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2017-10-14 06:00张照霞邓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入院

邹 琴 张照霞 邓丽萍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邹 琴 张照霞 邓丽萍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采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采用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入院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SS评分分别为(20.56±4.93)、(21.52±4.95)分,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SS评分分别为(20.51±4.85)、(20.72±4.78)分;两组治疗前后的ISS评分组间、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入院抢救时间为(18.76±8.24)min、抢救费用为(201.00±57.83)元, 均优于对照组的(32.33±12.57)min、(325.00±137.62)元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的GCS 评分分别为(6.38±1.65)、(6.55±1.35)分, 试验组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的GCS 评分分别为(6.42±1.28)、(6.57±1.64)分, 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GC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可显著减少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 疗效显著。

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路径;护理急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急诊抢救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20例, 采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34例, 年龄18~78岁; 硬脑膜下血肿11例,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脑挫裂伤17例, 脑干损伤14例。试验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18~78岁; 硬脑膜下血肿17例, 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 脑挫裂伤18例, 脑干损伤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给予电解质紊乱、病情观察、病情询问及登记等。

1.2.2 试验组 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和护士制定实施快捷护理路径, 研究方法如下:为了保证临床快捷配方和科学、实用护理路径的使用, 使它成为脑外伤患者脑外科急救室护士和救援的有效工具, 在对大量资料进行查阅的同时要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以及在临床经验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医生、护士, 并得到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设计重型颅脑外伤临床快捷护理的路径表,并将其分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以及抢救这两个阶段。急救室患者的护理:1人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抢救和护送患者进行检查, 1人负责完成临床护理路径表和抢救记录, 同时协助救援, 每完成一个内容在表中标记出来, 并由护士签名, 如果有特殊情况则填写变异分析表, 经抢救后, 在表最后填写抢救所用的时间及患者所收住科室, 以便统计。脑外科在接诊此类患者时, 根据路径表统计, 可获得更多关于抢救、治疗、护理等系列信息,并根据重型颅脑外伤重症监护住院阶段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SS评分、入院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及GCS评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GCS评分并作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S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SS评分分别为(20.56±4.93)、(21.52±4.95)分,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SS评分分别为(20.51±4.85)、(20.72±4.78)分。两组治疗前后的ISS评分组间、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的入院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入院抢救时间为(18.76±8.24)min、抢救费用为(201.00±57.83)元 , 均优于对照组的 (32.33±12.57)min、(325.00±137.62)元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GCS 评分比较 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的GCS 评分分别为(6.38±1.65)、(6.55±1.35)分, 试验组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的GCS 评分分别为(6.42±1.28)、(6.57±1.64)分, 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GC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S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S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

表2 两组患者的入院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入院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表3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GC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GC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护理和医疗模式[1,2], 护理起点与护理终点均有科学、可靠的流程, 使护理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对于患者的护理更为有序化、更有计划性[3,4], 护理时间的利用更为充分, 有效控制了护理经费, 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5,6]。护理人员对治疗、护理、检查、出院时机的具体时间与路径有明确的参考[7,8], 根据预测差异及时干预护理路径, 使护理路径更有计划性和预见性, 护理工作目标更为明确、有序,护士积极性与成就感得到了满足[9], 更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规范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更为密切, 患者的信任度与配合度更高, 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 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

[1] 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04, 18(8):734-735.

[2] Mcilvoy L, Spain DA, Raque G, et al.Successful incorporation of the Severe Head Injury Guidelines into a phased-outcome clinical pathway, 2001, 33(2):72-78.

[3] Vitaz TW, Mcilvoy L, Raque GH, et al.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ournal of Trauma & Acute Care Surgery, 2001, 51(2):369-375.

[4] Spain DA, Mcilvoy LH, Fix SE, et al.Effect of a clinical pathwa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n resource utilization.Journal of Trauma, 1998, 45(1):101.

[5] 曾亚珍, 付晓丽.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1):228-229.

[6] 苑玉侠, 李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9):143-144.

[7] 杨海艳.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中的效果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2):337-339.

[8] 苏少瑛.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效果的观察.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4):377-378.

[9] 陈慧明.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探讨.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0, 19(s2):3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86

2017-08-14]

5190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