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假借及其分类

2017-10-15 22:42刘颖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定义分类方法

刘颖

摘 要:假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界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假借的研究,最早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到目前为止,成就显著,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假借的定义、假借的分类两个方面展开,希望给读者启发。

关键词:假借;定义;分类;方法

一、什么是假借

假借一直以来都是汉字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那么究竟什么是假借呢?东汉末年文字大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到“六书”,假借是六书的一种。“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關于假借,郭锡良认为它是一种用字方法。语言中有一些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是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这就是假借。裘锡圭在他的《文字学概要中》提到:“假借就是用同音或者音近的字表示一个词”[1]。比如“权”,本义是一种树名,后来被借用为表示“权利、权衡”。用表示簸箕的“其”表示虚词“其”。用表示“胡须”的“而”借用作表示语法关系的“而。”这一类的假借被称为“本无本字的假借”。还有一种假借我们都很熟悉,比如我们学过的《列子·汤问》(《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的本义是死亡、逃跑,在这里假借为“无”,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综上,假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汉字发展的一条途径,唐兰曾经指出:“‘分化、‘引申、‘假借,是文字史上三条大路。‘分化是属于形体的,‘引申是属意义的,‘假借大都是属于声音的,不过也有借形体的。”[2]假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突破了文字形体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字系统的完善。

二、假借的分类

关于假借字的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许慎认为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到了清代,又有学者提出“通假”的概念,这样在学界就形成了“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和“本有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后者学界一般称为“通假”。“本有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一般被认为是用字之法。“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一般被认为是造字的假借。高开贵在《假借的演变与汉字的发展》中明确提出这一观点。[3]裘锡圭在他的《文字学概要》中提出假借可以按照所表示的词是否有本字,分为无本字、本字后起和本有本字三类,其实这和上面提到的分类方法是一脉相承的,“无本字”和“本字后起”可以归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本有本字”可以归为“本有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下面分别加以区分。

1.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

语言中,有的词始终没有本字,一直用假借字来表示,这类词,一般都是表示语言中比较抽象的事物。比如一般借用“耳朵”的“耳”表句末语气词“耳”。表示语气的“夫”和指示代词“夫”都借自丈夫的“夫”。再如疑问代词“奚”借表示奴隶的“奚”,以及上面提到的“其”。这些都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这四个本无其字的假借都是语言中表示“比较抽象的意义”的词借用语言中已有的并且音同或音近的一般表示具体概念的词。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很多音译外来词都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比如“沙发”“浪漫”等。

上面这些例子是一直没有本字的假借,下面我们谈谈“本字后造”的假借。有的字本来用假借字来表示,但是后来又有人为它们造了本字,比如忧戚的“戚”本来借自表示一种兵器的“戚”,后来造出了本字“慼”。再如“谓”,本来用“胃”来表示,在长沙楚帛书中就有用“胃”来表示“谓”的例子。语言的不断发展,一些假借字有了自己的本字,这些本字也逐渐替代了假借字的职能,如上面提到的“谓”代替了“胃”表示“言谓”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假借字,它们后造的本字造出来之后使用的人不多,以至于逐渐消失。比如“须”,“须”是胡须的意思,语言中表示“等待”的“须”是假借胡须的“须”,后来人们为胡须的“须”造出了本字“?”,但是这个“?”只是出现在个别古籍中。

以上这两种一直没有本字的假借和本字后造的假借都属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

2.本有本字的假借

我们在中学时代学过《论语》十二章,其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的“说”课下注释是这样解释的:“说”通“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课下注释:“反”通“返”。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课下注释:“被”通“披”。以上这三个例子我们一定十分熟悉,这就是我们中学阶段所学的重要知识—通假字,裘锡圭说:“狭义的通假指假借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有其字的词。所以本有本字的假借是典型的通假现象”[4]

關于本有本字的词使用通假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试作以下分析:

古书里本有本字的假借字,其假借字和本字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现在的同音字,郑玄曾经说过,一些经典传本里的有些字:“其始书之也,仓促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趋于近之而已”郑玄的话给出了一些本有本字产生通假的一种原因。

有一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还有可能因为要分散文字的职务而产生,如负荷的“荷”的本字是“何”,“荷”假借“何”的本义,可能是为了分散“何”的职务,让“何”主要表示它主要的、常用的假借义—疑问代词“何”。

有时候,使用假借字是为了简化字形,比如借“斗”表“鬥”,借“只”表“隻”,以“灵”代“靈”等。当然有的时候,为了使字形的区分度高,也可能用复杂的字形代替简单的字形,比如用“四”代“亖”,用“圆”代“○”等。

除此之外,为了避讳而使用假借字,如为了避孔子讳,借“邱”代“丘”,避康熙讳,用“元”代“玄”,为了避汉文帝讳,用“嫦”代“姮”等。

总之,本有本字的词使用假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我们在考证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探究,切不可妄下断言。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179页.

[2]唐兰《中国文字学·文字的构成》,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3]高开贵《假借的演变与汉字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四期(112-118).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187页.

猜你喜欢
定义分类方法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定义“风格”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给塑料分分类吧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