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存贷比及其取消影响效应研究综述

2017-10-16 00:41李晓��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6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李晓��

摘要:存贷比是银行监管部门调节信贷规模、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政策手段,对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存贷比取消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存贷比相关的国内文献,从信贷投放、流动性风险以及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从而进一步为我国取消存贷比后商业银行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存贷比存;贷比取消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46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为遏止商业银行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肆意扩大信贷规模、超负荷经营,银行业有关监管部门将存贷比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要指标于1995年被正式写入了《商业银行法》,其作为商业银行的法定监管指标已历时二十多年。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日趋多元化,该监管指标已然不能真实反映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其影响作用的局限性日益显现。

基于此,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并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这意味着,已沿用多年的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将终结。这一变革解除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制约,符合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的要求,同时加快了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步伐。

作为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的一项重要指标,存贷比的取消显然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管理、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产生积极深远影响。故亟待深入的研究,对此本文试图对我国银行业存贷比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概述,以资后续研究参考及借鉴。

2存贷比的相关研究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已完成,存贷比指标监管问题相对来说不够 重视。故国外学术界鲜少有学者直接对存贷比进行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投放和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等方面。将存贷比作为法定监管指标是中国的一个很有特色的本土化现象,而西方银行业很少将其纳入该监管指标体系。故本文着重从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存贷比限制政策,在有效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时,也大大削弱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就取消我国存贷比限制政策的影响效应而言,目前,国内学者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研究主要体现在流动性監管、宏观调控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等多方面。

2.1存贷比约束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简述

2.1.1存贷比的流动性监管作用

郭琪和彭江波(2012)根据山东省2009年第二季度—2012年第1季度数据,研究“以存定贷”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实证发现,当前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银行,其存贷比处于硬约束区间,而对大银行而言则处于软约束区间,可继续发挥其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作用。翟光宇(2013)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存贷比指标用以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效果。实证发现,我国存贷比指标与其他表征流动性的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存贷比能够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效果。黄金老(2013)表明存贷比指标未充分考虑存贷款的内在结构,风险敏感性不足。与此同时,无论是存贷比指标还是新引入的流动性覆盖率、净资金稳定比例这两个新指标,以上监管指标均跨越银行资产和负债两方,操作空间大,对应关系不稳定,故并不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管。

2.1.2存贷比的宏观调控作用

鲁政委(2012)表明存贷比是实现宏观政策调控和利率市场化的不可或缺因素,该监管指标直接抑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同时银行为稳住存款上浮存款利率,导致了资金成本的上升,进而阻碍了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丁倩(2013)讨论存贷比指标限制以及中央银行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存贷比监管指标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来调控信贷的效果不明显。李冀申(2013)分析存贷比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紧缩效应,并讨论存贷比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存贷比监管无法随经济形势而进行逆周期调整,其货币政策效应缺乏弹性。黄广明(2014)认为存贷比限制了信贷投放,从宏观调控角度上看,影响了短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值得注意的是,存贷比显然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新金融环境。

2.2取消存贷比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2.2.1取消存贷比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对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力度、信贷投放及资管业务三个方面,以下将对此分别展开相应的综述。

一是促进银行加大综合化经营力度。黄广明(2015)从信贷投放和新金融环境两个角度对存贷比监管指标产生了质疑,认为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符合银行经营环境变化的实际。有效的控制了经营成本,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李娟(2016)认为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有利于助推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力度的加大,缓解了资产错配现象、银行冲时点压力,以及扩大了银行的信贷规模,与此同时不良贷款率上升也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是扩大银行信贷投放。钟红涛(2015)通过分析存贷比监管取消对地方中小型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发现该重大举措释放了银行的信贷投放空间,增加了资产业务主动性;减轻了银行揽储的压力,可用同业负债替代一般性存款;王筝(2015)分析了存贷比监管变革对金融体系和单一银行的影响,认为存贷比限额的取消虽短期内产生的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该监管变革有望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促进银行主动负债规模的加大,将释放信贷规模受到严重制约的商业银行的压力,可从总体上扩大商业的银行放贷规模。蒋先玲(2016)等基于Monti-Klein模型研究取消存贷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取消存贷比对商业银行最优存款利率、最优贷款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有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最优贷款规模,同时缩小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从而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endprint

三是利于资管业务的发展。孟阳(2015)分析取消存贷比考核的影响,认为存贷比有利于熨平资金面,理论上有助于信贷投放,规范通道业务和非标业务,助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付强(2015)认为取消“存贷比”是顺应时势的选择,该指标取消将为银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银行可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拓展新的表内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以及各种表外业务,“以存定贷”、“存款立行”等经营管理思路必将逐步让位于更为科学、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党晶(2015)认为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逐步将表外融资业务回归到表内,助推商业银行依靠银行间市场弥补资金头寸,完善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行为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银行寄希望从当前的资产负债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资产风险定价、负债结构多元化的综合管理模式。

2.2.2取消存贷比与银行经营业绩

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商业银行灵活性增强,尤其是中小型商业银行,改变了以往“以存定贷”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于该监管改革实施得较晚,因此致力于取消存贷比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较为零散,数量有限。杨荣和张明(2015)认为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商业银行将优化自身资产配置结构,低息的信贷资产将逐渐被其他高息的信贷资产取代,扩大了净息差,进而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张海军(2016)探讨存贷比取消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存贷比取消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取消存贷比将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亦会造成银行风险的增加。马庆波(2016)基于财务会计的视角研究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删除对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表明,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之后,不但扩大了地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而且优化了银行的资产配置结构,同时银行的盈利空间也得以放大,最终使得银行利润表受益。

3结论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回顾、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取消了存贷比监管指标,故存贷比是中国的一个很有特色的本土化特征。国内对(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性监管、宏观调控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等多方面,从正向效应看,存贷比不仅可从微观层面发挥其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作用,也可从宏观层面调整货币供应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学术界普遍认为取消存贷比正当其时,此举将有助于扩大银行的信贷规模,促进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的发展,届时不良贷款率上升将导致银行风险的增加,对此提出了相应合理的意见。然而,现有存贷比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屈指可数,其中从实证层面针对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后商业银行的具体运作模式及经营绩效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郭琪,彭江波.“以存定贷”与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山东省例证[J].金融研究,2012,(12):165177.

[2]丁倩.存贷比限制对央行货币调控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2013,(2):6467.

[3]翟光宇.存貸比监管指标是否应该放松—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6):91101.

[4]李冀申.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以贷存比监管为例[J].新金融,2013,(9):1620.

[5]张海军.存贷比取消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79.

[6]李文泓,徐洁勤.改进存贷比监管 [J].中国金融,2014,(14):4042.

[7]唐双宁.取消存贷比改革正当时 [J].中国金融,2015,(18):3334.

[8]黄广明.存贷比政策调整的分析与应对[J].银行家,2015,(10):6263.

[9]钟红涛,刘俊. 后存贷比时代农商行转型发展之策[J].中国农村金融,2015,(16):5152.

[10]孟阳.取消存贷比考核的影响分析[J].北方金融,2015,(6):0305.

[11]王筝.存贷比监管变革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5,(10):2629.

[12]李娟.存贷比取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9):103104.

[13]杨荣,张明.没有存贷比,银行将会怎样?[J].中国金融,2015,(7):3639.

[14]张海军.存贷比取消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79.

[15]付强.取消“存贷比”顺应时势[J].银行家,2015:6264.

[16]马庆波.取消存贷比监管对地方中小银行影响分析—基于财务会计视角[J].时代金融,2016,(3):164165.

[17]蒋先玲.存贷比的取消对我国商业银行最优决策的影响—基于Konti-Klein模型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11):1517.

[18]陈国绪.存贷比约束下的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4):52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