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停车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2017-10-16 12:23侯广真白锐李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29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

侯广真++白锐++李量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山地城市停车场建设创新模式。分析了我国山地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及交通路网特点、停车场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停车场建设设计规划原则,选取了四种创新建设模式并对其各自的优点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山地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配套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山地城市;停车场建设;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4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9-0023-02

1 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停车场现状

山地城市的地质条件多变地形复杂复杂,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不仅沿起伏不平的横向用地基底延伸,而且具有更为强烈的竖向发展的空间布局特点。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修筑建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地域特色,在交通路网结构、道路线形、居民出行方式、停车场建设布局等方面都与平原城市有显着差异。

1.1 山地城市交通系统特点

1.1.1 道路线形

山地城市地形起伏大、道路遷回、地面基底高低交错,城市道路中坡段道路的占比较高,坡道转弯、小半径路段和大纵坡路段常见。比如重庆市城区坡度超过3%的道路占总体道路的比例高达80%,部分特殊地段的道路纵坡坡度甚至超过9%。

1.1.2 交通路网结构

山地城市的道路一般结合地形地势修筑,主干道交通连接距离较平原城市大,出现断头路和尽头路的情况也比平原城市多。道路系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交通路网的连通性较差,居民出行的非直线系数增加,导致整个山地城市的路网可靠度降低。

1.1.3 居民出行方式

我国城市居民普片采用的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地铁、长短途巴士、私家车、自行车、摩托车等。山地城市道路的由于道路坡度普遍较大,非主干道道路“爬坡上坎”情况多,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这两类交通方式在山地城市并没有被广泛采用。山地城市特色的交通方式:地铁、轻轨、索道、轮渡、大扶梯等。以重庆市为例,根据2016年《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调查的出行方式结构中:2016年重庆主城地区机动化出行总量为892万人次,其中地面公交占比46%,轨道交通占比13.3%,出租车占比6.4%,小汽车占比33.5%,其它为0.8%。如图1。

1.1.4 停车场建设布局

山地城市受自然地形地貌限制,可用于停车场建设使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导致停车场地不足的情况相对于平原城市更为突出。尤其近年来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给停车场的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土地资源的持续紧张则使得停车设施的配建指标难以达标实现。山地城市停车场及停车设施的布局最常见的情况是,随着周边区域居民增加、商业发展、停车需求矛盾突出等因素应急性布设,总体规划难以适应现实情况。

1.2 山地城市停车现状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城市建设更加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希望通过配建地下停车库来缓解城市停车设施不足的问题。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根据2016年《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目前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139.8万辆,同比增长10.6%。主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为98.8万辆,同比增长14.5%。截止2016年底,重庆市主城区可用停车车位共93.5万个,其中室内停车位77.25万个、室外停车位11.51万个、其余为部分路内占道停车位,停车场建设年均增速约10%,远低于机动车辆增长速度。

另外一个极端情况则是部分山地城区虽然停车车位总数不足,但是一些地区却出现了大量车位空置的现象。这说明当前部分山地城市的停车设施规划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在停车需求和供给出现较为突出矛盾的情况下,一些城区不得不划出更多的路内占道停车位,但这种应急性措施并不能真正解决停车难问题,反而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交通,容易造成道路拥堵给居民出行造成困扰。

当前山地城市存在的主要停车问题有:(1)停车场规划布局不合理。(2)停车场建设滞后。(3)配建车位不足。(4)相关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山地城市停车场,突出问题表现在老旧小区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严重偏低,历史欠账多;重点片区、商业中心公共停车场不足,停车位缺口较大;大型服务设施高峰客流呈爆发式增长,停车场及停车位严重不足。

2 山地城市停车场建设原则

(1)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建设规模、道路连接方式等要求进行总体布置。(2)停车场内部避免进出车流相互交叉,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右行”的原则,并配备明确醒目的标志标线。(3)停车场出入口不得设在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及桥隧引道处;如需要在主要干道设置出入口,则应远离干道交叉口,并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专用停车通道。(4)停车设施设计应综合考虑路面结构、排水、照明、绿化及必要的附属设施设计。(5)山地城市停车场应充分考虑停车用地利用效率及对周边区域交通、经济活动和商业设施的影响,在加大土地利用效率,方便停车及出行的同时应尽可能小的减少对周边区域交通及商业活动的影响。

3 山地城市停车建设创新模式

近年来山地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逐步开发山谷、半山腰等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地下空间,地下停车场、依山建设停车场已成为山地城市停车场建设的主流趋势,另外山地停车场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改扩建既有构筑物、利用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江河库岸等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3.1 依山建设停车场

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多变,城区中山体、坡地、河流及凹地陈列分布山下错落,本身具有竖向高差及横向空白区域。山地城市停车场建设可充分利用地形的天然高差及空间格局。在同一座建筑物中利用不同楼层和外界相连,在山顶、山腰、山脚甚至临河岸边分别布设停车场出入口,市民可以从不同的路段、不同的方向进入停车场停车,打造依山建设的天然立体停车场。endprint

例如重庆市渝北区洪崖洞停车场,便是依山建设停车场及娱乐休闲观光为一起的综合性建筑。

洪崖洞风景区做为重庆市名片类著名沿江观光风景区,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坐落在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拥城市旅游、商务休闲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自然条件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景区内建筑共13层,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洪崖洞建筑内部共设置三个公共停车场,其中一个露天停车场与沧白路平街连通,两个公共停车楼分别在洪崖洞9楼和负1楼与嘉滨路联通。

依山建设停车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地势节约山地城市中较为平坦地段的土地资源,环节城市停车压力,更能依照山势走向、地形地貌创新设计,形成视觉良好、景色宜人、亲近自然并集停车需求、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的公共停车场地。

3.2 利用地下空間建设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库)的建设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地下交通和地下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拥挤、土地资源昂贵的现实条件下,停车设施地下化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重庆市做为西部山区山地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公共停车场比如两江新区修建的金山立体停车楼和龙头寺停车楼,就是利用规划用地修建而成;巴南区修建的龙洲湾人防工程停车场,是结合地下人防工程修建;沙坪坝区修建的重大B区和重庆七中地下停车库,则是利用学校操场地下空间修建。这些停车楼位于商圈、学校等交通密集区域,缓解了附近居民和群众的停车难问题。

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主要有以下优点:

3.2.1 停车共享。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可以实现相邻建筑物共用一个停车场,居民出行只需停车一次就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地下商业街或电梯进入多座建筑。

3.2.2 协调动、静态交通。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周边设置地下停车系统的进出通道,能够顺利将大部分商业中心区域内的动态交通引入地下,结合适当的中心区限制交通政策,使动、静交通相协调,可以极大地改善主城商业中心区内部商业氛围及生态景观环境。

3.2.3 完美解决CBD区域停车问题。下停车系统在不增加中心区内部道路车流量的情况下,达到了方便地接近出行目的地的目的。

3.3 利用城市高架桥绿地建设停车场

目前国内对城下城、地铁这些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而伴随着城市交通需求、高架桥建设增加及其功能空间的相继产生,桥下空间资源同样也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人们创造完整丰富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在我国山地城市中心区利用由城市高架道路形成的桥下空间建设停车场,不仅是有效解决停车位不足的一种方法,更对于节省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交通桥梁较多的山地城市更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多效方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出台文件、政策促进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积极提升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进程。

重庆九龙坡区嘉华大道高架桥立体停车楼做为重庆第一个利用市政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项目已于2017年初建成并开始运营。停车楼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规划车位一千多个。停车楼整体采用“P+L”模式规划设计,车库一共有四层,设置三对车行出入口,两对位于车库第四层,分别在华润三支路与南北干道交接处及直港大道高架桥下,另外一对设置在车库第一层。

3.4 利用其他既有构筑物建设停车场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建城[2016]19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指导意见(渝府办〔2014〕45号)》等文件精神,国家及地方政策都在鼓励各城市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提高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率;充分挖掘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潜力,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

山地城市因地形复杂、道路高差大,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符合用地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及创新的停车场改扩建技术更多更新颖。在符合安全、消防、绿化、环保、间距退让等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功能改造、加层、背包等形式改扩建的公共停车场。如利用既有建设用地地下空间、既有建筑物屋顶、拆除部分既有建筑新建、既有平面停车场改扩建停车场,利用既有建筑、废弃厂房或者锅炉房等改建公共停车场等都是公共停车场建设模式的智慧创新。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研究了山地城市路网及居民出行特点、山地城市停车场供需现状及所存在问题,在符合城市规划及安全法规的基础上,本着充分利用山地城市独有的立体地形的理念,创新停车场建设模式更好的解决了停车场建设与停车用地紧张的供需矛盾难题。各种停车场的创新建设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应慎重选择、比较,不仅仅要从停车选址、可用空间和构筑物、经济便捷等,更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出入方便因素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这样才能使这一新型城市设施型产业步入良好的循环之中,并能不断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周珂文.基于泊位共享的山地城市停车收费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2]胡星渝.论重庆市停车现状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7).

[3]李珍.长沙市中心区公共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闫恺宸,赵红霞.城市停车场规划设计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3):58-5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