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军长征中的文化宣传活动

2017-10-11 17:58卢致苑谢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长征

卢致苑 谢鹰

[摘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长征途中的文化宣传活动对长征的伟大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不仅激励了战士们的士气和斗志,同时,在宣传革命主张和革命道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及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长征;长征文化;文化宣传活动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长征的意义,在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树立起革命的理想,用文化宣传的武器广泛传播与激扬革命精神。他们所到之处,以革命宣传、文化学习、文艺活动等形式,宣传红军的主张和政策。毛泽东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傳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历经11个省,播散着革命的种子,向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人民的道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与文化宣传工作密切相连,文化宣传工作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一、长征文化宣传的奠基

1927年9月,“三湾改编”时,规定以“写标语、贴标语、发传单、演讲宣传”的形式来宣传革命主张。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强调革命宣传是“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有力武器,这次会议不仅确立了正确的建军路线,使红军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人民军队,还决定以传单、布告、宣言、壁报、革命歌谣、画报、化装宣传、演说等形式进行宣传,长征时期的文化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随着工农革命的不断发展,红色苏区文化宣传活动得到普及。1931年颁发的《红军教育与管理》条例中规定,不仅要对红军的阶级觉悟、军事技能、军纪的教育管理,还要重视“社会的文化运动”,军、民一家亲,在红军的带动下,红色苏区民众开展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长征前,红色苏区组织工农开展识字、读书活动,成立剧社开展各种歌舞、游艺、音乐、新剧、话报剧等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工农劳苦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激发工农革命热情。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在上杭县成立了白话“红色新剧团”,在瑞金创办了高尔基戏剧学校,培养出大批文艺干部,他们在长征中成为文艺宣传活动的中坚力量。1933年10月,在川陕苏区,各县成立宣传队和川陕工农剧团,组织贴发队,粉笔队,写标语,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演绎工农实际生活。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要求红二、六军团“组织战争动员的宣传队,到各乡各村各屋场中去,做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

二、长征文化宣传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文化宣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只有工农红军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通过张贴标语传单、漫画、文艺艺术、出版战地报刊、文化学习等多种文化形式,宣传红军的英雄壮举,报道红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它已成为民族的记忆。

(一)以张贴标语传单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长征时期,书写、张贴革命标语口号是红军重要的宣传方式。红军用“烟筒里烟灰、锅底下的黑灰、白石灰、木炭、红土”等,在屋壁上、在门板上、在砖土墙上书写标语口号。红军为瓦解敌军,提出的宣传口号有:“红军优待白军俘虏兵!欢迎俘虏兵当红军!”,还有反映红军代表人民利益,白军代表地主利益:“红军到,千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千人叫,绅粮笑;要使千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长征沿途类似如:“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唯一的领导者!”、“保护少数民族利益,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不住喇嘛寺,不进经堂!不翻佛经和摸神像!”等传单随处可见。

(二)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长征期间,绘制宣传画也是长征文化的一种宣传形式。如:在长征之初发布《北上抗日宣言》上,有一幅寓意深刻的红军漫画,标题是《国民党的卖国罪状》。画面上的4个人嘴巴上都被打了叉叉,其中一位身穿红军军装者,脖后插着“处决抗日要犯一名”的幡,图附一行小字是“闻反必戒,亦君子自修之道也”,意思是说,听到有人说造反,一定要封住嘴巴不能说,这幅漫画讽刺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又如:中央红军在云南禄劝县九龙乡木克村留下了大型壁画,画宽7.8米、高1.9米,这幅壁画配有题字为“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画面背景有赤卫队旗帜,三名工农手持红缨枪,押着头戴西瓜帽,戴着眼镜的土豪。绘画生动、喻意明了。这些绘画记录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发动工农群众起来革命的真实写照。

(三)以文艺艺术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长征之前中央革命根据地就已有相当厚实的文化宣传工作基础。长征途中,戏剧、歌曲、舞蹈表演和诗词是一种非常受民众欢迎的宣传形式。长征途中,有揭示地方军阀对劳动人民残酷剥削的独幕话剧《苛捐杂税多如毛》;有表现军阀损兵丢官的活报剧《王家烈狼狈相》;有表现民众踊跃参军的典型故事街头剧《夫妻争当红军》等。长征中的戏剧剧情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戏演到高潮时台上台下同声高喊“打倒土豪”、“打倒军阀”的口号。红军还教群众唱革命歌曲,不仅丰富沿途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红军文艺工作者结合当地的民间小调、外国歌曲及舞蹈,自编自导自演歌曲、舞蹈及乐曲。其中,歌曲有《新兵同志听指挥》《长征歌》;舞蹈有:《水兵舞》《农民舞》;民乐演奏曲有:《孟姜女》《小放牛》等。另外,红军广大指战员还创作了大量的催人奋进革命诗词歌曲。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陆定一的《长征歌》等。通过以上这些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红军的主张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四)以出版战地报刊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长征期间,长征中的文化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克服困难,用刻钢版、油印机的方式出版战地报刊。其中有:红一方面红军出版的《红星》《战士》《前进》等;红四方面军出版的《红色战场》《干部必读》《红炉》等,红2、6军团出版的《前进》《战斗》等。这些报刊传达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报到了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1935年6月2日的《战士》报刊登了《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敢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红星》报刊登了《我们的胜利》《以坚决勇敢的战斗消灭当前敌人》等文章,激起了广大红军战士的战斗热情。据不完全统计,长征途中出版的战地刊物达10余种。endprint

(五)以文化学习的形式促进自身宣传能力。参加红军的都是劳苦大众,文化程度很低或者干脆是文盲。为了提高红军战士的文化水平,中央红军总政治部编印的《红军识字课本》,成为红军战士扫盲性质的初级认字识字读本。红军战士在战争间隙,不忘学习文化,不忘扫盲认字,红军许多干部战士,就是这样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孩子,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军事将领。《红军识字课本》已成为反映革命传统的重要文物。而另一本《红军战士读本》,红六军团政治部在甘孜刻印的,它分为两册合订本,一册为《对骑兵的战斗》,另一册为《番民的情况和党对番民的政策》,这本书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党和红军对藏民的政策,为红军在藏区开展各项文化宣传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长征文化宣传活动的意义及影响

(一)鼓舞激励红军奋勇向前。长征途中,文化宣传队在红军行军路上、在硝烟战火中,利用快板、喊口号等形式激励红军战士克服艰难万险,振奋斗志,勇往直前。利用快板激励红军战士不畏艰难过雪山,如“打竹板,听我言,表一表红军爬雪山。战士个个不怕冷,你帮我助渡难关。互相扶持过了山,三军过后尽开颜”。用通俗易懂的标语口号,激励斗志,鼓舞军心,如“踢死黔军,踩死川军,打死滇军,拖死中央军”、“乌江虽险,又怎能挡住红军飞渡”等。

(二)激发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长征途中,沿途的群众对于红军不了解。为此,红军开展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使他们认识到红军是保护穷人的,是穷人的好朋友。长征沿途民众,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有疑虑和误解,红军在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宣传力度。当看到红军保护少数民族方面的标语、传单之后,认识到红军是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了解了红军的革命主张和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为红军当向导、为红军筹粮、救护伤病员、甚至踊跃参加红军,揭开了少数民族革命的新篇章。

(三)扩大了国内外舆论对红军长征的了解。紅军长征时期,长征的真实状况得不到客观报道,国民党报刊歪曲红军消息,以“朱毛匪部西窜”之词诬蔑红军,为了澄清事实,消除误解,红军除了在沿途向群众宣传自己的主张之外,还通过派人到共产国际介绍红军长征目的、创办海外报刊、组织力量做好新闻报道等形式,扩大国内外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如:1935年10月,陈云受命到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了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的情况。先行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宣传长征的英勇事迹。

四、结语

总之,长征中的各项文化宣传活动,不仅仅激励着红军战士克服困难奋勇向前,并且激发了民众对的革命热情,使得红军的革命主张和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与传播,这是一种精神文化,是长征文化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将这种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运用于各种实际工作中,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同时,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2]张伟波.长征中的红军文化宣传[J].军事历史研究,2016(5).

[3]白云涛.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10).

[4]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M].1989.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6]李仲彬.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的时代特点和语言风格研究文集[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7]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长征中的文化工作[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8]李安葆.长征与文化[M].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9]朱纯辉.长征时期红军剧社的文化活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征
长征七号蓄势待发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建奇功 改型更辉煌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路上与您同行
一路长征一路歌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长征六号发射成功一箭20星创纪录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200次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