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格斗”为何能大摇大摆登场

2017-10-12 03:14
新传奇 2017年32期
关键词:小伍格斗凉山

“儿童格斗”为何能大摇大摆登场

“解救”400多位“格斗儿童”并不难,安排他们重返学校,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帮助他们走上人生的正轨,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如果没有这些保障,这些被“解救”的孩子,甚至将要面对比“格斗”更加不堪的生活。

八角笼,对边直径9.14米,高1.8米。拳手戴着拳套,五指分开,在笼中角斗。除了把对手击倒,让他降服,你几乎退无可退。它是MMA(综合格斗运动)顶级赛事UFC使用的标准器械,也是所有格斗士心中的战场。

一群来自四川凉山、阿坝等山区的孩子,大多数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成都一家俱乐部免费收留、养育,踏上未来通往UFC的漫长征途。7月20日,一段视频将他们推向公众视线。

400 多个“小格斗士”

“爸爸死了……妈妈走了。”这样的话从一个脸上还有稚气、身上露出点点伤痕的14岁男孩口中说出来的时候,很难不令人动容。这个孩子叫小龙,来自四川凉山地区。

这两天,一段讲述小龙和另一位有着类似经历的凉山男孩小伍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引发很多网友的热议。视频中小龙和小伍坦言:“这边伙食比家里好,有牛肉、鸡蛋,家里只有洋芋。如果我回到家里,可能要干苦活儿。”

两个孩子都说希望能留在俱乐部,将来想成为综合格斗领域的领军人物。过去十几年间,有400多个像小龙这样失去了双亲、无依无靠的孩子被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接受艰苦的格斗训练。

孩子们在俱乐部除了吃饭睡觉,便是极为艰苦的训练。也有孩子受不了想走,教练对他们说:“你回去做什么呢?放牛还是放猪?当要饭的啊?还是当二流子去?”对于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人生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

除了训练,孩子们还会参加一些商业表演。在视频中,两个孩子在一个铁笼围起的擂台上格斗,扩音器里解说员在大声烘托气氛,铁笼外有许多成年人拿着手机围观拍照,还有人在赛后找孩子们合影。

俱乐部的教练承认这种商业表演是有收入,他说:“孩子们的出场费是统一管理起来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就给他们。”支出方面,老板恩波透露,孩子们的开销一年算下来有四五百万。“每天早上一盆鸡蛋、一盆牛奶,不是这几天才做的,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俱乐部的收入,一是靠组织比赛拉一些赞助,再有就是自己的生意,收支基本持平。

舆论漩涡中的孩子

一夜之间,“格斗孤儿”四个字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质疑声接踵而至,俱乐部被扣上很多帽子,“非法收养”、“利用孤儿谋利”、“剥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人身控制”等等。很快就有消息称,凉山民政部门将安排当地未成年人重返学校。

物伤其类。在这个正值知识获取的年纪,这些小男孩不应该在课堂一心向学吗?即便这些“格斗孤儿”家境贫穷,多数失去双亲和依靠,也不该被贬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以,很多人主张解救这些孤儿,而且还要追究俱乐部的责任。这是有道理的:一则“格斗孤儿”和“商业演出”组合在一起,很容易引致不当商业利益的联想;二则俱乐部似乎并无教育资质,其文化课是否达到教育水准也不得而知。不过,在此事引起争议前,出现在新闻里的该俱乐部却是另外一个版本。在报道中,这个俱乐部的初衷之一就是“收养”孤儿,它和当地民政局建立了合作机制,迄今已“收养”过400多个,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流浪孤儿的去向问题,在当地以“善举”形象示人。

另外,在质疑声后的后续报道中,小伍表示:“回老家也可能像他们一样吸毒、打工,我不想回去。”小伍口中的他们,是他的父母。

小伍很喜欢这里,他担心有人跟家里说他在这里不好,就打电话给爸爸解释。三年里,他没回过凉山,家人来看过几次,春节也在俱乐部过。他觉得现在回去,让别人看到自己弱的方面,会说爸妈离婚这些,会被欺负,被看不起。“我来练这个,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梦想。”小伍说。问到梦想,所有孩子的答案全都是UFC,无一例外。

“这边孤儿有很多,还有些听不懂汉语,也不会申请,属于‘隐孤儿’。”米色尔沙是原凉山州布拖县沙洛乡中心校的校长,这个学校曾经办过孤儿班。米色尔沙觉得,如果孩子在俱乐部学格斗,也算多一条出路。不当运动员的话,可以去当兵,至少能当个保安。但一定要给他们上文化课,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完成。

重返学校了,但他们并未走上坦途

目前,四川凉山州教育局已经介入调查,并已派人前往成都。这些参与格斗俱乐部的儿童将被带回凉山,重返学校。然而,事件并没有就此尘埃落定,这些孩子回去之后,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生活?

有关部门的答复很明确。教育部门表示将安排他们重返学校,民政部门表示将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进一步的救助措施。然而,这些孩子从此就走上人生坦途了吗?人们担心这些“格斗儿童”很难获得足够的救助,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舆论风波平息之后,他们有可能遭遇更加糟糕的生活状态:辍学,游手好闲,打架,偷窃甚至涉毒,成为问题儿童。

从当地的现实状况和既往经验来看,人们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就是这些孩子自己,对于回去之后的生活也有清醒的认识。尽管一位“格斗儿童”说:“一进那个笼子,我就害怕的很。”但他们也明白,“这边伙食比家里好,有牛肉、鸡蛋,家里只有洋芋。如果我回到家里,可能要干苦活儿”。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将他们带返凉山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哭了,不愿意回去。

400多名孩子离开家庭、离开家乡,以参加格斗训练,甚至参加商业性质的格斗表演为生,从中也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身心成长,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通过媒体报道,这些参加格斗的儿童进入了公众视野。那些没有参加格斗的儿童又在哪里呢?媒体的调查发现,在凉山地区,由于学校教学水平低下,很少有人能够考上大学。大多数儿童都在初中毕业之后就离开学校。如果外出打工,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如果留在当地,普遍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又严重制约着他们的人生发展。

让儿童去参加商业格斗是残酷的、有违人道的,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格斗儿童”面临的困境,其实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困境的一个例子。在经济社会都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父母纷纷外出打工,很多儿童都成为留守儿童。对于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谁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已有的经验研究表明,家庭功能的缺失,会给儿童身心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大规模出现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群体,这是最近一二十年才出现的社会现象。这种情况会给儿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都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成长问题,家庭自身已经无力独立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帮助。那么,政府部门和社会又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来帮助减少留守儿童现象,缓解留守状态对儿童身心的负面影响,这些方面都应该进行更多探索。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帮助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一大任务。通过教育扶贫,让农村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应该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教育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试想,如果农村儿童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通过受教育找到更好的出路,那么像“格斗儿童”这样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

猜你喜欢
小伍格斗凉山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盐官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特殊村民
张伟丽 格斗玫瑰
一颗门牙的故事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