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用办公空间换取服务质量

2017-10-12 06:55印晨瑶
浙江共产党员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办公用房便民服务大厅

◎印晨瑶

奉化:用办公空间换取服务质量

◎印晨瑶

前段时间,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的村民发现村干部把办公室搬到了便民服务大厅,会计、出纳每周两天准时在大厅办公。来办事的老党员徐世达赞不绝口:“这样交关好,办个事不用找来找去,来一趟全都能弄好,太方便了。”

这一改变,源于村社换届期间来自基层的反映。近年来,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改建后,原有的村(社区)办公用房普遍存在分散、超面积等情况,少数村(社区)干部存在办公“机关化”问题。对此,奉化区全面开展“小办公、大服务”活动,在全区353个村、40个社区,倡导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主职干部集中办公、下楼服务、一线解难。

活动开展以来,各村(社区)依托村民议事厅、“五议两公开”等村民议事平台,通过民主决策,“一村一策”制定调整方案,将腾出来的办公用房改建成会议室、谈心室、阅览室、农技讲堂、卫计服务站、党员远教点、救灾物资储藏室等便民场所,解决公共服务阵地不足的问题。一些村(社区)还赋予了办公场所新的用途。岳林街道舒前村将腾出的办公室用作团员青年活动室,组织开展各类兴趣活动,今年暑期聚集了不少人气。村书记舒承钧由衷感叹:房间空出来、群众聚起来,原来冷冷清清的办公楼都成热热闹闹的“干群楼”了。

奉化区岳林街道舒前村村干部积极响应“小办公、大服务”倡议,腾出办公室,主动下楼到服务中心办公。

为实现村(社区)干部办公的去“机关化”,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效能,该区按照“小办公、大服务”理念,从缩短群众办事的“物理距离”、拉近干群之间的“心理距离”入手,各村(社区)进一步完善便民大厅值班坐班、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制度,梳理优化30多个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村(社区)干部集中破难日”活动,建设满足有“一个公开栏、一个亮相台、一面心愿墙”等“十有”标准的便民服务大厅。同时,积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落实党费对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适当补助政策,并通过狠治“庸懒散”“不作为”等问题,强化换届后村干部作风建设,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广泛点赞。

奉化区还以这项活动为契机,深化“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四必到、四必访”等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引导村(社区)干部经常到组到户走访,实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尚田镇鸣雁村新任书记田平孝自掏腰包招引技术资金,帮助村民圆了“温泉梦”;张家坑村新任主任毛永南无私传授自家技术,带领村民建起80余亩高山蓝莓采摘基地,他们在田间地头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区还鼓励104个有征地拆迁任务的村(社区)开展立功竞赛,推进村(社区)干部到项目一线克难攻坚,轻轨项目等65项省、市、区级重点工程提速明显,中塔路改造工程等20多个项目提前完成征迁工作。

活动开展至今,全区村(社区)已整合腾出办公用房317间,共计6394平方米,并全部改建成公共服务场所。“从独立办公室到一张办公桌,看似办公空间变小了,但服务空间大了,与群众的心也更近了。”奉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猜你喜欢
办公用房便民服务大厅
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本市将投入6亿元补助便民设施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办公用房
跟踪导练(四)4
网上办事大厅解决方案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党纪条规摘录(十五)
大厅里飞起雪花
超标办公楼如何不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