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

2017-10-14 12:35张全胜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黏膜炎放射性治疗

张全胜

摘 要: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是现代口腔疾病中最为主要的患病种类之一,不仅患者实际口腔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易仪器其他方法口腔问题,因此本文将以针对该类口腔疾病治疗展开分析,并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高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治疗效益,使口腔粘膜炎治疗效果有所提升,以便为该口腔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知识方面的相关帮助。

关键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

近年来,口腔疾病的产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加深,同时治疗难度的增加对也治疗效益产生影响,尤其针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其实际治疗效益的降低使疾病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需按照患者治疗标准及需求选择适宜的疾病治疗方法,同时应注重对口腔卫生能力及自洁保持,继而提高口腔黏膜炎治疗效果。

一、发病原因

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胞的 DNA,使肿瘤细胞不能继续分裂和增殖。但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射野内的正常组织细胞也不能幸免。人类口咽黏膜的表层是更新速度较快的复层扁平上皮,尤其是软腭、舌腹、舌侧缘及口腔底部等上皮细胞分化增殖速率快,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强,故极易出现放射性黏膜损伤。同时,由于放射治疗时腮腺、唾液腺等口腔分泌腺体均在照射范围内,使其功能受到抑制。大部分腮腺组织受照射达20~30Gy时即可引起唾液分泌明顯减少,黏液成分增加,pH 值下降,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易诱发细菌、真菌、厌氧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再加上射线可导致放射性龋齿,出现牙痛、口臭、咀嚼困难等,加重口腔黏膜反应。而除了直接杀伤作用,放射线还可使射野内的微血管管壁发生肿胀、变窄或堵塞,使局部黏膜水肿,导致受损部位供血不良,进一步促进了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此外,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也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个体遗传基因等有关。有研究证实,患者放疗期间体重丢失是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研究显示,相对于体质指数(BMI)正常的患者,接受放疗的口腔癌患者中放疗前BMI较低的患者发生中到重度口腔黏膜炎风险比是9.07,更易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临床表现及分级根据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状出现的早晚,分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和慢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通常在常规分割放疗(2 Gy,1/d)后的7-14d 或累计放疗剂量达到10-20Gy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持续到放疗结束后2-4周或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后1-2周好转。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糜烂、溃疡,覆盖白色假膜,易出血,触痛明显,口干,口臭等,较严重时可出现黏膜的深大溃疡,伴出血、感染及放射性龋齿、牙周炎。同时合并进食困难、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如厌食、疲倦、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等。慢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可发生在放射治疗结束2年后,出现因唾液腺广泛萎缩而引起的继发性损伤。

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

1.糖皮质激素类

地塞米松注射液选用效果明显,治疗效益可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受治疗方式差异影响,地塞米松治疗不仅可选用注射方法,同时也可选用喷雾及漱口液进行表面的直接治疗。该类激素对解决黏膜性水肿具有良好效果,见效时间较短。由于地塞米松注射液使用需注意激素影响问题,因此可搭配其他种类药物使用。若患者使用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问题,则应及时控制对相关激素的使用,以免其产生继发黏膜真菌感染。

2.抗微生物漱口液

抗微生物漱口液运用可有效治疗因放疗所致的粘膜炎易合并细菌问题,同时对解决真菌及厌氧菌感染问题也具有良好作用。抗微生物漱口液治疗具备减小速度快及治疗效果好的基本特点,能够将部分口腔微生物菌进行深度清除。大霉素漱口液主要用于格兰仕阴性感染,由于其治疗强度较高,因此对治疗康厌氧菌感染也有着较好效果。针对于真菌感染问题的解决,可选用碳酸氢钠漱口液,该治疗液虽治疗速度相对缓慢,但治疗更为彻底。由于抗微生物漱口液治疗针对性较高,若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使用不恰当等相关问题,则以引起严重的溃疡性粘膜炎。

3.细胞保护剂

氨磷汀是一种半胱氨酸衍生物硫磷酸盐,可在组织中被细胞膜结合的碱性磷酸酶去磷酸化形成有活性的自由羟基WR-1065,WR-1065可释放氢离子,清除射线损伤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促进细胞DNA快速修复。且研究显示,氨磷汀的特殊药动学分布即在正常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要高于肿瘤组织近百倍,对肿瘤放疗效果无影响。将315例头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氨磷汀联合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患者每日放疗剂量1.8-2.0Gy,总剂量50-70Gy;结果发现氨磷汀组发生Ⅱ度以上黏膜炎的明显低于未给予氨磷汀组,且患者放疗结束18-24月后出现口腔干燥的发生率更低。发表的一项关于放化疗中联合应用氨磷汀的分析14项临床研究,共计1451例患者,结果显示应用氨磷汀可显著降低黏膜炎的发生。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推荐应用氨磷汀预防口腔干燥症。

4.口腔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喷剂可覆盖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层,提高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同时对口腔内的病菌有抑制作用。硫糖铝混悬液可在黏膜表面行成保护层,从而减少刺激、减轻疼痛,促进炎症和溃疡的愈合。碘甘油具有隔离及润滑作用,同时可发挥碘剂的消炎、消肿作用,有利于油层下损伤黏膜上皮的修复。以上药物均可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症状。

5.生物反应调节剂

其机制为激活表皮细胞的趋向性移动,加速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及成熟,并可刺激纤维蛋白合成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溃疡的修复和愈合。这类生物制剂主要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杨吉帆等研究显示鼻咽癌患者放疗联合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降低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患者发生3、4级黏膜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主要有口腔感觉异常,口腔黏膜和舌乳头增生肥大。

三、结语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产生原因相对较多,对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应结合多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体质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便保障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治疗效果。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可选择生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模式,患者患病状况是口腔治疗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求口腔黏膜炎治疗具备灵活性及特异性优势,以此按照统一标准对不同种类的及情况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加以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 郑春华,吴贤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5).

猜你喜欢
黏膜炎放射性治疗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康复新液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