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比较”条目的编纂

2017-10-11 21:47曾丹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条目构成比较

摘 要: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需求出发,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专门开辟了“比较”板块,用以辨析以近义词为主体的易混淆词语。通过统计分析《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和《汉语教与学词典》中的“比较”条目,我们认为:第一,“比较”条目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近义词有重要指导作用,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第二,“比较”条目编纂的关键评价标准应是恰不恰当,而非越多越好;第三,“比较”条目的释义要始终坚持“同中求异”的原则,在描述相似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近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应关注词语的概念义辨析及其在语句中的组合分布情况;第四,“比较”条目的用例应贴近现实交际场景,尽量避免超纲词汇和复杂句,预测外国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列出正误对比语例。

关键词: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 “比较”条目 构成 释义 建议

在对外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常常会关注词语的近义现象,他们在学习新词之后,会主动询问是否有其他词语可以与之替换,希望藉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而在课堂教学中,近义词释义也是常用的词汇教学方法。与汉语本体研究所界定的“近义词”相比,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范畴要宽泛得多。判断近义的主要标准是“词义是否相近和学习者是否容易混淆,至于词性是否相同、是实词还是虚词、语言单位是否相同并不作严格规定”[1]。根据赵新、洪炜(2013)的调查数据,中级水平的留学生通过词典学习近义词的比例和通过课堂学习的相等。[2]可见,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中近义词条的释义和比较问题值得重视。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些观点,如杨子菁(2001)在分析《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不足之处时指出,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应“重视同义或近义词的词义辨析,吸取语言学界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溶入词义描述之中”[3]。张博(2008)提出“在体例设计上,应注意针对混淆点进行辨析,将词义辨析与搭配规则的提炼结合起来,优先讲解和列举当用词,避免强化错误,适当分析致误原因”[4]。本文拟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代表性对外汉语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和《汉语教与学词典》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词典中用以辨析易混淆词语的“比较”条目,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提出针对性建议。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后简称《学汉语》)所收字词主要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甲、乙级字词,同时参考了初中级对外汉语教材。其受众定位是具有中级以上汉语水平的外国学生。而《汉语教与学词典》(后简称《教与学》)也是供教师和处于汉语学习中级阶段的外国人使用的。两者面向汉语程度相同的外国学习者,可以进行平行比较研究。同时,在编纂体例的设置上,两本词典都专门列出了“比较”条目。《学汉语·关于这本词典》中指出“针对外国学生学习的需要,本词典特别加强了对词的用法的介绍”,“对外国人容易混用的词进行辨析”。[5](P7)据笔者统计,该词典所辨析的易混用词语中98%为近义关系。《教与学·凡例》也对“比较”条目进行了说明:“用于意义或用法相近,读者在理解和使用时不易区别的不同条目”[6](P4)。可见,两部词典都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需求出发,专门开辟了主要用以辨析近义词的板块“比较”。对该板块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在近义词语释义方面的情况,为将来词典“比较”条目的编写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比较”条目的构成情况

笔者从比较项的数量、音节构成等方面考察了两部词典“比较”条目的构成情况。

(一)比较项的数量

从比较项的数量上看,《学汉语》和《教与学》两部词典存在一定差异。《学汉语》主要为2个近义结构之间的比较,只有少量3个词语的辨析。而《教与学》比较的范围要大得多,比较项有2~9个不等。具体统计数据如下①:

由上表可知,两部词典均以两项比较为主。从形式上看,《教与学》更多样,其三项、四项比较的百分比都已超过《学汉语》。这说明出版年份靠后的《教与学》更为重视对近义关系的分析,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对外汉语学界在词语教学及词典编纂方面的倾向和发展趋势。

(二)比较项的音节构成

从音节结构上看,《学汉语》包括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双音节,双音节—双音节,双音节—三音节,三音节—三音节等形式。②《教与学》除了上述形式以外,还包括双音节—四音节的词语辨析。具体分布数据如下:

词典名称

由上表可知,“双音节—双音节”是两部词典近义结构辨析的基本形式,再进一步细化,我们发现同一“比较”条目中的双音节词语多为共有同一语素的情况。如:《学汉语》中的“爱惜”和“爱护”,“安心”和“放心”,“帮忙”和“帮助”,“包含”和“包括”等;《教与学》中的“按时”和“按期”,“颁布”和“公布”,“办事”和“做事”,“保留”和“保存”等。刘缙(1997)指出留学生在学习近义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相同语素的干扰和误导[7],而本文所研究的两部词典都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为汉语学习服务的特点。此外,从统计数据看,《教与学》所比较的音节类型比《学汉语》的丰富,其中差异较大的两个方面是前者存在“双音节—四音节”的比较形式,后者没有;前者的“单音节—双音节”形式所占比例高于后者。

首先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教与学》中出现了3组“双音节—四音节”的比较,具体为“不觉”与“不知不觉”,“胡说”与“胡说八道”,“一心”与“一心一意”。因为收词差异,《学汉语》只收录了“不觉”“不知不觉”“一心”,但未对“不觉”和“不知不觉”进行比较。从这方面看,《教与学》的“比较”更为全面。不过,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如“一心”有副词和形容词两种用法,分别表示“心里只想着某件事,不想别的”和“想法一致”,而“一心一意”只有副詞用法。“比较”条目的表述为“二者意思一样”,这样可能误导学习者扩大“一心一意”的语义内涵,将其用于表示“想法一致”的语境中,造出类似“只要上下一心一意,就能克服所有困难”的病句。endprint

关于第二个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慎重对待“单音节—双音节”比较问题,尤其当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通过添加语素扩展而成的词语时,如《教与学》中的“发”与“发财”,“笑”与“笑话”,“推”与“推荐”等。李绍林(2007)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级单音节语言单位的双音化能力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每个单音节语言单位平均可以组合成70.4个双音节词。[8]可见,对于大多数既能单用、又能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的单音节语言单位而言,以之为基础衍生的双音节词数量较多,语义关系也相对复杂。因此,编纂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比较”条目时,要对“单音节—双音节”近义关系予以限定,尽量选择那些同素重叠、近义语素并列组合或偏义符合的双音节词语;同时,双音节词语所表述的意义应与单音节词语的中心意义相对应,这样才符合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应抓住主要差异便于外国学生理解记忆的原则。对于由单音节多义词的非中心意义衍生出来双音节词语,建议最好采用“双音节—双音节”比较形式,而不直接进行“单音节—多音节”的比较,如《教与学》所列“推”和“推荐”就不及《学汉语》所列的“推荐”和“推举”明晰恰当。强调这一点是为了避免外国学习者因理解或记忆不当而出现语言偏误。《教与学》的“比较”条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多义词“发”有12个义项,在汉语双音化过程中,对应每个义项都衍生出了相应的双音词。而“发”的“发财”义既非其本义,又非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中心意义。笔者认为基于对外汉语近义词学习的阶段性和抓主要差异原则,以中级汉语水平为主要受众的《教与学》不宜列出“发”和“发财”的比较条目。我们认为在词典编纂时,并不是“比较”条目越多越好,关键评价标准应是恰不恰当。

二、“比较”条目的释义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孟祥英(1997)认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辨明词性——区别基本词义——分析词的附属义——分析词的用法。[9]赵新、刘若云(2005)主张采取既析同、又辨异,以辨异为主的释义原则,采用概括描写和分析对比两种释义方法,同时释义语言必须简明、浅显、易懂。[10]敖桂华(2008)认为教师在辨析近义词时要遵循语言习得规律,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情况,不适于将所有细微差异都堆到学生面前。[11]赵新、洪炜(2009)基于外国留学生近义词偏误情况,提出了近义词辨析的框架,分为语义对比、句法对比、语用对比三方面。其中,语义对比包括语义焦点、语义强度、语义适用、不同义项;句法对比包括语法特征、组合分布、句型句式,语用对比包括风格特点、感情色彩、地方色彩。[12]这一框架层次明晰,有利于清楚阐述近义关系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但将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附加意义放到语用部分,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倾向于从语义和语法两方面展开对近义词细微差别的辨析,语义包含概念义和附属义,概念义的差别涉及使用范围、适用对象、搭配关系、语义侧重点等方面,附属义的差别涉及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语法包含词法特征、组合分布、句型句式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双向比较,笔者选取两部词典都收录了的条目作为考察对象,共计66组,展开统计分析。

(一)辨析项目

《学汉语》《教与学》两部词典在辨析易混淆词语时,都注意到了析同辨异的问题。例如:

1.但是—不过

连词“不过”和“但是”都表示转折,“不过”的转折作用比“但是”轻,语气比较委婉。“不过”用在口语里,“但是”口语、书面语都可以用。(《学汉语》)

2.别的—另外

代词“别的”和“另外”经常作定语,有时可以通用。但在数量词前面只能用“另外”,不能用“别的”。“别的”可以作宾语,“另外”不可以。(《学汉语》)

3.不免—难免

二者都表示因某种原因自然地引起某种结果,在句中作状语,后面多为多音节的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短语。(1)“不免”后面不能用否定形式。“难免”后面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意思一样。(2)“不免”是副词,在句中作状语;“难免”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谓语。(《教与学》)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两部词典的编者都坚持了“既析同、又辨异,以辨异为主的释义原则”。一方面从词性、语义、语气、句法成分等方面分析比较项的相同之处,另一方面从语义和语法两方面重点说明两者间的细微差别。比较上述3组词不难看出,无论是同,还是异,《教与学》的辨析都更为细致。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两本词典的真实情况,笔者对之前提到的66组“比较”条目进行了全面统计。因为辨析近义词的目的重在区别,因此“同”的部分,笔者未做下位分类,而“异”的部分则根据辨析原则做了细分。具体数据如下③:

从上表可知,两部词典虽然都关注易混淆词语的相似点和差异点,但对相似点的分析并未一以贯之地在所有“比较”条目中执行。从统计数据看,《教与学》的比率要高于《学汉语》。另外,从对差异点的分析来看,《教与学》的各项细类数据值均高于《学汉语》,说明我们之前的推测是正确的,即《教与学》的辨析更为细致全面。而《学汉语》的有些词条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加强。例如在“目前—现在”条目中,《学汉语》是这样描述的:“‘目前有‘现在的意思,常常可以跟‘现在换用。但在以下例句中,‘现在不能换成‘目前:现在(*目前)十点钟|现在(*目前)就去|对现在(*目前)的学生要加强艰苦朴素的教育。”该辨析没有明确指出比较项的差异,而仅仅只是通过举例方式来说明,对于学习者而言,很难辨明其内在差异,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而《教与学》则较为清楚地阐明了两者的同和异:“二者都表示说话的时候。它们都可以指一段时间(时段),如可以说‘目前(/现在)的主要任务。但‘现在还可表示当前的某一时间点(时点),如可说‘现在我们上课“我们现在就走”。‘目前不能表示時点,不能说‘目前我们上课‘我们目前就走。”另外,从上表还可看出,在分析易混淆词语细微差别时,常关注的方面是词语的概念义和在语句中的组合分布情况。这对我们今后编纂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有一定指导作用。endprint

(二)语言和用例

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是面向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的,考虑到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比较”释义时应该尽量做到规范准确、简洁易懂。用词尽量控制在中级以内,少用超纲词汇,造句尽量使用短句、单句。而《教与学》有时为了追求解释的细度而会使用一些超纲词汇和复杂句,如“负担—担负”条目的阐述:“‘负担所履行的责任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常常是对社会有益的。‘担负有一定的被动性。”在这方面,《学汉语》相对要好一些,但也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如分析“边界—边境”的意义差别时,将“边境”界定为“一个国家靠近边界的地方”,定义中使用了本需要区别差异的“边界”一词,这显然是不符合规范准确原则的。再如分析“发现—发觉”时,“发现”列出了两个义项,第二个义项直接解释为“发觉”,比较差异时也只提到“发现”用于第一个义项时不能与“发觉”替换。这样的分析看似简洁,但实际上并未区分出两者的细微不同。因为对多义词而言,近义关系是基于某个义项而非整个词语的,“发现”既然有两个义项,那么与第二个义项有相似性的“发觉”,本来就与第一个义项不发生关联。《学汉语》的解释易让外国学习者混淆近义关系的对应范围,导致语言偏误。

在两部词典的“比较”条目中,不光有阐述性语言,还有直观反映词语用法的例子。郑定欧(2004)指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规范建设要注重“质的厘定”,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把示例设置在一个外国学习者并不感到陌生的、容易理解的语境中;是否能够把示例设置在一个外国学习者感到自然的、从而乐于套用的语境中;是否能够把示例设置在一个能够激发外国学习者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的语境中。[13]《学汉语》和《教与学》所使用的的例证包括词组和句子,其内容大多和日常生活相关,并且都考虑到了学习者的需求,采用列举正误例句的方式,在说明可以怎么用的同时,也说明了不能怎么用,直观明了,有利于帮助学习者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语言偏误。如《学汉语》“处处—到处”条目的用例“她處处(*到处)关心别人|处处(*到处)严格要求自己”,《教与学》该条目的用例“‘不要到处乱扔垃圾‘到处都找不到,不说‘处处”“‘他处处为别人考虑,不说‘到处”。当然,如果要严格要求,两部词典的用例也有值得完善之处,如有些阐述之后缺少例句,需要增补;有些例句结构和用词过于复杂,不适合中级水平的汉语学者。

三、“比较”条目的编纂建议

通过分析两部权威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汉语》和《教与学》,笔者认为在“比较”条目的编纂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比较”条目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近义词有重要指导作用,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2.词典编纂所涉及到的“比较”条目总量、同组比较项数量、同组比较项的音节形式及语法层级关系等问题,都需要以促进外国学习者有效学习为根本原则,切合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定位。关键评价标准应是恰不恰当,而非越多越好。3.“比较”条目的释义要始终坚持“同中求异”的原则,在描述相似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近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具体可从语义和语法两方面展开,语义包含概念义和附属义,概念义的差别涉及使用范围、适用对象、搭配关系、语义侧重点等方面,附属义的差别涉及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语法包含词法特征、组合分布、句型句式等方面。编者可综合考虑词语的常用度、难易度,受众的汉语水平、知识背景、语用需求、常见偏误,具体处理释义的详略和侧重点,不需要每个条目的辨析都面面俱到。但无论怎么取舍,词语的概念义辨析及其在语句中的组合分布情况这两项都应予以足够重视。4.“比较”条目的用例应贴近现实交际场景,尽量避免超纲词汇和复杂句,预测外国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列出正误对比语例。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对外汉语多媒体情景词典开发研究”[12YJCZH265]。)

注释:

①两部词典所收“比较”条目的数量不同,为了数据的有效度,

采用该类情况在对应词典中所占的百分比作为参考值。

②此处只考虑对比项的音节对应关系,不考虑对比项的数量。

同时,音节数按递增顺序排列,只反映音节对应关系,不严整对应“比较”条目中的先后顺序。

③表格中的数字为包含该辨析项目的组数。

参考文献:

[1]洪炜.面向汉语二语教学的近义词研究综述[J].华文教学与研

究,2012,(4).

[2]赵新,洪炜.针对二语学习者的汉语近义词教学[J].华文教学与

研究,2013,(4).

[3]杨子菁.评三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及对提高释义水平的思考[J].

辞书研究,2001,(4).

[4]张博.外向型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编纂原则与体例设想[J].汉语

学习,2008,(1).

[5]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6]施光亨、王绍新.汉语教与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刘缙.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J].语言文字应用,1997,

(1).

[8]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词语的难度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07,(3).

[9]孟祥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7,(3).

[10]赵新,刘若云.编写外国人实用近义词词典的几个基本问题

[J].辞书研究,2005,(4).

[11]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08,

(3).

[12]赵新、洪炜.外国留学生汉语近义词偏误的考察与分析[J].韩

中言语文化研究,2009,(21).

[13]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4,

(4).

(曾丹 湖北武汉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4300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条目构成比较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同曲异调共流芳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
两本《醒世姻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