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河南筝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

2017-10-11 01:19王倩楠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颤音音乐风格曲调

王倩楠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探析河南筝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

王倩楠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我国的古筝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各个流派都涵盖了当地的特色和独特的旋律特点,具有一定的区别性。本文通过对河南筝的文化历史、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等进行论述,分析其美学价值。

河南筝曲;音乐风格;演奏特点

我国的古筝流派有很多,河南筝曲只是其中一个流派,但由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地方特色和演奏手法等深受人们喜爱,使得其在众多筝曲流派中脱颖而出。近年来,随着时间地推移,地方民族文化不断变化,河南筝曲出现了很多差异性的支系,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形成了筝曲艺术。在现代培养孩子“多才多艺”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研究古筝及其文化,古筝在学校和社会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河南筝曲概述

河南筝曲最早出现在民间说唱艺术大调曲子中,以“板头曲”的形式存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河南筝曲都一直被称为“板头曲”。迄今为止,板头曲的曲目几乎都是由古筝独奏形式存在和记录的,在《中国曲艺音乐·南阳地区卷(上下)》的板头曲收录中河南筝曲也占据了很大比例。在平顶山等大调曲子广泛流传的地方,筝曲形式的演奏也比较广泛。除依附于大调曲子的“板头曲”之外,河南筝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重新编排大调曲子而来的,甚至形成河南音乐的基础,如《幸福渠》﹑《汉江韵》等,使河南筝曲独占一方天地。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筝乐逐渐在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中推行,根据地方独特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区分各筝曲流派也是从此时开始的,自此便有了“河南筝曲”,河南筝曲也从“板头曲”的形式上有了进步和上升,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4]。

二、河南筝曲的重要支系

(一)曹东扶

曹东扶是民间杰出的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以及河南鼓子曲演唱家,其在多年演唱过程中,琢磨演奏手法﹑技巧,将原有的平庸曲调改造﹑装饰﹑提升,使曲目充满活力。在板头曲改革上有很大的贡献。1954年开始,曹东扶先生与高等院校之间开始艺术交流,创造了河南筝曲演奏技巧中的游摇﹑大颤音等,为河南筝曲从伴奏到独立成艺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

(二)任清芝

任清芝在河南筝曲的曲艺形式延传和改革上有着很大的贡献。他用钢丝弦替代筝的丝弦,用内带义甲替代外带的义甲,使古筝音色﹑音量提高,表现力更强;在演奏手法上,加大了推揉按颤的力度和幅度,大量使用双撮手法,更细致﹑戏剧的表现曲目,在其创作的《汉江韵》中,这些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曲目的情绪表达﹑民族风情更足,深受人们喜爱[4]。

(三)王省吾

王省吾精通大调曲子的演唱以及二弦﹑琵琶等各种民间乐器的弹奏,同曹东扶一样,善于钻研和改造。演奏的筝曲大方严谨﹑醇厚有力,并能结合河南的地方性风格,代表作有《打雁》等,演奏风格独树一帜。1953年,受邀到中央音乐学院的机会王省吾将河南筝曲第一次带进了高等学府,帮助推动了河南筝的传播和发展[1]。

三、河南筝曲的乐律

河南筝曲多变徵﹑少清角,七声古音阶,二变音高接近宫音和徵音;以五声音阶为骨干﹑却不单单是“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关系,二变音与五音地位同等重要,两个变音共同突出了河南筝曲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乐律上采用的是三分损益律,但音高变化相对稳定,整个曲目下来律制比较统一,音级升﹑降变化极少。河南筝曲同样存在变音转宫音的现象,变宫音用的很多,闰音很少[1]。

四、河南筝曲的音阶调式

河南筝曲的音阶调式比较简单,“1﹑2﹑3﹑4﹑5﹑6﹑7”的音阶组成旋律,宫调式为主要调式,多以哀怨﹑凄凉或轻松﹑欢快为主要表现情绪,如《陈杏元和番》和《高山流水》,虽然音乐的情绪不同,但都很有力量而且余味十足,具有浑厚﹑淳朴﹑深沉﹑慷慨的特色。“曲高和寡,妙技难工”就是对河南筝曲的最好评价[3]。此外,河南筝曲以五声音阶调弦定音,多采用D宫均调或G宫均调,演奏起来淳朴有力﹑色彩明亮。

五、河南筝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

(一)音乐风格

河南筝曲多嘹亮,同当地人的豪爽性格一样,再结合当地的语腔语调﹑当地戏曲的独特声腔,形成的音乐调式单一却不简单﹑浑厚有力﹑韵味十足,听上去有身临其境,悲从曲中来﹑乐在曲中生的感觉。

(二)演奏特点

河南筝曲最大的演奏特点就是“游摇”演奏,左右手分工合作,演奏状态柔和﹑自然,演奏曲目有力量﹑有戏剧性。特别是左手的滑按﹑揉颤﹑滑颤等手法,特色十足。指法更是运用巧妙,长摇﹑剔打﹑走吟﹑重颤,错落有致﹑灵活自如,与曲调及其情感浑然一体,表达深入[4]。

(三) 曲调特点

河南筝曲的曲调流行性好﹑歌唱性强,旋律清新流畅中起伏﹑顿挫有致;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的频繁装饰,使曲调铿锵有力中不失清新﹑恣意﹑淳朴。虽然河南筝曲的整体在节奏上比较统一,速度变化也比较均匀,但节拍的强弱效果却很明显,曲调中特色十足。

六、河南筝曲演奏具体手法及技巧[4]

(一) 右手手法及技巧

1.拇指始终靠近相邻的弦

右手拇指每次弹奏后都要靠近相邻的弦,以增强弹奏力度﹑增加弹出音质的醇厚性。拇指使用频率高是河南筝曲独有的演奏技巧,其他筝乐均不具备。

2.剔托指法

拇指托劈﹑中指勾弦,共同组成大撮,使弹奏力度连贯。这一技巧在曲目《落院》中有良好体现。

3.短摇

结合托劈手法进行快速的摇指,增强音效和弹奏力度。

4.倒剔正打

中指带指甲向外剔,增强音色力度。

5.刮奏

刮奏手法在河南筝曲中使用频率较少,只有部分曲目的弱拍上会出现,也有强调重拍时使用的,如《打雁》中强调重拍位子时就使用了这一手法。

6.游摇

游摇手法是河南筝曲中比较有特色的手法,右手自琴码附近开始游动弹奏到近岳山,同时左手配合着揉颤,演绎曲调的戏剧性。此外,慢滑游摇结合急颤,能奏出悠长的曲乐。

(二)左手手法及技巧

1.小颤音

左手反复吟弦发生,奏出震颤曲调,表达凄苦悲凉。

2.滑颤音

即滑音结合颤音。

3.大颤音

左手大幅度揉颤筝弦,形成音色变化,这一手法是河南筝曲中最特色的技巧,演奏的曲调自然不刻板。

4.上滑

原有音度的基础上按小三度,直接不过渡。

5.下滑

原有音度的基础上按大三度,直接不过渡。

(三)曲目分析

1.《高山流水》分析

《高山流水》是河南筝曲中最典型的代表曲目之一,曹东扶谱曲,198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高山流水》源于器乐曲牌《老八板》,曲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每段都有部分重复,速度﹑力度上有所差别,曲目中运用了大量的上﹑下滑音以及长摇手法,将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流水演绎得恰到好处,听者如亲临祖国大好河山般畅快,也展现了河南筝曲的独特风格。

曲目图示可以简单表述如下:

《高山流水》的演奏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拇指托劈式的短摇

不同于摇指的柔和,拇指托劈式的短摇使乐曲更加有力度,声音更饱满。

2)左手按﹑滑音

左手没有过渡的按滑音,以表现流水及河南独特风味。曲目弹奏初始时速度较慢,展现柔和气息;中期速度加快,左手滑音为主,巧妙表达祖国河山气魄及河南本地的独特风格和韵味[2]。

2.《汉江韵》分析

《汉江韵》也是河南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由乔金文根据河南曲剧改编而来,任清芝演奏,乐曲热情奔放﹑乡土气息浓郁,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劳动时的喜悦之情[2]。

《汉江韵》演奏主要技巧如下:

左手压弦﹑按滑,之后快速颤音:左手的压弦﹑颤音都要快速﹑准确,表现曲调的轻快﹑力量﹑喜悦。

大量的“4”“7”及连续滑音﹑点颤,在中段有很多结合滑音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这一手法具有地方韵味,是河南筝曲的一个特色手法,表现了河南人民的地方特色。

3.《陈杏元和番》及《陈杏元落院》分析

《陈杏元和番》与《陈杏元落院》是河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首姊妹曲,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讲述陈杏元受害被迫和番,途中在落雁坡欲自尽被救的故事。两首曲目分别描写了陈杏元的悲愤﹑凄惨心情,深沉﹑忧郁﹑感人。《和番》中游摇及下滑音等演奏技巧使用较多,表达悲愤和怨恨;《落院》中,起伏多变的音调增加了陈杏元哭诉时的悲伤,使曲目戏剧性极强。

七、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河南筝曲的历史﹑支系﹑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等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分析具体河南筝曲曲目发现河南筝曲的艺术价值。希望河南筝曲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为我国古筝的传承贡献力量。

[1]关孟华.河南筝曲主题研究[J].中国音乐,2005.

[2]李书印.河南民族民间器乐曲综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8.

[3]丁承运.河南筝派[A].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李秋莳.浅谈“南派”筝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5]周耘.古筝音乐[M].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J60

A

王倩楠(1989—),女,河南洛阳,汉,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古筝表演与教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颤音音乐风格曲调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竹笛气颤音的认知与实践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浅析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