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容量肺灌洗术对早期尘肺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2017-10-14 06:00欧文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尘肺尘肺病灌洗

欧文斌

小容量肺灌洗术对早期尘肺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欧文斌

目的 分析早期尘肺病患者给予小容量肺灌洗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早期尘肺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容量肺灌洗术,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VC、FVC、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复发, 复发率为6.98%;对照组有10例复发, 复发率为23.2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容量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病可以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小容量肺灌洗术;早期尘肺病;临床效果

尘肺病是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的粉尘, 同时在肺内潴留, 从而破坏肺功能, 使得肺纤维化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疾病[1]。它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尘肺病主要发生于煤炭、有色、机械以及建材等工业行业中。而对于尘肺病应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本文选取86例早期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给予小容量肺灌洗术治疗, 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早期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3例。治疗组患者年龄38~52岁, 平均年龄(41.5±4.5)岁,病程2~7年, 平均病程(3.8±1.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1.8±5.7)岁, 病程3~7年, 平均病程(3.5±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给予患者氧疗、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 同时及时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补液等对症治疗。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容量肺灌洗术治疗,采用日本生产的型号为OLYMPUS BF TYPE P40 型的纤维支气管镜, 在治疗前30 min常规给予阿托品(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56)0.5 mg、地西泮10 mg肌内注射, 然后用0.5%的利多卡因在鼻腔咽喉部进行局部麻醉, 给予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 根据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步骤, 经过鼻腔-声门-气管-隆突-主支气管-肺叶段支气管开口,途中给予8 ml 2%的利多卡因分次进行气道表面麻醉, 然后用37℃的生理盐水、氨茶碱、地塞米松、肝素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对肺部进行反复灌洗, 20 min/次, 负压抽吸灌洗液, 然后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肺泡腔治疗, 1次/周, 每次清洗1个肺叶, 5次为1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无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 X线检查显示肺部功能逐渐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不良反应较少, 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之前相比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结束6个月后进行随访, 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VC、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VC、FVC、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s, 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s, 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3例复发, 复发率为6.98%;对照组有10例复发, 复发率为23.2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在污染严重的工业环境中发病率较高, 是将粉尘吸入肺中而导致肺的纤维化, 引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一种疾病[4]。目前, 临床上对于尘肺病的病因较为明确, 其临床诊断常常以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影像学显示患者肺泡内存在大量的粉尘等污染物。污染物长期存在于肺内使得肺功能和组织受到破坏。尘肺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应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支气管镜下肺部灌洗术能够直接清除患者肺内的粉尘以及细胞的代谢产物和致纤维化的因子, 同时使得肺部功能恢复, 通过清洗肺内的各种物质, 使得气道得到有效的疏通[5]。而且经支气管镜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 具有明显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可以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 使得尘肺病的恶性循环得到有效的制止, 从而显著清除尘肺[6]。小容量肺灌洗术治疗则是直接将肺内的炎症因子、粉尘以及代谢细胞进行清除, 通过反复的灌洗有效遏制其尘肺病的循环, 减轻患者的症状, 减少对其生活和身体的影响[7]。但是在灌洗之后, 由于会对支气管和肺部有机械性的刺激, 因此患者的咳嗽会增强, 同时咳痰量也会增加, 通过咳嗽、咳痰使得灌洗后残留在口腔以及支气管的代谢物有效排出[8,9]。在灌洗术后, 短期内患者的小气道阻力会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在灌洗时会有一定的灌洗液残留, 使得肺部的气体有效交换面积减少, 灌洗后患者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丢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患者的通气则会得到显著的改善[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C、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VC、FVC、FEV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复发, 复发率为6.98%;对照组有10例复发, 复发率为23.2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尘肺病患者采用小容量肺灌洗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1] 蔡步东, 朱烽, 刘春云, 等.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5):1987-1989.

[2] 王翠霞, 王雪玲, 李群.小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 33(6):432-433.

[3] 靳玉梅, 张铁琴.大容量肺灌洗术治疗煤工尘肺220例.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9):69-70.

[4] 彭碧玉.小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2):308-309.

[5] 刘厚艳, 吴萍.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93-94.

[6] 高萍.小容量肺灌洗联合肺内给药治疗尘肺45例疗效观察.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7, 20(3):163-164.

[7] 伍永升.小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30例疗效观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5):577-578.

[8] 李大权.小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尘肺的临床观察及治疗体会.医学信息, 2013(29):172-173.

[9] 赵娜.小容量肺灌洗术对尘肺病人肺通气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3(5):400.

[10] 唐华.93例尘肺病患者小容量肺泡灌洗临床疗效观察.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2):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24

2017-08-18]

512028 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

猜你喜欢
尘肺尘肺病灌洗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康复护理对提高尘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煤工尘肺壹期晋期贰期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煤工尘肺块状纤维化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