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庆:浦东派传承人的时代性

2017-10-15 18:17卢旸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石城嘉庆浦东

卢旸

林嘉庆是当代中国琵琶界最优秀的演奏家之一,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协琵琶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林石城琵琶发展促进会会长,琵琶浦东派传人,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并被文化部聘任为全国民乐大奖赛评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考级高级考官,被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聘为硕士生评委。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林嘉庆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对琵琶艺术的执着追求赢得了无数掌声和荣誉,被海内外媒体盛誉为“一代民族乐坛骄子”。

在母亲怀里听大师演奏

林嘉庆出生于上海的音乐世家,父亲林石城是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浦东派琵琶第六代传承人,编写琵琶练习曲两百余首,并已出版二十多本琵琶书籍,其中《琵琶制作》被确定为全国琵琶制作的唯一标准,为琵琶这一民族乐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石城也因此被音乐界称为“琵琶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开创者”。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聘请林石城北上任教,林石城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琵琶事业上,对所有热爱琵琶的人都特别热心,有慕名而来的学生在门卫那里得知林教授家的门牌号,便会登门拜访,听他讲课。

林嘉庆还不到一岁时就开始接受世界各地一流音乐家的音乐启蒙,几乎每天晚上,母亲都会抱着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听各种音乐会。躺在母亲怀里的林嘉庆感受着大师的演奏,脑子里印下了美妙的音符。四五岁时,林嘉庆开始在父亲林石城的指导下学习乐器,他回忆道:“那时太小还抱不动琵琶,父亲就教我二胡、柳琴这些小一点的乐器。”各种民族乐器的学习,为林嘉庆之后正式学习琵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熏陶出来的独门秘诀

1961年,林石城三十多岁,正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却在此时失去了工作,离开了教学岗位。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林石城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当时家里的纸盒、纸片等所有能写字的地方全都写满了林石城整理编撰的先师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在他的努力下,这部乐谱最终得以出版。1979年,林石城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把全部精力用在琵琶发展、创作和培养新人上。父亲在家中为学生授课时,林嘉庆也在旁边听着,学生们平时会遇到各种操作上的问题,林石城则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在旁边听得多了,林嘉庆默默记下了各种诀窍,比别人学得更全面,他又将学习到的东西一步步深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秘诀。林嘉庆说:“传承浦东派琵琶艺术是我的使命,通过不断钻研,我越来越发觉琵琶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乐器,蕴含着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

如今,林嘉庆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琵琶时,不仅仅讲演奏技法,还从琵琶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第一次跟林老师上课,他并没有教怎么弹琴,而是谈传统文化。”林嘉庆的学生成博回忆道,“之后,林老师直接教怎么弹琴的时间也远少于讲传统文化,他强调只有对传统文化了解得够多,浦东派琵琶才能弹得丰富多彩,否则只不过是个死板的演奏机器,只有指法动作模仿,缺乏灵魂,没有艺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林嘉庆也在有意识地观察、寻找具备资质、天赋、人品的下一代浦东派琵琶传承人。

和父亲的最后一次录音

浦东派琵琶版的《十面埋伏》升腾跌岩、惊心动魄。2005年,林嘉庆运用5.1环绕立体声技术将完整版浦东派琵琶《十面埋伏》录制了下来,回归自然的声音。蓝光技术出现后,林嘉庆又为其配置影像,制作成一部微电影,后被中国科学院收录为国家音像技术标准盘。在众多学科专家与艺术家的协助下,这一版《十面埋伏》在艺术创作上做到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交响乐、琵琶独奏与乐队协奏的完美结合,而且在声学技术上保证了声音的自然度、明亮度、饱和度和清晰度。“这是父亲生前直接参与的一部片子。”林嘉庆回忆道,“当时父亲坐在轮椅上,我推着他参与了录制的全过程,他还亲自参与审核工作。录音结束后,他说这是《十面埋伏》录得最好的一次。”

父亲过世后,林嘉庆整理了父亲生前留下的琵琶曲谱,还对浦东派琵琶进行总结编撰了《琵琶艺术·浦东派》,并于2015年10月出版,他说:“曲谱只是浦东派琵琶艺术能够表达出来的明码,浦东派琵琶的暗码谱子上是记录不了的,必须踏踏实实跟传承人学。”全国各地慕名找林嘉庆学习琵琶的人很多,他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文凭,而是为了传承真正的浦东派琵琶艺术。

每一代传承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2009年6月,林嘉庆被文化部任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琵琶艺术(浦东派)代表性传承人。一位音乐界老前辈对他说:“从现在起,你的问题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国家的问题,你不是为自己做事,而要为国家做些事情。”

2013年1月,琵琶泰斗林石城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第七代传人林嘉庆工作室揭牌仪式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

“ 从鼻祖清朝乾隆年间浦东南汇人鞠士林到父亲林石城再到我,浦东派琵琶艺术每一代传承人都有各自的使命。”林嘉庆说。到现在浦东派琵琶艺术已有七代,每一代传承人都不是呆板的“复印机”,原模原样地拷贝前人的方式方法,而是以浦东派的内核“滚雪球”,雪球滚得越大内核就越深沉。例如浦东派第六代传承人把工尺谱翻译成五线谱和简谱,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使浦东派琵琶艺术这一传统当代化;浦东派第七代传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把音乐表现提升概括,使浦东派琵琶艺术这一传统明确化。林嘉庆说:“浦東派的下一代传承人要从科学原理上认识琵琶的演奏,让浦东派琵琶艺术有科技支撑,使浦东派琵琶艺术这一传统科学化,把琵琶艺术转化为永恒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国际音乐界的认可,才能通行于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城嘉庆浦东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浦东开发开放
教皇帝说话
仙女
吴堡石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