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少数民族聚落全息式数据信息采集研究与实践

2017-10-12 02:16武志东赵春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息民居测绘

武志东,倪 琪,赵春艳

(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传统少数民族聚落全息式数据信息采集研究与实践

武志东,倪 琪,赵春艳

(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以建设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研究的基础平台——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形态学空间数据库为目标。通过前期工作积累与总结,提出了全息数据信息采集的方法和采集信息内容的构成、信息采集作业的基本程序与技术手段;探讨数据信息采集标准的构建,以期为中国少数民族聚落及民居大数据库的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工作依据。

全息式;信息采集;数字建模

Abstract: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and morphological database is the basic plat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inority settlement and dwellings research. To construct this basic platform,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and summary of preliminary work,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hol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acquisition, content of information, the basic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tandard, expect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databas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and dwellings.

Keywords:holograph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digital modeling

中国传统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社会机制等多重信息。但是,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居住形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和未来的生活发展需求。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将会面临传统文化快速遗失的尴尬境遇。建筑学界在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使建筑传统文化在形态学方面、技术方面、建造方面的传统得以延续和传承。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典型的民族原生态聚落和民居开展数据化研究。通过多年对传统聚落和民居信息采集工作的整理,以期建立起更加科学和系统的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的基础研究平台。

1 少数民族聚落基础数据系统化整理与相关性研究

造成村落类型特征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自然环境、生产经济、社会文化,还有建筑形态等。每个因素都包含着许多内容,这些复杂的因素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同时综合起着作用,它们相互契合,共同决定村落的类型特征,这就使村落的类型千变万化[1]。对少数民族聚落分类采集的信息,需要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相关性研究。聚落自然环境信息,主要包含地域气候和地形地貌等相关要素,对聚落布局及空间形态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民族聚落形态特征形成的重要外因。建筑社会人文信息,从宗教信仰到生活习俗以及艺术文化和传承人等,这些信息是民族聚落形态特征形成的重要内因,需要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开展与建筑相关性的研究。在外因、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民族建筑的重要特征。信息整理的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外因、内因的重要影响因子是什么?如何产生和作用的以及内在关联性。通过形式背后的时空变化、人文变迁,探索其形式和演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成因[2]。建筑物理信息是对少数民族建筑热工环境、光环境等物理性能进行客观描述及舒适性的评价。建筑空间形态信息是建筑形态、空间、材料、构造等客观数据。共同构成少数民族建筑研究的基础数据。相互关系研究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理清相互作用的成因、机理和现状。为以后传统少数民族建筑绿色改造与再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如图1。

2 传统少数民族建筑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其意义

近年来,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结合教学、科研、以及设计实践,开展了针对少数民族聚落的系统化现地调查、信息采集、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先后跨地区完成了贵州省江口县匀都村漆树坪羌寨、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黎寨、海南省五指山市初保村黎寨、贵州省铜仁市朝阳村侗寨、贵州省铜仁市斑鸠井村土家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胜利村、贵州省铜仁市大湾苗寨等传统聚落的数据信息采集工作,以此为基础不断总结,逐步理清思路,达成以下共识: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改造必须建立在以基础数据为依据的基础之上,以传统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空间形态数据库为目标,开展构建少数民族建筑系统化、标准化的统一研究平台的重要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清晰、完整、系统化的工作路线、研究方法、成果标准等如图2。本文以近年的实践为基本背景,探讨传统少数民族聚落全息数据信息采集的标准、方法。

首先,通过少数民族建筑全息数据信息采集并建立数字化模型,整理数据信息和数字模型并标准化,纳入少数民族建筑空间数据库,建立少数民族建筑学习、研究、改造的数据平台。

其次,空间数据库建设将为传统少数民族建筑绿色改造与再开发提供基础信息和基础研究资料,同时,少数民族建筑绿色改造与再开发将不断丰富充实数据库内容。

图1 数据信息相关性

图2 技术路线模型

3 少数民族建筑全息式数据信息采集与数字化建模

传统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承载着世代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劳作,民族文化与建筑形制构成密不可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深深印记在建筑之中,是少数民族智慧积淀的承载物。针对以空间构造信息为主的传统聚落与建筑测绘,不足以反映内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活生产活动与民族建筑形制的相关性。所以民族建筑信息采集有别于普通建筑测绘工作,它应该是外在建筑形式与内在民族生活一体化的全息信息采集。按照系统化研究方法,从建筑空间形态信息、建筑物理信息、聚落自然环境信息、建筑社会人文信息四个方面,具体形成七个相互关联的子数据信息采集项,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进行信息采集研究。这样构建的信息采集框架见表1,基本可以形成一个全息式的民族建筑信息数据链条,可以支撑后续的研究工作。例如在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黎族船型屋民族建筑信息采集与保护研究工作中,按照此框架进行了全息式数据信息采集,并根据采集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完成了黎族船型屋的基础数据建模工作如图3-4。

表1 标准化全息式建筑信息采集框架

图3 黎族船形屋支撑系统模型及节点构造模型

图4 黎族船形屋支撑系统与维护系统分解构成模型

4 少数民族建筑测绘信息采集的程序与手段

4.1 信息采集的手段

传统少数民族聚落往往具有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地形地貌复杂,建筑文化、建筑形制特殊等特点,传统建筑测绘方法具有普遍性但缺少针对性,因此,对传统少数民族聚落有必要开展现代化数字测绘技术研究,并进行实践应用。随着遥感测绘、无人机三维数字测绘,三维数字扫描仪测绘等现代数字空间扫描技术的成熟,应用成本不断下降,其高效率、高精度、大空间范围、低成本的特性,非常适合于传统民族聚落外部空间测绘。特别在场地竖向变化较大的聚落,表现出无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无人机三维数字测绘更具优势,便携易控,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并可以很好的完成数据三维建模工作如图5。

图5 无人机遥感三维数字模型

同时,传统手工测绘与人工问卷调查也必不可少。传统手工测绘可以对丰富的建筑细节和内部空间、结构构造、建筑材料、传统手工艺等进行精细测绘。现代数字设备与传统手工方式互为补充,相互支撑,信息采集的手段及特性见表2。

表2 信息采集的手段及特性

4.2 信息采集的程序

根据信息采集对象不同,采集程序可以灵活、多样,但基本程序应该一致。基本程序如下:制定信息采集方案及进度计划、调整标准测绘任务书、标准社会文化调研表、标准建筑物理测试表;分组测绘调研;信息整理检验与汇总。

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无人机组、人工测绘组、社会文化信息调研组、物理测试组等,同时或先后开展测绘调研。对被测绘聚落采用无人机等进行航拍数据采集,建立整体聚落数字模型。选取代表性建筑组团,以传统手工测绘方式进行空间布局、材料、建筑构造等测绘工作,并进行建筑热工对比测试。以调研问卷、访问等方式进行建筑相关文化调研以及建筑细部手工艺记录。

5 结 语

传统少数民族聚落是民族生活、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当今现存的珍贵遗产。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居民生活方式的提高与改变,传统少数民族聚落正面临着日渐衰落的困境或过度开发导致剧烈改变的尴尬处境。传统聚落和民居的空间构成形式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的冲突正在不断加剧,如何保护传统并使之持续的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项工作的必要依据是建立在对原生态聚落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正确信息与数据的保存是对传统聚落另一种形式的保护。

通过前述,本文试图提出传统民族聚落数据库建立和研究方法与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以及基础全息数据信息采集的程序与技术手段。通过标准化信息采集入库汇总,形成少数民族建筑空间数据库模型,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基础平台和未来传统聚落保护、发展改造的依据。

[1] 陈志华,李秋香.中国乡土建筑初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王楠楠)

ResearchandPracticeonTraditionalMinorityVillageHolographicInformationDataAcquisition

WUZhi-dong,NIQi,ZHAOChun-y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

TU87

A

2017-04-14;

2017-06-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DC201501032)。

武志东(1973-),男,辽宁大连人,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建筑技术研究。

2096-1383(2017)05-0491-04

猜你喜欢
全息民居测绘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