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限制性因子的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2017-10-12 10:32宋榕潮杨木壮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阳江市滩涂后备

宋榕潮,杨木壮

(1.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075;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基于限制性因子的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宋榕潮1,杨木壮2

(1.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075;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广东省阳江市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通过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导因素“限制性因子”评价法,从自然环境条件方面对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并分析各种地类不宜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调查评价;限制性因子;阳江市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it and utilize the reserve resources of cultivated land rationally,the reclaimed land and recoverable mining land in Yang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evaluated,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reser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by leading factor“restrictive factor”evaluation method,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the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in Yangjiang were evaluated,the limiting factors of various kinds of unsuitable cultivation were also analyzed,suggestions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reserved resources of cultivated land;cultivation suitability;assessment;restrictive factor;Yangjiang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土地需求也日益增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减少,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1-2]。因此,合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加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3]。学术界对耕地后备源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目前还属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分析[4-5]、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6-7]、耕地后备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8-9],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应用研究主要以国家、省为尺度[10-14],以市、县为评价区域进行应用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15]。

近年来,广东省阳江市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设项目对耕地占用现象十分突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已成为制约阳江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选取阳江市为实例,采取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摸清阳江市不同限制条件下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高政府统筹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方向、时序与规模安排的决策水平,并为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提供方向指引与决策支持,对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地区,东临江门市,北接云浮市,西连茂名市,南濒南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325国道、广湛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与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铁路、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连成海、陆交通网络。阳江市依山傍海,处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度带,海洋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2.0℃,年平均降雨量达2 040 mm。全市总面积8 005.2 km2,其中丘陵占25.57%,山地占41.97%,平原占21.77%,海岸线长341.5 km,辖江城区、阳东县、阳西县及阳春市4个县(区),总人口325万。

1.2 调查评价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评价对象是从2012年阳江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提取的可开垦土地以及可复垦采矿用地图斑,以图斑为基本单元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可开垦土地主要是指自然形成的尚未开垦的未利用地,包含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的废弃未利用地,阳江市可开垦土地包括其他草地(面积10 392.03 hm2、图斑数6 802个)、沿海滩涂(面积12 543.35 hm2、图斑数261个)、内陆滩涂(面积2 991.37 hm2、图斑数999个)、盐碱地(面积404.08 hm2、图斑数158个)、沼泽地(面积125.05 hm2、图斑数90个)、沙地(面积313.38 hm2、图斑数120个)和裸地(面积5 272.29 hm2、图斑数1 128个);可复垦采矿用地指废弃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阳江市可复垦采矿用地面积1 715.78 hm2,涉及624个图斑。

1.3 评价指标选取

耕地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虑生态、气象水利、土壤理化和区位等4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16]。生态因素主要体现在对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对生态保护区内的耕地开发将导致土地退化或引起地质灾害;气象水利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田间排水和灌溉状况、降雨量以及温度上;土壤理化因素主要体现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母质条件、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状况和土壤pH值的综合影响作用;区位因素反映耕作的实现程度,主要体现在地形状况和交通便利度(表1)。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根据阳江市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的调查评价指标相关数据来源包括:生态条件从自然保护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林地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等资料中获取;年积温从气象站资料中获取;排水条件从有关排水体系和地形坡度的资料中获取,并需要实地调查确定;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即利用资料信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气象资料、水文资料、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规划和土壤资料图件信息中获取,并需要实地调查走访有无水源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市级和县级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土壤分布图中获取;盐渍化程度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市级和县级成果的土壤图中获取;土壤pH值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市级和县级成果资料中获取;土层厚度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市级和县级成果的土种类型图、农用地分等成果中获取,母质条件从地质图中获取;土壤污染状况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成果、土壤分布图、重金属污染防治报告、其他土壤调查成果等资料中获取;地形坡度利用坡度尺方法从地形图中获取;耕作便利度从遥感影像图获取,并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道路状况等情况综合判别。

表1 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mapgis及arcgis对以上数据进行矢量化、格式转换、空间坐标定义和空间叠加赋值,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各种评价指标专题图,利用GIS技术叠加获取评价单元相关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其中,耕作便利度数据获取是对调查底图的地类图斑中农村道路及公路用地按照50、100、200 m建立缓冲区,距离越近适宜性越高,反之越低,与评价底图进行叠加形成耕作便利度指标数据层。

1.5 宜耕性评价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原则有综合性原则、生产与生态安全性原则、限制与易获得性原则、主导与针对性原则和便利性原则[17]。按照内业为主、外业为辅,定性定量相结合,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资料信息,根据气候、土壤、环境、区位、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通过内外业调查,综合各地规划、地类变更及开发可行性、经济性,扣除位于建设规划范围、现状发生变更以及正在生产工矿图斑后,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单元参评指标中,有任何指标项为不宜耕条件的,该评价单元划分为不宜耕,只有当11个评价指标均为宜耕条件的,才划为宜耕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宜耕性限制条件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状况

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和制备的限制因子数据集为基础,结合建立的耕地后备宜耕性指标体系,提取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数据,各县区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阳江市宜耕土地呈现数量较少、分布集中、地类单一的特征,全市宜耕土地面积5 906.31 hm2,仅占调查底图的17.5%。其中,可开垦宜耕土地面积5 841.2 hm2,占调查底图的17.3%;可复垦采矿用地65.11 hm2,占调查底图的0.2%。

从区域分布来看,阳江市各县区宜耕土地数量差异比较大,主要分布在阳西县,其次是阳东县和阳春市,江城区最少。其中,阳西县宜耕土地面积2 693.97 hm2,占阳江市宜耕土地的45.61%;阳东县宜耕土地面积1 281.6 hm2,占阳江市宜耕土地的21.70%;阳春市宜耕土地面积1 249.12 hm2,占阳江市宜耕土地的21.15%;江城区宜耕土地面积681.61 hm2,占阳江市宜耕土地的11.54%。

表2 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限制条件

表3 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状况(hm2)

从类型分布来看,阳江市宜耕土地类型比较单一,面积最大的是其他草地,其次为裸地和内陆滩涂,沿海滩涂最小,面积分别为4 766.51、419.16、363.78、1.42 hm2,分别占阳江市宜耕土地的80.70%、7.10%、6.16%和0.02%。其中,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阳西县,其次是阳东县,江城区最小,面积分别为2 018.36、1 175.19、600.10 hm2;裸地主要分布在阳西县,其次是阳东县,阳春市最小,面积分别为250.61、83.64、41.97 hm2;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阳春市,其次是阳西县,阳东县最小,面积分别为216.36、109.99、7.03 hm2;沙地和沼泽地主要分布在阳西县,面积为98.51hm2和65.03 hm2;盐碱地94.55 hm2全部分布在阳西县;沿海滩涂1.42 hm2全部分布在江城区。

2.2 阳江市不宜耕土地资源分布状况

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限制因素评价结果(表4、表5)表明,阳江市不宜耕土地面积21 172.96 hm2,占调查底图的62.72%。从区域分布(表4)来看,不宜耕土地主要分布在阳春市,面积12 358.09 hm2,占阳江市不宜耕土地的58.37%;其次是阳东县和阳西县,面积分别为3 333.5 hm2和3 188.14 hm2,分别占阳江市不宜耕土地的15.74%和15.06%;江城区最少,面积2 293.23 hm2,占阳江市不宜耕土地的10.83%。从类型分布(表5)来看,阳江市不宜耕土地涉及地类包括裸地、其他草地、内陆滩涂、沿海滩涂、采矿用地、盐碱地、沙地和沼泽地8类,面积分别为9 415.94、7 421.18、1 384.38、1 277.15、1 142.33、304.91、153.93、73.15 hm2,分别占阳江市不宜耕土地的44.47%、35.05%、6.54%、6.03%、5.40%、1.44%、0.73%、0.35%。从主要限制因素来看,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耕作便利度是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限制面积分别为9 062.64、5 724.43、2 015.5、1 776.95 hm2,分别占阳江市不宜耕土地的42.08%、27.04%、9.52%和8.39%。

表4 阳江市宜耕性限制条件分区县统计(hm2)

表5 阳江市宜耕性限制条件分类型统计(hm2)

2.3 阳江市土地宜耕性限制因素分析

2.3.1 裸地 裸地主要分布于阳江市山区丘陵地带,具有土层薄、砾石含量多、地形坡度大和交通便利度低的特点,由于地处山区,部分裸地位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或二级林地保护区域内。因此,裸地主要受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土壤质地4个因素制约,其中生态条件的影响最大,限制面积高达3 686.49 hm2,其余3个因子的限制面积依次为 3 133.76、1 611.77、875.75 hm2。从生态条件受限情况看,844.76 hm2的裸地位于生态保护区内禁止开垦区域,其中69.03%分布在阳西县;2 841.73 hm2的裸地存在开发后有土地退化的风险,其中97.77%分布在阳春市。从地形坡度受限情况看,510.13 hm2的裸地地形坡度在15°~25°之间,其中63.45%分布在阳西县;2 623.63 hm2的裸地地形坡度超过25°,其中90.91%分布在阳春市。

2.3.2 其他草地 其他草地大部分地处偏远地带,耕作便利度低并且其地形坡度较大,开发后土地侵蚀严重。其次则为处于生态保护区域内,地表分布有较密集的岩石,土壤质地为砾质土或岩石露头度大于2%,以及土壤属于重咸酸田(pH≤4),不适合耕作。因此,其他草地主要受生态条件、地形坡度、耕作便利度3个因素制约,限制面积分别为3 455.69、2 239.78、1 470.36 hm2。、受生态条件影响的其他草地中有1 504.44 hm2处于生态保护区内禁止开垦区域,其中56.88%分布在阳东县;1 951.25 hm2存在开发后有土地退化的风险,其中91.78%分布在阳春市。受地形坡度制约的其他草地1 226.20 hm2地形坡度在 15°~25°之间,1 013.58 hm2的其他草地的地形坡度超过25°。受耕作便利度影响的其他草地均为图斑面积20 hm2以下且没有道路到达。

2.3.3 内陆滩涂 内陆滩涂多位于山区水库周边,地势低,排水不良,常有季节性洪水风险,部分位于生态保护区域内禁止开垦。因此,内陆滩涂主要受生态条件、排水条件两个因素影响,限制面积分别为880.0 hm2和379.2 hm2。其中,受生态条件影响的内陆滩涂中有312.80 hm2处于生态保护区内禁止开垦区域,其中81.84%分布在阳东县;有567.20 hm2存在洪水风险,其中74.06%分布在阳春市。

2.3.4 沿海滩涂 阳江市为沿海城市,沿海滩涂众多,但大部分沿海滩涂在涨潮时会被淹没形成积水,排水不良;其次沿海滩涂地远离村镇,耕作便利度低;第三,部分沿海滩涂由于地下水位高,加上蒸腾作用盐渍化现象严重;另外,部分沿海滩涂面积超过100 hm2,被列为生态保护区域禁止开垦。因此,沿海滩涂受限较大,主要受排水条件、生态条件两个因素影响,限制面积分别为595.83 hm2和506.33 hm2。阳江市属于沿海滩涂较丰富的地区,但宜耕比例极低,尤其是阳东县、阳西县、阳春市的沿海滩涂全部不宜耕,这不仅反映了沿海地区对沿海滩涂开发更为谨慎的态度,也反映了滩涂开发为耕地难度大、成本高,各地更倾向于开发利用于其他经济价值更高的用途。

2.3.5 其他地类 采矿用地主要受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限制,限制面积分别为 339.28、350.89、292.85 hm2。其中,152.18 hm2开发后存在地质灾害;113.48 hm2的地形坡度在15°~25°之间,106.72 hm2的地形坡度超过25°;276.0 hm2土壤厚度低于60 mm,且无客土土源。盐碱地主要受无灌溉条件、无排水条件制约,且大部分分布在阳西县。沙地、沼泽地主要受生态条件制约,开发后有土地退化及再度淹水危险。

3 结论

阳江市正处于加快推进融入大珠三角经济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机遇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镇、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始终保持较大的用地需求。而阳江市土地资源紧缺,为保障地区粮食生产安全,守住耕地红线,必须严格贯彻落实耕地保护任务,持续有效地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本次调查评价中所涉及的未利用地及工矿用地,是阳江市重要的后备耕地来源,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成果可为阳江市今后开展土地整治、耕地开发提供依据。

本研究从生态、气象水利、土壤理化和区位等方面构建阳江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图斑的筛选处理确定评价单元,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阳江市宜耕土地面积5 906.31 hm2,空间分布差异较大,45.61%分布在阳西县,其次是阳东县和阳春市,江城区最少;宜耕土地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以其他草地为主,占全市总量的80.70%,其次为裸地和内陆滩涂,沿海滩涂最少;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耕作便利度4个因素是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将生态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合理编制开发计划,划定开发重点区域,统筹安排开发时序。同时,应加大土地整治科技投入,增加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等级,实现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战略目标。此外,吸引社会资本,采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

[1] 关小克,张凤荣,李乐,等.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2):304-310.

[2] 严长清,袁林旺,李满春. 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异及开发时序模型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58-61,73.

[3] 王亚坤,周生路,张红富,等. 江苏省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与开发组合研究[J]. 土壤,2010,42(3):492-496.

[4] 任国柱,蔡玉梅.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特点和对策[J]. 资源科学,1998,20(5):45-51.

[5] 陈超,曹磊. 中部五省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2):37-41.

[6] 张凤荣,郭力娜,关小克,等. 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9):4-8.

[7] 王潇,汪景宽,李双异,等. 辽北低山丘陵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112-114.

[8] 石常蕴,周慧珍. GIS技术在土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以苏州市水田为例[J]. 土壤学报,2001,38(3):248-255.

[9] 刘文生,韩彩娟.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潜力评估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2):1711-1714.

[10] 张凤荣,张迪,安萍莉.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供给量—— 从经济适宜性角度分析[J]. 中国土地,2002(10):14-17.

[11] 郭文栋,魏延军,梁雪石,等. 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评价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22(3):4-7.

[12] 任亚,方斌. 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J]. 南京师大学报,2017,40(1):120-126.

[13] 林和明,张颂念,胡月明,等. 珠江三角洲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232-236.

[14] 肖林林,杨小唤,陈思旭,等. 江南四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J]. 资源科学,2015,37(10):2030-2038.

[15] 宋晓丽,谷秀兰,吴继恒. 新型城镇化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以琼海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5(5):535-539.

[16] 廖远琴. 上海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调查评价[J]. 上海国土资源,2016,19(5):19-23.

[17] 刘伟,鹿平. 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分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231-233,235.

(责任编辑 邹移光)

Cultiv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erve resources based on restrictive factors—A case study in Yangjiang,Guangdong province

SONG Rong-chao1,YANG Mu-zhuang2
(1.Guangdong Provincial Land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Guangzhou 510075,China;2.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F205

A

1004-874X(2017)06-0145-07

宋榕潮,杨木壮.基于限制性因子的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6):145-151.

2017-04-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4YJA630083)

宋榕潮(1981-),男,硕士,工程师,E-mail:songrongchao88@163.com

杨木壮(1965-),男,博士,教授,E-mail:ymz@gzhu.edu.cn

猜你喜欢
阳江市滩涂后备
明确试题选择方向 努力提升复习效果
霞浦滩涂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上岸的鱼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滩涂上的丹顶鹤
对大赛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安排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