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投资效益分析

2017-10-14 17:22付东梅刘军
北方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投资效益问题对策

付东梅+刘军

摘 要:当前,内蒙古投资效益不容乐观,这虽然符合边际效益递减的一般规律,但更反映了内蒙古投资结构单一、土地管理利用方式粗放、民间投资规模不足等深层次问题。下一步,需要我们在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激活民间投资上下功夫,推动内蒙古投资效益全面提升。

关键词:投资效益 问题 原因 对策

投资效果系数是衡量投资效益的常用指标。2016年,内蒙古投资效果系数为0.039(即每完成1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0.039元的经济增量),已降至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居全国第26位。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低0.032,略高于甘肃和新疆,居西部地区第10位。仅相当于最高地区上海(0.37)的1/9,内蒙古投资效益不容乐观。

一、内蒙古投资效益低的原因分析

(一)內蒙古投资效益走低体现了一般发展规律的特征

从一般发展规律看,工业化起步阶段,投资的规模效益上升很快,投资效果系数也明显提升;工业化中期,产业规模效益和投资规模效益较高,投资效果系数达到较高水平;工业化中后期,产业规模效益和投资规模效益开始下降,投资效果系数趋于下降,这是各国经济在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共同特征。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6300-11810美元为工业化后期阶段,2016年,内蒙古人均GDP 达到11171万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投资效果系数开始下降。同时,按照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11000美元时,冶金、电力、煤炭、化工等能源重化工业投资将达到峰值。因此,在经历能源需求井喷阶段后,内蒙古主导产业投资效益下降也符合边际效益递减的一般规律。

(二)单一、偏重的投资结构导致内蒙古投资效益偏低

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投资效益。一般而言,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投资效果系数要高于传统能源重化工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效果系数也远高于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2016年,内蒙古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2%,其中,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行业占比分别为13.9%、10.1%和4.4%,高新技术、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占比分别为1.9%和4.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2.9%,其中,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分别为11.3%和11.5%,金融业占比为0.1%。可以看出,目前我区投资结构中,投资效益高的行业规模上不去,投资规模大的行业投资效益较低,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整体投资效益水平。如金融业投资效果系数虽高达9.687,但因其比重仅为全部投资的0.1%,对投资效益的贡献微乎其微。

(三)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粗放导致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近年来,内蒙古用地效率逐年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地均产出、城乡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等指标体现的单位建设用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地均产出看,根据内蒙古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核算,内蒙古建设用地地均产出128.4万元/公顷,低于上海市575.6万元/公顷,低于北京市424.6万元/公顷。从用地结构看,建设用地中有84.3%分布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集中度偏低,造成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效益不高。2015年,全区闲置土地面积7000多公顷,居全国第5位,闲置土地处置率在全国排倒数第2位。尤其是近年全区工业园区占地面积激增,部分地区存在“多圈少建、圈而慢建或不建”等现象,导致土地粗放、低效利用。

(四)民间投资规模偏小直接影响整体投资效益水平

从各省区情况看,市场化程度较高、民间资本活跃地区的投资效果系数普遍高于市场化程度低、非公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2016年,内蒙古民间投资增速同比下降6.5%,低于国家9.6个百分点。与投资效果系数最高的3个省份相比,分别低于上海、北京、广东15.6、0.9和2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低于国家16.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民间投资发展规模不足、比重偏低已经对全区投资效益形成了严重制约。此外,受产业结构和准入领域制约,内蒙古民间投资大多集中于煤炭、石化、食品等能源重化工和传统制造业中,行业的低收益率拉低了民间投资收益水平。同时,民间资本的分散化布局特性也使得一些要求企业上规模、高集中的行业分散度大而集中度小,背离了规模经济原则,造成资源配置效益的损失。

(五)投资管理体制和重复建设加剧投资效益走低

政府和国有企业手中控制着大部分的资源,加之相关投资规定不完善以及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出于短期行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更多的关心投资数量和规模的多少,将各种资源更多引向短期内对地方GDP和税收增加明显的能源化工产业,从而使得低水平无序、重复建设层出不穷,如前些年各地争相上马火电、煤化工、光伏等项目,许多地区出现项目引进上各自为政、产业定位上雷同重复等问题,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以电力行业为例,目前全区火电装机76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但在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超三成火电闲置,风电弃风率也高达20%-30%,致使项目投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巨大。

二、对策建议

(一)围绕全方位创新,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突出减少三类投资。减少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投资,减少低质、低效、低满意度的重复投资,减少缺市场、缺效益、缺未来的“僵尸”企业投资,大力释放被占用的稀缺资源。二是突出增加三类投资。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部署,重点增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资,增加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三是突出投资模式和管理创新。创新投资融资方式,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推进投资模式创新;加快完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推进管理创新;突出抓好财政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进机制创新;抢抓军民融合战略机遇,加快“军转民、民参军”步伐,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共建、共享,实现政策创新。endprint

(二)围绕减量增效,提高土地投资收益

一是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创新混合利用、弹性出让、土地转性、绩效评估等土地集约利用办法,完善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与减量腾退用地挂钩机制,促进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转变用途或腾退利用空间,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增加契合多重目标相关项目的土地供应,对“七网”建设项目、呼和浩特市新区等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予以重点保障。支持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用地,保持“高精尖”产业、商服用地等土地供应规模。二是深化存量土地盘活机制,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完善已批未开发土地清理处置会审、监管、督办、考评机制,严格审查消除闲置土地“坏账”,促进存量土地利用。加强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推进工矿废弃地、废弃居民点复垦利用,强化工业园区用地内涵挖潜,加快盘活低效用地。鼓励企业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前提下对存量用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鼓励相邻工業企业实施集中联片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围绕改革放活,提升民间投资效益

一是细化规则、明确职责,进一步清除各类隐性障碍,探索制定民间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真正推动电力、通信等重大领域优质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确保民间资本进入后的权益。二是加快民间资本上市步伐,建立和完善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形成“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报一批、发行一批”的可持续的梯次推进格局。鼓励创新性、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到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推动中小微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三是优化民间资本营商环境,摒弃传统“特惠”思维,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加快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将营造公平营商环境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政策落地和服务落实机制。

(四)围绕完善投资管理,提高项目投资收益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谋划项目抓储备、签约项目抓落地、立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要求,滚动推进各类项目,形成“争取开工一批、强力推进一批、全面建成一批、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的良性循环。二是建立完善自治区投资效益评价体系,制定项目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推行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三是强化政府类投资基金管理,根据自治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财政可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政府投资基金设立数量。明确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对象和出资额等限制。建立信用信息登记管理体系,监督基金投向。建立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基金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关勤学.我国投资效益分析:问题、原因及对策[J]. 投资经济专业论文集,2013,(11).

[2]庞雪峰.我国投资效益不高的根源及对策[J].理论纵横,1996,(2).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投资效益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