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轩读印—魏晋南北朝官印(上)

2017-10-16 13:02/杨
艺术品 2017年9期
关键词:汉印印面官印

文 /杨 勇

容轩读印—魏晋南北朝官印(上)

文 /杨 勇

汶山公下将军司马

将兵都尉

殿中中郎将印

裨将军章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制度来看,仍是以承袭汉制为主,其风格与东汉末期的风格十分接近,唯端庄厚重方面稍逊于汉印。明代甘旸《印章集说》曰:“魏、晋印章,本乎汉制,间有易者,亦无大失。”三国时期的官印,传世的以武职官印为多,因制度不尽相同,故形式上也有一些差异,如魏官印五品以上官秩的例用五字称“章”,五品以下的则用四字称“印”,等等。西晋官印趋于整饬,笔画方整。魏晋时期颁赐给边疆地区民族印章也较多,在印文中往往冠以“魏”“晋”等国号,因而也较容易识别。

进入东晋以后,汉印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文字笔画变得细瘦,结构趋于草率,布局也显得漫不经心,已不复两汉官印的庄重和严整,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如“汶山公下将军司马”“将兵都尉”“殿中中郎将印”“裨将军章”等,印面活泼多变,笔画劲挺,别有一番趣味。

右贤王印(北汉)

亲赵侯印(前赵)

奉车都尉(前燕)

奋威将军章(前秦)

前将军章(后蜀)

择地羌王(北凉)

庐陵太守章(刘宋)

金城太守章(南齐)

襄贲长印(梁)

常山太守章(北魏)

临泉男章(北齐)

安北将军章(北周)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印章多为凿制而成,就当时而言,只是为了致用而已,虽然其艺术性方面倒不太讲究,至于十六国的印章,虽然十六国政权多由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建立,但其进入中原以后逐渐被汉化,故十六国的印章基本上承续了魏晋印章的传统。但由于政权交替频繁,加之其时篆书实用功能的衰退,故当时的印章文字形体草率,笔画的粗细也不甚讲究,凿制时转折生硬,透露出一种不假修饰同时又略显荒疏的气象。

天元皇太后玺

进入南北朝以后,官印的尺寸开始增大,如北魏的官印尺寸大至3厘米见方,印文仍以白文为主,且多为凿制而成。“六朝印章,因时改易,遂作朱文白文。印章之变,则始于此。”(明·甘旸《印章集说》)1993年,陕西咸阳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的北周“天元皇太后玺”,是迄今所见官印加大并用朱文最早的印例。此玺为金质,獬豸纽,印面边长4.45厘米见方。据《隋书》记载,后周时皇帝、皇后之玺,均为“方一寸五分”,合今约4.44厘米,皇太后玺当属此例,“天元皇太后玺”与记载相符合(李刚田、马士达主编《篆刻学》,103—10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广武将军章

建威将军章

凌江将军章

建武将军章

殄寇将军印

两汉时期亦有刻画瘦劲的官印,但总体上说,两汉一直到西晋,大多数印章都属于铸印风格。而东晋、十六国的官印,则大都属于凿印风格。凿印的刀法往往不加修饰,率直随意,结构上多有欹侧,这对于规范谨严的汉印程式是一个冲击,并最终导致了汉印程式的解体,虽然凿印刀法的运用为旧的程式注入了新的气息,无意中产生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但汉印的庄严、浑厚的气象也随之消亡了。“凿印以锤凿成文,亦名曰镌,成之甚速,其文简易有神,不加修饰,意到笔不到,名曰‘急就章’。军中急于封拜,故多凿之,以利于便。”(明·甘旸《印章集说》)典型的凿印刀法,集中体现于东晋以后的各种将军印中。如“广武将军章”“建威将军章”“凌江将军章”“建武将军章”“殄寇将军印”等。这些凿印以简率凌厉的用刀,欹侧多变的结体,形成了貌似随意又宛若天成的审美趣味,这种与汉代铸印风格的巨大审美反差,对于后世篆刻艺术的创作也颇有借鉴意义。

虎牙将军章 三国时期官印,铜印龟钮。纵23.5毫米,横23.5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印当为三国时魏国掌管征伐的虎牙将军所佩章。

此印为五字将军印,“章”字独占两格,且从中恰好分为上下两部分,使得五字印达到六字均分的印面效果。此印笔画饱满劲健,字法上工稳严整,整体气息上仍不失端庄,属魏晋官印中较规整者。章法上,“牙”字笔画较少,故留空较多,其他四字形成疏密对比。在笔画处理及字形塑造上也有巧妙之处,如印面右侧两个纵性笔画的细劲与全印其他笔画形成粗细对比;转折的处理上,方圆互参,特别是“将”字右下的“寸”部,一笔之中左边方折,右边圆转,使其在整体的端庄之中又有细节上的变化,这些细节恰恰是值得我们鉴赏之处。

武猛校尉 三国时期官印,铜印龟钮。纵24毫米,横25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武猛校尉为武官名。

此印整体风格以阳刚为主,笔画细劲硬朗,转折以方折为主,稍带圆转;结字方正,疏密有致;章法处理上,下边留空较多,上边顶边,但“武”字上方的留空使其与下边的留空也形成一种呼应,也使整个印面显得疏密有致。此印整体风格俊朗,阳刚之中又有一种萧散之气,整个印面处理上看似寻常,实则奇崛。笔画的横向排叠,字形方正而不作巧饰,从而形成该印阳刚猛厉的风格。此外,“武”“尉”二字笔画的粗细变换,亦处理得极为巧妙。

平东将军章 晋官印,金印龟钮。纵25毫米,横25毫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汉献帝时置平北将军,三国魏始全置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

此印笔画遒劲而温润,字法端庄,整体还保留汉印规矩,给人以典雅端庄之美,属魏晋印中极为精美者,但已无汉印整饬撼人之气度。此印上边笔画近边,下边留空较多,“平”字所在上半部分印面留空较多,印的下边较宽的留空就与之形成了呼应,从而使章法上疏密有致。该印笔画多有粗细上的轻微变化,故线条显得刚劲而富有弹性,转折处也多圆润,章法上也是端庄秀美,加之此印为金印,印面无锈蚀,故字口清晰,更增加了全印精整之美。观其起收笔处,可见其精微之变化,那些尽字之势所做的相应处理,可谓此印“真趣”所在。

扬威将军章 三国将军印。纵23毫米,横23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印共五字,以三行竖式排列,“章”字独占一行。此印刻划较为简率,印面整体自然天真,细劲率意。从笔画上看,不但笔画与笔画之间有较明显的粗细变化,同一笔画内也存在明显的粗细变化。而且文字大小错落,下面的“威”“军”二字略大于上面的“扬”“将”二字。印面文字笔画细劲,以露刀之法凿刻而成,转折处以方折出之,似无细心经营之处,然其大胆的粗细、疏密对比的关系处理增加全印的动势,在不平衡中求得内在的气韵贯通,于险绝中得奇趣,这是对汉印平正章法的反用,也是此印值得学习者细心体察之处。

(本文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责编/杨元元

猜你喜欢
汉印印面官印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中的设计要求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西夏官印史
怎样临摹汉印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目的
李大蒙访谈之汉印临摹
广西发现土官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