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笑》之美学管见

2017-10-16 01:23余春山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云散即景月儿

余春山

导引:冰心散文《笑》诗化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解读空间;其时空交融的意象组合,诠释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原理。

一、诗化的语言,清新、凝练、隽永,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解读空间

冰心先生的诗歌和散文,明显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追求清新、凝练、隽永,充溢着哲人的睿思,表现出清新可人的灵性,善于剪裁和运用语言,特别是善于剪取动态化的语言表现动态的环境因素;其语言如弯弯的小溪在清月下流淌,优美至极,充满着轻柔温馨的情素,以其女性独特的语言嗅觉,语素细腻、委婉、洁净而富有灵性,如淡妆的舞者,不嗜铺张,玲珑空灵。且看文章的第一段: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开篇这段关于雨后室外环境的描写,没有人称叙述,而是纯客观的自然展现,以雨声作为切入点,键入环境描写,这与诗歌的语言方式一样,纯然撷取主体内容,隐去铺陈语言,显得干净利索。再从句式看,这一段描写,几乎全为短句,如果我们将其按诗歌的样式罗列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情景交融,一幅清美的图画展现在眼前,雨声、清光、凉云、树叶上的残滴、月儿,全是动戊的情状:“雨声渐渐的住了”,作者本来是要写雨,但因为隔着窗帘,只能听见雨声(表明作者对雨的关注——希望雨尽快停下来,流露出久闭室内孤苦难耐的心情),“渐渐”一词,把雨由大而小,由小而停的过程,婉曲地表现出来,真是曲尽其妙。“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透进”一词一方面说明光天较弱,另一方面更为突出地表明作者渴望见到光明的急迫的心情,所以当窗户被打开时,令人惊喜之景展现在眼前,惊喜之情油然而生,一切尽在感叹词“呀!”。“凉云散了”,正是对“呀!”的感性诠释,这句话以物托情,与其说是天上的云散了,不如说是作者心里的愁绪散了。既而写月。按一般的写法,月或圆或缺,或悬于天空或挂在树梢,作者匠心独具,借树叶写来写月,独到的视角和悟性,借树叶上的残滴来写月,虽不见全月,但那“好似萤光千点”的“闪闪烁烁地动着的”的月光,清新空灵,是诗境,是词境,呈现出诗一般无限的遐思和词一般飘渺的意趣。清新、凝炼而隽永,真可谓是“味外之味”、“象外之象”。像这样有声有色,充满诗境词趣的妙笔,文中还多处,如文中写五年前的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一条很长古道”,很容易让人想起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魂凄凉、缠绵无奈的境界。“很长”,给人一种绵延无尽的感觉,容易让人想起慢长的人生旋程:而“古道”则更令人联想起曲折、坎坷、狭窄的小道,进而让人产生一种人生孤寂凄怆的感慨。第二句是通过驴脚下的泥写雨后小路的泥泞,非常巧妙隽永,虚实结合,呈现骤雨刚停不久、路滑难行的情状。第三句实写近处田沟里的潺潺的流水,显得平和温馨而悠远。第四句。第四句写近村的绿树在湿烟里若隐若现的感觉,一“湿”字染出雨后材庄空气的清新厚润,如一幅淡彩的水墨画。最后一句交代时间,那是月初的傍晚,一弯新月挂在树梢,寓静于动。这一段描写可小题为“雨后烟村即景”的小诗,相对整齐的句式,凝炼隽永的语词释放出丰富的内涵。相对独立的动态景素被作者悠悠的情韵皱染成一幅和谐的雨后村语,令人陶醉。再如“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语言也是充满诗意的,也是雨后,也是月儿初升:“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街边的水泡,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艳。”都是短句,高度凝炼准确的动词,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有声有色有形有趣,是绝妙的无我之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篇章散文在语言和绘写景物方面者都具有诗歌的特点,清新、凝炼、隽永,这些载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解读空间,不仅具有诗的境界,而且富于词的意趣,如诗如画,被誉为“最初的美文”是完全恰当的。

二、三个画面所呈现的时空与主旨交融的意象組合,体现了艺术创作变化与统一相结合的原则,感性地诠释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原理

第一幅画:雨后窗月即景

时间:“雨声渐渐地住了”——雨后

“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月夜

地点:“推开窗户一看——先写室内外的清光:“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转过身来——次写室内的幽光:“屋子里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的安琪儿。”——眼前的月。

人物: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第二幅画:雨后烟村即景

时间:“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雨后

地点:“一条很长的古道”——先写近景: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次写中景: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雨后田沟的流水声。后写远景:“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中景的月。

人物:“似乎道路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向着我微微的笑。”——小孩

第三幅画:雨后海滨即景

时间:“好容易雨停了。”——雨后

“月儿从海面上来了”——月夜

地点:先写近景:“茅檐下和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街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次写中景:“门前的麦笼和葡萄架子赌了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末写远景:“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

人物:“老妇人依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综观以上三个画面的意象组合,虽然他们分别展现的物象和人物不同,但有两点是相同的,一是时间相同——都是雨后和月夜,而且人物的行为和情态也都是相同的——都是抱着花儿,面带微笑,这些动态的描写都充满着清新、静美、温馨和可亲可近的情素,构成三幅画面共有的基调——清新静美,特别是画面上每一个人物都抱着花,面带微笑,这正是作者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对天使之爱、童贞之爱、母爱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从形式上看,三个画面的景深差不多都是由近而远的推动,渐远的景深让人产生无垠的思绪。这些内容和形式的巧合——这些相容的意象因素和共有的主题把各自独立的三个画境绾在一起,成为如诗如画情景交融的抒情画卷。endprint

猜你喜欢
云散即景月儿
月儿船
「雨中」即景
窗外即景
月儿
雨中即景
暗苔
云来云散,回忆中有你牵绊
柳家书作品选登 (六首)
邻居家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