跨越大西洋的航线以大西洋群岛为中转站,以非洲奴隶贸易、巴西种植业和蔗糖业为基础,建立了早期大西洋贸易网络。在巴西300年的殖民统治期内,运走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4、对葡萄牙衰落的认识

由于葡萄牙长期只满足于做贩卖商,从资源上没有根本上扩充国土面积和相应的移民政策以补充人口的不足,人力的缺乏甚至无法满足扩张军事的需求,无法驾驭其全部的船只。没有实际提高生产能力,保持持续创造力,生产力水平停滞不前,大量用品仍依靠进口。对外的统治模式,需要庞大的财富用于战争。而国内风气腐化,政治制度落后,官吏冗余,生活浮华,但广大人民生活困苦,霸权地位逐步衰落。由于国内王位危机一度被西班牙吞并,17世纪50年代,在远东的贸易被荷兰抢夺,巴西于1822年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非洲、亚洲殖民地摆脱了葡萄牙统治,标志着殖民历史终结。

(二)西班牙

西班牙位于西南欧伊比利亚半岛,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绝大部分,面积50.5万平方公里。西南部临大西洋,西北邻靠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东北部与法国和安道尔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临地中海,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北非洲的摩洛哥相望。1479年,在经过各个基督教王国争权夺利的混乱内斗后,终于通过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婚姻使西班牙成为了统一的王国,在伊莎贝拉女王继承王位后,与阿拉伯人连年的战争也造成了国库的空虚。西班牙与葡萄牙一样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追求财富和传播宗教的驱动,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小邻国葡萄牙通过航海战略和海上殖民扩张之路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推动同处伊比利亚半岛、国土面积及人口数量更具优势的西班牙加入航海探险的浪潮,促进航海和发展海军作为实现崛起的战略选择。在继承葡萄牙航海战略及其技术和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制度,不惜冒险支持哥伦布技术创新和航海探险活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从葡萄牙航海地理到达的量变发展到地理大发现的质变;面对与葡萄牙的争夺,开创了大国间瓜分世界的制度,为西班牙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成为欧洲的主导力量提供了资金支持。

1、制度创新:《圣塔菲协议》与《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西班牙航海战略的成功相当程度得益于其制度建设,《圣塔菲协议》是激励航海家探险的典范,而《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则开创了避免列强直接冲突、共同瓜分世界的先河。

15世纪末,西班牙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可以集中和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远航探险发现。1492年4月17日,伊莎贝拉女王与哥伦布签订了历史上有名的《圣塔菲协议》,哥伦布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协议规定:女王陛下任命哥伦布为他行将发现或获得的一切海岛和陆地的统帅,并且可以世袭;任命哥伦布为他行将所述海洋上发现或获得的陆地和海岛的副王和总督;这些地区得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及其他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1/10,并且一概免税;任何涉及这些商品或产品的案件都由他或他的代理人以统帅身份进行裁定;他被赋予选择权,即对驶往这些新属地的船只是负担其总费用的1/8,或收取其利润的1/8;此外哥伦布还得到了海军上将军衔和“唐”这个贵族标志。西班牙王室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刺激国内海外扩张的积极性,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修改法律条文,鼓励西班牙人积极发现财富。1504年,国王修改法律,任何西班牙人都可以获得勘探特权。1584年,菲利浦二世为了鼓励勘探矿区,规定即使在属于别人所有的土地上,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探勘和开发,国王的权利仅仅是矿主应当将所产矿物价值的1/5先给国王,即五一税。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扩张殖民的过程中,两国间为领土的占领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出面调停后,两国于1494年6月签订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规定“教皇子午线”以西归西班牙所有,以东归葡萄牙所有,这一条约在西方文明中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欧洲列强各国坐在一起将全世界已知和未知的地方全都加以分配,形成了当今世界格局的雏形。

2、“无敌舰队”与殖民地财富掠夺

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加重视海军建设,将其视为航海战略、海运通道控制和殖民扩张的保障。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火炮火枪,1571年战胜地跨欧、亚、非的强国土耳其海军舰队。形成了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及数以万计士兵,横行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无敌舰队”。依托航海新大陆发现和强大的海军,西班牙开始了美洲的土地殖民占领和剥夺。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亚洲,1565年黎牙实比在宿务岛登陆,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4年后,西班牙又在班乃建立了第二个殖民地。1580年,西班牙利用葡萄牙的社会急变,国运衰微,兼并了葡萄牙,葡萄牙的东方帝国、非洲殖民地和巴西也同属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加上西班牙原本在欧洲的领地,在亚洲、美洲的殖民地,由此西班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势力达到顶峰,称霸十六世纪后半期。至今近5亿人使用西班牙语,是联合国6大官方语言之一。西班牙人发现美洲大陆在种植经济作物方面的优越性,其独有的经济作物在其他地方还具有广泛的需求,如烟草、咖啡、可可等。利用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以及开采矿产资源的手段,也弥补了西班牙的物质匮乏,源源不断的财富物资的收获,推动着西班牙在海外大肆地探索侵略。

为了有效地控制殖民地,西班牙王室通过直接委派官吏取代早期征服者。1524年8月,查理一世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主管美洲殖民事物,职责范围包括殖民地的立法、司法、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方面。1503年设在塞维利亚的“商务专署”也叫“印度专署”。在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后,查理一世将中央集权制推行到了美洲,依靠一套严密的制度,西班牙牢牢控制着新大陆的土地、人民、物产、宗教等等一切的资源。

3、西班牙衰落的认识

相比于葡萄牙,西班牙对海上探险和殖民地掠夺的依赖更加严重,通过对世界众多殖民地的残酷掠夺,西班牙迅速积累起了大量财富,大量金银流入使得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有效的金融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严重阻碍了西班牙的经济发展;其次掠夺的财富引发了国内奢侈和好逸恶劳之风,大量的国外商品流入,富裕后沉溺于奢侈生活,而大量有进取精神的劳动人口出于对白银的渴求移民到美洲,加剧了本国人员的流失;大量财富没有用于提高生产力,财富并未转化为本国赖以长久兴旺发达的核心竞争力,加之连年征战,造成了国家财力和人力的严重消耗,都使西班牙逐步走向衰落。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波多黎各和亚洲的菲律宾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三)荷兰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边与北边是北海,是波罗的海诸国、地中海沿岸各国以及德国各大河口之间的居中点,斯海尔德河、马斯河和莱茵河等欧洲大河的入海口皆在荷兰境内,处于北海、波罗的海至地中海的商业要道上。国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海拔最高321米,最低-6.7米,全国有40%的国土低于海平面,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家。优良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荷兰人很早就开始进行转口贸易,航海战略给葡萄牙、西班牙人带来的财富诱发了荷兰人的探险航行,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商业模式创新和先进的造船技术则为其航海战略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资本和技术支撑,在17世纪时靠200万人口争霸海上,成为遍布全球海洋的“海上马车夫”。

1、政治、企业制度变革

作为一个商业资产阶级国家,面对航海引发的“商业革命”,荷兰抓住契机,将发展世界贸易作为基本国策,为了解决发展资本问题,荷兰创立了股份制,东印度公司是以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从而使得一般平民也参与入股。1609年建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广泛地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使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参与到海上贸易中。

政治制度变革。荷兰自1602年通过停战协定摆脱了西班牙奴役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推行和平稳定的国内方针,营造了和平安定的商业环境。在信仰上也更加开放、包容,这一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些制度与当时海运强国西班牙宗教统一有了质的飞跃,接纳信仰不同的外国人来荷兰定居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富商、工业家及资金雄厚的犹太人,为荷兰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2、造船技术的进步

荷兰十分重视造船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1595年发明设计了被称为“飞船”的三桅大帆货船,与西班牙、英国生产的小型船只相比,这种船装载量大、速度快、具有良好的航运能力,同时造船业机械化程度高,通过批量造船,使船舶成本下降。17世纪中期,荷兰人所造船的造价要比英国低40%以上,而荷兰造船厂实现了高度机械化,效率达到英国生产船只的3倍,生产的船只不仅足以供应本国海运事业的需要,也广泛投入国际市场,成为欧洲各国争购的对象。17世纪末,英国船只中有1/4是荷兰建造的。荷兰船舶通过技术进步减少所需船员,因而总体运费也有所降低,使其在商业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并且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先进的造船技术为荷兰发展世界贸易、成为海上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造船业成为荷兰第一大产业和欧洲第二大产业,带动了运输、贸易、木材加工、渔业、航海器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地图绘制和仪器制造的中心。

3、殖民扩张与贸易垄断

荷兰先进的造船技术、金融制度变革和贸易发展,有效支撑其发展强大的海军,从而在非洲、亚洲与葡萄牙竞争以及在美洲与西班牙竞争中取得成功,成为新的世界性海运强国和殖民帝国。

公司垄断经营,获取贸易利益。荷属东、西印度公司实质就是荷兰商人、冒险家同政府联合进行扩张的工具,公司以强大的军舰和商船队为后盾,驱逐他国贸易者,禁止当地人与其他国家通商,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协定,逐步垄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荷兰奴隶贸易量占世界奴隶贸易额的一半以上。例如,17世纪东印度公司与厘以及其他岛的统治者缔结关于供应奴隶的协定,让土著王公们成为主要的奴隶贩卖人;与马打兰苏丹订立协定,公司在爪哇的领地权得到马打兰的承认;与苏丹苏苏胡南订立协定,得到在马打兰全部领土上进行无限制贸易的权力,获得加拉横和勃艮安地区以及建立造船厂等权利。1683年与万丹苏丹订立条约,垄断万丹和苏门答腊岛上的兰蓬贸易;1667年11月,与苏丹哈桑·乌德·丁交签订“邦海条约”,承认荷属印度公司居于苏丹主权之上,并使公司取得了垄断和瓦的贸易权。西印度公司占领这些岛后大肆屠杀土著居民,后又进行奴隶贩卖。17世纪中叶,荷属西印度公司又在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拥有了多处堡垒和商站,并一度占领毛里求斯。

“海上马车夫”。荷兰在维持发展贸易的同时,创建了庞大的商船队,并承担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运输。到17世纪中叶,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共有商船16000余艘,商船吨数占欧洲的3/4,总吨数相当于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四国的总和,海运服务贸易为其带来巨额利润。同时,荷兰独占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全部船运业,成为称霸世界的转口贸易大国。

发达的资本市场。荷兰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资本积累超过了欧洲各国的资本总和,对外投资比英国多15倍,并有大量资金投资于欧洲、东印度和美洲的外国国债中,仅股息,荷兰每年能从英国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从法国获得2500万荷兰盾,从西班牙、俄罗斯、瑞典和德意志几个小国获得3千万荷兰盾的收益。而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一般银行业务和交易的中心,营业额达到5千万荷兰盾。大部分的资金又被投入东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企业。

4、荷兰衰落的认识

依托包容的文化,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企业和金融制度、海运技术的创新,荷兰在17世纪时成为海上霸主,并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荷兰海运地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英、法等国工业的崛起,加之东印度公司靠垄断暴利发展、管理不善,未能持续为本国提供资源,导致对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投入严重不足,在对英和法战争失败之后,转运贸易的基石开始动摇,海外殖民地开始萎缩;二是国民安于现状,适应了靠利息过活的荷兰人,缺乏前辈们的进取精神,贪图享乐、安于现状,势必导致国家衰退。

猜你喜欢
航海葡萄牙荷兰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ountry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A Case Study of Portugal
葡萄牙KOI餐厅
凡·高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The Hardest Language
在荷兰骑自行车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航海博物馆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