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

2017-10-12 08:52
新传奇 2017年33期
关键词:海城震级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每当这时,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都会被人提出来:地震能够预测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培德博士的一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当之无愧的世界性难题

预测地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性难题,这主要是因为:1.研究对象特殊。预测地震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地下深处的、复杂的、与地质有关的物理过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2.现有的观测方法均是间接的。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二三十千米深处,人类难以直接观测,所以只能依靠地面的观测资料,对地球内部的状况进行反演和推测;3.难以实验、模拟。地震是地球上规模宏大的地下岩体破裂现象,其孕育过程跨越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很难用经典物理学从本质上加以描述,也难以在实验室或者野外进行模拟;4.研究结果难以检验。在同一个地区,强烈地震可能几十年、几百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遇到一次;在不同的地区、时期,地震的孕震过程、机理差异很大,所以检验研究结果的机会很难遇到。

地震到底能不能被预测?对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培德表示,这个问题目前一直有争论,人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确切可行的办法。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有网友称此前出现的“地震云”,已成功预测了此次地震。对此,山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任李自红表示,所谓“地震云”并不能预测地震。奇异云彩常常会出现在天空,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已。图为传说中的“地震云”

大地震之前会出现各种征兆,比如鱼儿上浮、翻白,动物纷纷逃窜,家禽乱叫等现象,这些现象在地震学中叫做动物异常。但是,造成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多,而且出现异常现象并不是普遍和大范围的,所以通过动物异常来判断地震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迄今为止,世界上预报成功的地震例子只有一个,那就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我国的海城地震。对海城地震成功预报证明了地震预报是可能的,但不等于说现在地震就都能预报。海城地震序列有它的特殊性,海城地震主震发生前几个月,当地小地震非常频繁。唐山地震之前就没有,唐山地震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套用了海城经验。

目前只有我国实行由政府进行地震预报的制度

对于我国在地震预报方面的科技实力,王培徳指出,在地震系统,目前在职员工不过万人左右。在研究所中还有很多业务工作,比如平常的检测、台站报告的评估,还有每次地震之后的评估,都由地震工程学家去做,这非常重要。比如汶川地震后要交给中央一份震害分布图,以便很快指导安排救灾,中央需要知道什么地方最重,什么地方轻一些。还有每次修大桥、水库、核电站之前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也需要地震科研人员来完成。所以,真正从事地震基础科学研究的力量就很薄弱了。

据悉,在全世界,目前只有我国实行由政府进行地震预报的制度。王培徳表示,在我国,5级以上的地震达到预报的标准。

地震局细化地震预报——时间、地点、震级必须明确,震级不超过正负0.5或者1级,超过这个范围则预报无效;每一级地震预报的时间窗多大,太宽了也不能算成功,比如时间窗是一年或者两年有什么意义呢?最后由地震预报人员填表,填上三要素,一式两份,地震局一份,预报人一份,成功了便奖励。这就是我国地震局对地震预报的政策。

地震局拿到预报后,会组织专家会商,如认为发震的可能性大,再逐级上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16条的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北京市的预报要上报国务院,这样就避免了乱报。

有些人发现,有时候对于同一个地震,我国测出来的震级和其它国家测出来的震级可能有所差异,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发布的震级稍有不同,主要是由于测定震级的方法不同,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面波震级进行测定,统一用震级M来表示;而其它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欧洲等的地震机构通常使用矩震级标度来进行测定,“所以我国和其它国家用的并不是同一把尺子,有差异完全正常,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准确”。

潘怀文还表示,“我国的地震监测、速报能力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在地震监测方面,我国对国内地区整体监测能力下限达到3.0级,人口密集地区甚至在2.0级以下;在地震速报方面,我国可以在震后1分钟到2分钟内给出自动速报结果,10分钟内给出正式速报结果”。

我国公众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比较弱

王培徳指出,我国公众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地震发生后,受灾和死亡的比例通常是一百比一——100个人中99个是受灾,1个是罹难。什么是受灾?没房子住、没水喝、没饭吃、没医疗,但是目前没人告诉公众,你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

在美国和日本,他们的房子盖得比较结实,抗震性能强,更重要的是,媒体告诉公众,家里的架了上放的花瓶,墙上的画要固定好,不要一碰就掉下来,要在家里储备两到三天的水、巧克力和饼干等应急食品,有小孩的,要多预备奶粉等。

居住在地震带上的居民,更应该对地震有忧患意识,要有防灾的意识。但是,汶川地震发生时,北川的基站倒了,电话打不出去,24小时内一点消息都没有。如果县政府预备一部卫星电话,把现场情况及时和外界沟通,那么救援人员的进入就会早很多,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就会减少很多。这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

从科研角度出发,日本的结构抗震研究得比较早,而且很有成效,这跟日本对地震预防科研及早的投入和研发,以及日本多震的地理条件有关。

此外,日本国民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很强,防震减灾已经纳入日本小学的教育,经过多次演练,所以一旦发生地震,整个社会非常有序,日本民众都是排队去领救灾食品,从不哄抢。

目前,我国人口分散,流动性很强,很难组织起来,如果发生大的地震,如何把分散的人员有序地组织起来发放救灾物资,将是一个很大挑战,这也应该是新时期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民主与科学》2016年第3期)等

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

震后会有余震发生,遇灾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要有一定时间,因此,要尽量保护自己:首先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进一步被埋压。

在废墟中如何设法逃生?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人,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求救信号。不要长时间大声喊叫呼救,注意保存体力;与外界联系不上时可试着寻找通道。尽量向有光、通风的方向移动,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若开辟通道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以保存体力;暂时不能脱险时,寻找食物和水,并节约使用;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尽量少活动。

(《江淮时报》2017.8.11)

猜你喜欢
海城震级
多种震级及其巧妙之处*
A modified heuristics-based model for simulating realistic pedestrian movement behavior
面向PNT应用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
嫁给爱情
地震后各国发布的震级可能不一样?
新震级标度ML和MS(BB)在西藏测震台网的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