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抗战老兵寻找救命房东,激荡世纪的“鱼水情”

2017-10-13 21:08阿友
分忧 2017年10期
关键词:恩人济宁周家

阿友

阻击任务中负伤,隐蔽疗养

今年96岁的王显聚出生在山东荷泽单县一个贫寒农家。1937年3月,家乡遭遇日寇铁蹄践踏,在地下党组织的介绍下,15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加鲁西南抗日游击队,这支武装后被八路军黄河支队收编,王显聚成为一团二营六连二排的一名战士。

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重兵扫荡,王显聚所在连队120人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在山东济宁金乡县黄庄阻击日军,不幸被合围。激战中,王显聚被日寇炮弹击中,瞬间鲜血如注,情急之下,身负重伤的王显聚解下绑腿扎紧伤口止血。阻击部队大部战死,只剩下18名重伤员躲在一间破败不堪的废墟中躲过日军搜捕。王显聚最后被赶来的战友救出,安置在金乡县南约二十五公里的周三关庙村周继方家隐蔽养伤。此时王显聚伤情严重,绑腿已陷进两只拳头面积大小、溃烂流脓的伤口中。周家两个儿子,哥哥周贵与王显聚年龄相仿,弟弟周宝才7岁。由于当时八路军药品奇缺,周家兄弟只能用小树棍绑上棉花沾着盐水,一点点清理王显聚溃烂伤口里的腐肉脓血,将坏死溃烂组织足足清理出一大碗,令人触目惊心。手术后,王显聚的身体恢复得很慢,古道热肠的周家把自产的鸡蛋全部煮给王显聚吃,以补充营养。碰上日本侵略者来扫荡时,周继方和儿子周贵总是快速将伤员背到村南边的地窖里躲起来。当年日伪军扫荡期间,疯狂搜捕八路军伤员,群众都是冒着全家被杀害的危险收留伤员。就这样,被周家兄弟细心照顾了一年多,王显聚的身体终于慢慢恢复,能勉强拄拐行走了。后来,地下党组织又把王显聚送回他老家继续疗养,因伤残不能在疆场上继续杀敌报国,王显聚便鼓励亲弟弟参军入伍。后来,由于通讯不畅等原因,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也落下了终身残疾。

儿孙满堂不忘感恩

解放后,為了生计,王显聚辗转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半截店牧场放牛。成为牧民后,他从不居功自傲,在偏僻的小村庄里过着简朴自足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里,每当家庭团聚时,他总要向晚辈们讲起那段峥嵘岁月,告诫他们不忘国耻、报效国家。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他一直将周家兄弟的恩情铭记在心,始终有一个萦绕心头的愿望,那就是在有生之年,见见自己的救命恩人,当面说声“谢谢”。

上世纪60年代,王显聚踏上了漫长的寻找恩人之路。王显聚曾多次去济宁寻找老房东家人,也托亲朋去济宁查询。由于解放前后周三关庙村多次更名,王显聚对恩人信息又知之甚少,以及当时通讯与交通落后等原因,他的屡次寻找都无果。

老兵最怕被遗忘,王显聚扎根通辽以来,每年的春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当地党政军部门总不忘给老人送上慰问关爱。2016年9月3日,王显聚早早地起床了,整齐地戴好国家颁发的各种勋章和纪念章,坐在电视机前等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播出。在观看阅兵过程中,老人激动地表示:“太自豪了!以前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对抗敌人,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强大先进的武器,我为祖国骄傲!”观看阅兵式后,老人对当年济宁救命恩人的思念日益增加,老人再次把自己的愿望向儿孙、重孙们提及,希望动用一切资源力量寻亲,不能让自己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北京圆梦了却夙愿

时不我待,为在老人有生之年完成他的心愿,2017年5月底,老人的孙女辗转联系上央视《等着我》栏目求助。在济宁当地志愿者和金乡县警方历时一个多月奔走寻找下,奇迹终于发生了。当地警方辗转打探得知,原来老人的疗伤地周三关庙村就是现在金乡县霄云镇三关村,周贵、周宝两位爷爷所在的村子换了4次名字,而且两位老人也换了名字。难怪王显聚老人一直没能找到他们。当节目组把这一天大的好消息反馈给王显聚时,老人惊喜得头皮一阵酥麻,他蹒跚着踱步到屋外仰起头做了一次深呼吸,油然忘情地哼起了当年的战地歌曲《快去把兵当》:“叫老乡你快去到战场上,快去把兵当。莫等日本鬼子来到咱家乡,老婆孩子遭了殃。你再去把兵当,你别说日本鬼子来不了……”在接到央视《等着我》节目组邀请去北京录制现场的那天晚上,老人兴奋得失眠了。

2017年7月9日晚,在央视《等着我》节目播出现场,96岁的王显聚白须飘飘,身着崭新的红军服,坐在主持人倪萍面前,讲述起那段峥嵘岁月里的故事。当讲述到救命恩人周贵、周宝时,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

故事讲述完毕,倔强的老人拒绝孙女的搀扶,执意佝偻着背拄着拐杖按下按钮,打开“希望之门”。奇迹出现了,满头银发96岁的周贵、82岁的周宝同时出现在门后。分别77年了,王显聚浑浊的眼神依然从十米开外就认出老哥俩。老人开怀得竟然丢掉拐杖快速跑上前紧紧地和恩人拥抱在了一起!

周宝大呼:“老天啦,这不是做梦吧!”王显聚热泪盈眶哽咽道:“恩人呐,让我找得好苦,终于找到你们了,我,我真的太幸福了!”而周贵则激动得嘴张成半圆形怔怔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良久才呢喃道:“王小四(王显聚在部队时的小名)老弟啊,我也日夜想念你啊!你那时负伤,只要是根据地的老百姓都会那么做的,倒是你七十多年不变的感恩之心好感人呐,这份感恩心同样伟大!”

王显聚紧紧握住周家老哥俩的手说:“这么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每年一到春节我就想到恩人还没找到,总很失落,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了却夙愿了!让我们做一世的兄弟!”说着说着,王显聚颤巍巍地向周家老哥俩行了个标准军礼。三位老人跨越77年再重逢,腰板身材早已没有少时的矫健挺拔,他们都已老得快走不动了。

终于见到恩人,王显聚的儿子、孙女、重孙们齐刷刷地下跪叩谢,被两位老人急急搀起,“孩子们啊,王爷爷是抗日英雄,人还没枪高就敢上战场打鬼子,他在战场上毫无畏惧,打枪都是站着打,你们有这样的英雄老人是骄傲啊!”

此情此景令人唏嘘,现场的观众无不潸然泪下。嘉宾郁钧剑当场宣布,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关爱老兵基金会决定捐给王显聚和救助他的两位老人各1万元,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尽点绵薄之力。双方的亲人当场表示,祖辈们血与火交织的情谊刻骨铭心、感天动地,以后两家就是亲戚,要经常走动、互相帮扶。当天王显聚老人一大家退了次日返回的车票,和周家人把酒言欢彻夜长谈,以解多年的相思之苦。在当夜的重逢酒会上,老人谢绝自家子女倒茶递烟,执意亲手招待恩人和周家陪同的亲人们,以示对恩人的感恩与崇敬。

从北京返回通辽后,王显聚老人了结夙愿,精神大振。直到今天, 96岁的王显聚依然爱看战争题材电视剧,他说那炮火连天、驰骋疆场的画面一次次让他回忆起当年的烽火岁月,也一次次让他怀念牺牲的战友。动情之时,老人还会叫家人取出当年从部队带回来的一把锈迹斑斑的马刀,用一双粗糙的大手在刀刃上不停地摩挲,老人豪情满满地说:“钢筋铁骨敌胆寒,敌寇胆敢再犯中华,今天的解放军定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杀他个片甲不留!”

(声明: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必诉诸法律!)

责编/昕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恩人济宁周家
杵坨
周家生
周家生
20年前借她500元的恩人找到了:能相见才最珍贵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如果活,就活出真风度
葡萄牙
孤舟渡
孤舟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