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2017-10-14 06:00刘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尿潴留盆底膀胱

刘丽萍

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刘丽萍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低频电刺激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频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尿潴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 患者痛苦小, 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应用。

产后尿潴留;盆底肌锻炼;低频电刺激治疗;临床疗效

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 轻者引起产后不适, 严重者可影响产妇心情, 影响泌乳及产后子宫复旧, 并增加产后出血量, 导致尿路感染。尽管目前有很多传统的方法能够改善和治疗产后尿潴留, 如心理安慰、局部热敷及留置导尿等[1], 但产后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来说操作方法安全、简单, 患者痛苦小, 具有可重复性。现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阴道分娩的14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阴道分娩的140例发生产后尿潴留的初产妇, 产妇年龄20~30岁,所有产妇均为足月阴道分娩。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70例。研究组产妇平均年龄(26.2±5.1)岁, 平均孕周(38.8±1.9)周, 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4.5±2.1)kg/m2, 总产程(7.4±2.1)h,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率64.3%(45/70), 会阴侧切率37.1%(26/70), 阴道助产率7.1%(5/70), 新生儿平均体重(3215.5±51.5)g。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7.2±4.9)岁,平均孕周 (38.9±2.2)周 , 平均 BMI(25.2±2.8)kg/m2, 总产程(7.4±2.1)h,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率58.6%(41/70), 会阴侧切率31.4%(22/70), 阴道助产率8.6%(6/70), 新生儿平均体重(3291.2±67.5)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妇采用心理疏导、导尿、流水刺激排尿、热敷和按摩膀胱区等治疗方法, 必要时肌内注射新斯的明等。

1.2.2 研究组 产妇给予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采用法国 PHEN IX神经肌肉诊断治疗仪。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具体方法:①产妇放松取平躺体位;②将连接康复仪的电极片贴在产妇的耻骨联合上方及骶尾关节部位;③根据产妇的耐受程度调整康复仪的信号强度;④治疗的持续时间为20~30 min/次为宜, 不可超过40 min, 2次/d。在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同时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Kegel)指导。取舒适体位, 吸气、收缩肛门约3~5 s, 呼气时放松肛门。待产妇分娩后2 h开始试行, 以后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并逐渐延长每次收缩持续的时间, 进行训练10~15 min/次。治疗过程中记录产妇的排尿情况及排尿量。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观察研究组有无并发症发生。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产妇能自主排尿(尿量>500 ml), 且膀胱内无残余尿;有效:治疗后产妇能自主排尿, 但无法一次性排净, 经2次治疗后能自行排尿干净;无效:产妇经多次治疗仍不能自行排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8.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无低频电刺激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n(%)]

3 讨论

排尿是一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神经性反射活动, 正常情况下, 产妇于产后 4~6 h可自行排尿。产妇在分娩时膀胱及尿道被胎头压迫时间过长, 产后易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产后超过6~8 h, 产妇有强烈的尿意, 而且有膀胱区胀痛, 但患者不能自行排尿, 称之为产后尿潴留[2]。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 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可高达15%以上。产后尿潴留常见的原因:①分娩损伤:产妇经阴道分娩后多可造成盆底肌肉的部分损伤;②产程时间过长:胎先露对膀胱颈部的压迫时间过长, 造成了膀胱黏膜的充血与水肿, 从而使得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降低;③精神因素:对于宫缩疼痛及分娩过程过分恐惧、焦虑, 致使精神过度紧张, 会阴侧切口缝合后, 担心会阴部伤口裂开、感染等;④自身因素:女性尿道短、宽及直的特点;⑤环境因素:陌生的环境以及无法适应床上排尿动作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包括心理疏导、导尿、流水刺激排尿、热敷和按摩膀胱区, 必要时肌内注射新斯的明等[3]。盆底肌锻炼通过有效的收缩盆底肌肉, 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紧张度, 进而达到促进肌张力的恢复作用改善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4-7]。 为了加强训练动作的正确性, 可采取一对一指导模式实施训练与讲解。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对患者无创、无痛, 产妇在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时, 可控制其震动频率、波形以及波幅等。低频电刺激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适时调整电刺激治疗的参数。低频电刺激能够有效地提高盆底肌、肛提肌和尿道周围横纹肌的舒缩能力, 能够扩张周围血管, 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 从而达到促进膀胱收缩功能恢复的作用;激发盆底神经, 有利于改善产后尿潴留, 降低留置导尿的几率[5,8-10]。对于产后尿潴留高危患者(第二产程延长、会阴切开等)在产后早期即可给予低频脉冲电治疗, 可达到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尿潴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 患者痛苦小, 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 陈霞, 黄旭莹, 何丽铿, 等.应用康复综合治疗仪脉冲电刺激穴位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学, 2013,14(7):114.

[2] 李云, 胡艳, 张巍颖.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医学, 2010, 30(4):32-33.

[3] 张巍颖, 李云, 胡艳.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6):943-945.

[4] 杨惠芳.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8):1064-1065.

[5] 李霞, 李玉娥, 钱哨.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1例.山东医药, 2015, 55(45):33-34.

[6] 王秀芬.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医学信息, 2017, 30(4):279.

[7] 杨素勉, 马卫景, 王秀粉, 等.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器官功能康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26(5):1-3.

[8] 邢岩.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职业技术,2012(5):140.

[9] 李倩.早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影响.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 3(18):89.

[10] 樊佳昱.盆底肌锻炼改善产后尿潴留的对照研究.上海护理,2014, 14(2):45-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36

2017-07-27]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尿潴留盆底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膀胱镜的功与过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