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戏剧中肢体表达的认识

2017-10-16 17:19于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戏剧表演

于军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肢体表达课的体会,浅谈了对肢体表达的认识,并分析了肢体表达同舞蹈训练、形体课的区别,结合学到的四个部分内容指出肢体表达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对从事和爱好戏剧表演的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肢体表达;舞蹈训练;戏剧表演

2014年我有幸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修,有幸认识了魏亮老师,更有幸的是成为了她肢体表达课的一名学生。从事戏剧创作和表演20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到肢体表达课,之前我对此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一年来通过魏亮老师肢体课、铃木工作坊、西欧导演大师班学习以及肢体剧观摩等,我意识到肢体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比语言还要重要,就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提出过的一个公式一样: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如何用外在的肢体动作来带动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必将成为衡量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标准。目前肢体表达课在戏剧专业院校还属于实验探索阶段,并没有普及,相关资料不多,对我们新疆戏剧工作者更是知之甚少,对此,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来谈谈我对肢体表达概念的一点认识。

很多人一讲到肢体表达就会和舞蹈训练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上就有所差别。舞蹈有它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肢体形态的需求,它的训练目的和过程是为舞蹈最终在舞台上呈现时的特殊审美要求所设计的;而戏剧表演也有它独特的审美和身体需求,它的身体训练过程和目的是为符合戏剧表演作品最终在舞台上呈现的审美需求。目前对戏剧演员普遍采用简化舞蹈课来训练形体,这些训练是可以起到一些作用的,我个人认为也仅仅局限于对演员人体韧带的拉伸、肌肉能力的增强、节奏感的加深起到作用,就如体育训练、武术、跆拳道等身体训练一样的,我并非对此提出批判,只是觉得它并不是针对戏剧演员来的。其实每种门类的身体训练都能铸就该门类独特的身体气质和文化,戏剧演员更需要有他独特的身体气质和文化,因此对戏剧演员的身体训练也应该是有针对性并符合戏剧内涵所需要的独特训练。

首先戏剧是行动的艺术,主要外在方式是动作,用来呈现戏剧作品的基本工具是演员的身体,舞蹈也是动作的艺术,用来呈现舞蹈作品的工具也是舞蹈演員的身体,因此从外在来看肢体表达课的身体动作和舞蹈训练很像,但其内核是完全不一样的,如同样在模仿衣服的训练中,舞蹈可能注重的是肢体的形态和优美,而戏剧演员则要求不是形似而是内心的感受,遭到蹂躏时的痛苦、摇摆时的愉悦等等,这和舞蹈的要求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是形体课与肢体表达课的关系。形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所有有关身体的形态都属于形体。身体表达课也同样属于形体训练的范畴。但不同的是身体表达课是以如何运用身体准确的表达内心情感为主要训练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开发戏剧演员身体能量的一门课程,并非单纯的形体练习。魏亮老师将身体表达课分为四个部分:身体动作的开发、身体对抗力的运用、身体交流与感知、身体在戏剧中的想象与呈现。

身体动作的开发是相当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并不清楚你的身体到底有多大的能量,你真正的利用了多少,很多时候我们的表演大多集中到了台词和表情上,对肢体往往是忽视的,身体开发就是要充分的来挖掘自己的肢体潜力;身体对抗力的训练着重的是内在对抗力的训练,魏亮老师将丹田以上到胸部以下区域称之为动力球,它像发动机一样给予你身体动作的动力,同样一个动作,给予不同的对抗力40%、60%、100%,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由外向内影响到你的内心感知;未动情先动行,这是我对身体交流与感知的认识,我个人认为对情感的理解不是思维意识的强行理解而是身体动作的自然理解,只有肢体的正常真实反映,才会体现出你真实的情感;肢体的最终目的是在戏剧中呈现出来,外在肢体动作是为了准确表达内心情感而服务的,没有情感含义的支撑,动作是没有戏剧意义的,因此在设计动作时要抓住情感表达的核心,有效的进行身体呈现与控制。

其实外在肢体动作和内在情感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着的,外在的肢体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内心的情感,而内心的情感又支撑着外在的肢体动作,只有充分的把握内在情感和外在肢体,才能在舞台上表演的游刃有余,塑造出令人满意的人物。

特别感谢上海戏剧学院外聘老师魏亮的指导和帮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剧表演
浅论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论戏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浅析戏剧表演中的感觉艺术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