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地方性的大型购物中心旅游吸引力研究

2017-10-17 08:43胡迎春赵亮祁潇潇任成好
关键词:旅游体验

胡迎春+赵亮+祁潇潇+任成好

摘 要:在全球化、商业化的共同影响下,"无地方"伴随着地方感的虚无和空间的不真实性的发展而产生。针对国内大型购物中心表现出的无地方性与吸引力共存的现象,以上海、北京国内两大一线城市的四家大型购物中心为案例地,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辅以实地观察方法,在回顾地方和无地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型购物中心游客体验的感知和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大型购物中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创造无地方性和增加吸引力的共同体,证实了当代无地方性的观点与景点体验的共生性。研究的成果不仅适用于大型购物中心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对城市旅游的开发与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型购物中心;无地方性;旅游吸引力;旅游体验;城市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7)04-0070-11

一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引擎。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许多城市都将全球化、现代化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这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显而易见的成果同时,又将城市套进了一个“无地方空间”的困境——城市被不断地翻新、重塑,文化传统意义的情境被消解,城市更多地成为具有影像和文化记号的消费中心[英]迈克·费瑟斯:《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02页。瑞尔夫在《地方与无地方》一书中创造性地使用“无地方”一词,他指出,现在城市的发展没有考虑到地方的意义,从而导致了地方主义和以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前工业社会为标志的地方和地方景观多样性正在削弱甚至消亡,到处都是标准化和相似的景观Relph E.Place and Placelessness,London:Pion,1976,pp.79-121.。

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是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代表,在交通、通讯技术、特别是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了空前发展,一直被国内外学者界定为人们日常消费活动的空间和场所陈永国:《超现代时期的空间非场所》,《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6—21页。霍普金斯认为购物中心的无地方性是由于它们相似的风格和无处不在的连锁店。卜瑞恩和哈里斯指出市场机制不断地将商场转变为同质化的城市景观OBrienL,HarrisF.Retailing:Shopping,society,space,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1991.。Cho和Kwon指出商场内到处充斥着国际品牌店、连锁餐厅和娱乐中心ChoJ.Business trends & ideas for 2010, 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biz/2010/11/127_59089.html.KwonM.COEX:everything for everyone,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art/2010/10/144_74994.html.。购物中心成为了無意义、无认同的“无地方空间”,但有趣的是,近年来,购物中心却日益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和休闲空间。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的城市环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转变,土地、资源、空间需求快速扩张,面对突如其来的环境、交通与空间发展压力,国内大部分城市出现了原有老城不堪重负、空间资源紧缺等实际问题。土地价值上涨、开发商追求高额的利润,这对于城市景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购物中心作为城市中举足轻重的公共建筑,其位置布局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变化而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伴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城市商业建筑进入了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房地产开发商兴建商业建筑,大型商业建筑蓬勃兴起,购物中心应运而生陈红宇:《国内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发展模式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位论文,2004年。

2000年以后,购物中心作为一种多功能综合性商业建筑,在中国商业建筑发展热潮中逐渐显现其巨大的魅力和竞争力。许多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西方文化也随之大量渗入国内。在这一过程中,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购物中心已经变成了受全球商业文化影响的现代城市空间。由于购物中心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观光游客及当地居民,许多跨国零售企业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在中国市场占有优势。截止到2016年一季度,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已开业购物中心3547家(不含港澳台),中国购物中心建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2016年一季度全国已开业购物中心数据盘点》,中商情报网,2016年4月22日,http://www.askci.com/news/dxf/20160422/83793774.shtml.。2015年,全国购物中心平均日客流量达到了46,984人次,环比2014年上升了11.02%。这一增长率,较2014年环比2013年6.50%的增长率上升了4.52个百分点《全国170家商场客流比拼!谁是2015“最高人气王”》 搜铺资讯,2016年4月1日, http://www.soupu.com/news/670254.,其中北京apm、北京国贸商城、上海环贸iapm、上海上港汇恒隆广场,这些购物中心日境外客流量为5万人以上。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体验和魅力吸引着人们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首先回顾了雷尔夫的地方与无地方理论,雷尔夫认为地方是融合人类和自然的秩序,是我们对世界直接经验的重要中心。地方不是由地理位置、景观和社区来界定的,是由人们对这一特定情境的体验和意义来界定的Relph E.Place and Placelessness,London:Pion,1976,pp.79-121.。这个观点对旅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把旅游体验的过程看成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空间变成了对旅游者个体而言具有特定意义的地方。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本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购物中心旅游者的体验和意义,这也响应了Selby,Hayllar,和Griffin“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旅游体验”Selby M, Hayllar B R,Griffin A R.The tourist experience of precincts.In B.Hayllar,T.Griffin,& D.Edwards (Eds.), City spaces -Tourist places:Urban tourism precincts.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2008,pp.183-201.的呼吁。本研究包括两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一是游客在描述购物中心体验时,是否有一些特征体现着无地方性。二是尽管具有典型的无地方性,但是购物中心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哪些?本研究力图从地方与无地方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微空间的意义建构和演变,以期丰富国内地方与无地方的理论与实证,也为转变中国“千城一面”、空间同质化等社会现象,提供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endprint

二 地方与无地方研究回顾

1947年美国地理学家赖特在《未知的土地:地理学中想象的地方》一文中首次提出“地方”的概念Wright J K.Terrae incognitae:The place of the imagination in geography.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47,37(1),pp.1-15.。1970年代以后,以段义孚和雷尔夫等为代表的人文地理学者重新将“地方”引入到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地方”和“地方意义”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热点周尚意、 唐顺英,、戴俊骋:《“地方”概念对人文地理学各分支意义的辨识》,《 人文地理》 2011年第6期,第10—13页。。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一书中指出:随着我们对空间认识的加深,并赋予其价值,致使本来混沌不分的空间变成了地方Richards G.Cultural Tourism: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New York:Haworth Hospitality,2007,pp.101.。雷尔夫批评当时对于行为和特殊问题的分析方式过于机械化、抽象化,将整个世界简化成一个结构和模型,忽视了人们日常体验的微妙性及重要性,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在进行环境和空间管理时还使用这种简化的结构和方法,他指出必须在人类行为的背景下锚定它的意义。之后,不同的学者对“地方”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流派和观点,虽然不同流派对于地方的概念解释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指一个地方所具有的特殊性,也即地方特殊的功能意义和主观的情感意义一起构成了地方的地方感蔡晓梅、 何瀚林:《广州市高星级酒店地方与无地方的建构及协商》,《地理学报》2016年第2期,第322—337页。然而“地方”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尤其是近代以来所产生的现代化导致的地方的规范化和地方意义的贬值。全球化进一步使真实性成为问题,同质化的地方发展趋势使得人们对地方认同弱化。无止境地移动空间很难让人对这些地方形成依恋,地方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无地方”和它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关于“无地方”的概念大多应用的是雷尔夫的解释。雷尔夫认为地方不是日常生活中能经历的独立且定义明确的实体,而是通过对比和其他地方的装饰、景观、仪式、常规表现、个人体验、关心而产生的感受。地方是一个多元的经历现象,是行为和意图的中心,它是“我们经历的有意义的事件的中心”。他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无地方”一词来形容已经成为抽象化的、历史的、不真实的地方。他指出,无地方,即对地方认同的弱化,地方的外观、内在感受和提供给外部的体验都大致相同,其发展根源的核心是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大众传播、大众文化、大型企业、中央集权、经济体制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低级趣味及技术的内涵相结合。他将无地方的来源归为两类,一是因现代化、标准化而人为建构的无地方;二是因战争、城市化等活动的破坏而由地方变成了无地方。他认为无地方的表现形式有:缺乏自主性(为游客而建的景观、娱乐区域、商业街区、迪士尼化、博物馆化、未来主义化)、规范标准化(工商发展用地、交通运输如机场、国际风格的建筑设计)、违反人文发展秩序(乡村工业化开发、摩天大楼、巨大城市、与文化无关的个体特征)、地方破坏(战争、挖穴埋葬、征地乱建)和暂时性、不稳定性(遭受连续重建的中心商务区、遗弃区域)Relph E.Place and Placelessness.London:Pion,1976,pp.79-121.。

同时,雷尔夫认为旅游是当代导致无地方性最具影响力的来源之一,本真性体验的丧失在旅游中最能体现。旅游景观具有Jackson J.B所提出的“缺乏自主性建筑”(即指那些故意针对外来者、观众、过路人和消费者而设计的建筑)的特点,这些建筑创造了“缺乏自主性的地方”,即虽然几乎没有人在这些地方居住和工作,却通过使用充满异国情调的装饰、花哨的颜色、不加选择地借用国际最流行的风格和名字,明确宣称是度假胜地或消费地的地方Jackon J B.Other-directed architecture in landscapes.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70,pp.64-65.。旅游的影響是同质化的,它产生的每一处影响都大致相同,包括旅游地方和区域景观的破坏,以及地方被常见的旅游建筑和人造景观甚至是伪地方代替。Mishan断言,旅游业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地开发那些静谧的、美丽的、拥有历史价值的地方,实际上正在不可逆转地摧毁它们Mishan E J.The Costs of Economic Growth.London:Staples Press,1967,pp.104.。持相同观点的学者Augé M.Non-places: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 modernity.London:Verso,1995.Thrift N.Us and them:re-imagining places, re-imagining identities // Mckay H,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London:Sage,1997,pp.160-210.Rowley J,Slack F.The retail experience in airport departure lounges:reaching for timelessness and placelessness.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9(16),pp.363-375.Warren S,Crouch D.Cultural contestation at Disneyland Paris.London:Routledge,1999.Mac Leod,N E.The placeless festival:Identity and place in the post-modern festival//Picard D.& Robinson M.,Festivals,tourism and social change.Clevedon,U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6,pp.222-237.引用如高速公路、商场、机场休息室、迪斯尼乐园和节事活动等旅游景点作为无地方性的例子。他们认为这些当代旅游景观并不反映当地的特征,而是代表封闭的商业空间中的现代化和虚幻的环境,反过来,这样的环境进一步提供给游客虚幻的体验和意义Nijman J.Cultur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identity of place:the reconstruction of Amsterdam.Ecumene,1999, 6(2),pp.146-164.。endprint

然而,后来许多学者对此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Meethan指出,旅游空间涵盖大量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符号性的元素来源于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体验MeethanK.Tourism in global society:Place,culture,consumption.Basingstoke:Palgrave,2002,pp.37.。Hollionshead认为,旅游系统不仅能够摧毁文化独特性,也具有提升当地空间价值的潜力Hollinshead K.[KG-*3]‘Worldmaking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ce and culture:the enlargement of Meethans analysis of tourism and global change//A teljevic I,Pritchard A,Morgan N.The critical turn in tourism studies:Innov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Amsterdam:Elsevier,2007,pp.165-193.。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卫指出,一些由大型传媒集团经营管理的娱乐商业中心项目是后现代模仿和历史重建的结合,目的是复制一个老城世界,以吸引城市旅游者的到来Davis S G.Space jam:media conglomerates build the entertainment city.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9,14(4), pp.435-459.。

由此可见,无地方给我们认识地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地方和相关内容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于无地方及其相关内容却鲜有提及,大型购物中心作为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是城市的景观和元素,也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同时其作为独立明确的场所和空间,影响着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

三 研究设计

(一)研究案例地选择

为了保证所选的案例地从所在城市、地理位置、经营规模、顾客数量及多样性、差异性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研究选取北京apm、北京国贸商城、上海环贸iapm、上海上港汇恒隆广场两地四家大型购物中心为案例地。北京、上海属于一线城市,经济文化繁荣,历史悠久,旅游业发达,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进行旅游、会展、修学以及寻根问祖等人士前来旅行。根据中商情报网,在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以207个已开业购物中心位列第一,北京以136个已开业购物中心位列第二《2016年一季度全国已开业购物中心数据盘点》,中商情报网, 2016年4月22日, http://www.askci.com/news/dxf/20160422/83793774.shtml.。四个购物中心都位于城市的中心或分支中心,连接地铁站,吸引大量的游客。每个购物中心都有各种各样的商店、餐馆、食品区、电影院、书店和大型超市。在购物中心的内部和外部,还有用于各种展会的区域。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辅之以实地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在复杂事件和敏感事件的数据搜集方面,以及在获得有关态度、价值、观点的详细信息方面极为有用,它不限制受访者完全遵循采访者先前的推理,可以要求受访者进一步阐明和详细叙述,这种补充式的追问将有助于获取深入广泛的信息[澳]盖尔·詹宁斯:《旅游研究方法》, 谢彦君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163页。研究辅以实地观察主要基于三个目的:一是对购物中心的整体情境进行考察,二是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关注与体验,三是使研究者成為“局内人”参与到无地方性的展演和吸引力的建构。

对四个案例地的半结构化访谈和实地观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内(2016年8月, 2016年10月)完成。按照立意抽样的原则选取外地游客、当地居民和店主三部分人群作为访谈对象。之所以将当地居民和店主纳入受访者范围,是在与游客的访谈过程中发现游客普遍认为,在他们光顾商场的过程中,观察店主和当地居民的行为是他们商场体验的一部分,故也将当地居民和店主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地点主要选择在休息区、美食广场、停车场、公交车站等受访者休息、聊天或等待朋友的地方(店主除外)。每一次采访结束后赠送给受访者一个小礼物(含中国元素)。共30位受访者,见表1,包括12名国际游客,13名国内游客,2名当地居民和3名店主。

研究问题的设置是基于购物商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无地方性的环境并且还对游客有吸引力这一现象展开的。受访者被要求描述他们的体验、思想、行为和意见,如表2。研究者同每一位受访者的访谈时间平均持续30分钟,所有的采访都有录音。

研究者亲历这项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来自于调查现象以及笔记所反应的内容,不是研究者的经验或判断。研究人员为了获得完整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分别反复多次听录音并将内容逐条记录,抽取、概要他们的体验;然后,研究者一起讨论解决分歧,这一过程导致了产生各种有意义的单位,描述了参与者体验的本质;最后,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元素之间的联系将所有的有意义的单位进行分类,产生各种聚类意义单元,基于雷尔夫的无地方性的表现形式确定共同的主题,把与主题不相关的,重复的或重叠的数据消除,揭示各主题所反应问题的本质。

四 大型购物中心体验

(一)大型购物中心无地方性的展演

研究发现,受访者在描述他们的商场体验和意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无地方性的特征,具体地说,与他们接受访谈的商场相比,参与者描述他们本国或本地区的商场与这个商场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集中在同质化的内饰,相同的跨国品牌,国际化的设置,类似的食物或者是外来文化。这些问题实际上体现了雷尔夫指出的“影响地方认同的结构和商业要素”Relph E.Place and Placelessness.London:Pion,1976,pp.79-121.。本研究从大众文化全球化以及大众文化商业化两个主题出发以反映受访者的体验和相关意义。endprint

1.大众文化全球化

文化学者Virilio指出,全球化时代,技术性力量将引发边界与地理界限的模糊弱化,以及地方的消亡Escobar A.Culture sits in places:Reflections on globalism and subaltern strategies of localization.Political Geography,2001,20(2), pp.139-174.。商场经营品牌和装饰风格,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的相似性等是许多受访者都提到的。印证了购物中心正在逐渐消失的地方特征,转而突显的无地方性。有受访者就谈到“……香港有的国际品牌基本这个商场都有啊,而且店面甚至比香港的还大,看起来很高大上。”(P16)。还有受访者表达了国贸与她的家乡伦敦的购物中心之间的相似性,“……,国贸真的很大,其他的我还没感觉到。商场里的服装品牌基本就是这些,每一季新品的陈列、包括导购人员的着装都比较相似,店内也都是灯光打得很亮,地面也都是这种大气整洁的风格,和机场差不多。”(P14)。

当问及受访者对城市旅游中体验当地文化方面的问题时,受访者无一例外地承认其重要性。如“到一个陌生城市旅游,体验当地文化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也算是旅行的目的吧,否则就相当于白来了。”(P13)。

当提到给外来游客提供几个体验当地文化的好去处的问题时,这位北京当地人给出的建议中提到了,“如果要感受當地文化,应该去不那么出名的地方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比如……。”(P3)。她并没有提到商场,这一观点证实了商场给人一种相似感,在这里游客无地方意识,无自我认同。

2.大众文化商业化

在采访北京国贸一家服装品牌店店主时,店主谈到她对购物中心趋向统一化发展的担忧与不解,“我在国贸工作了快10年,看着国贸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我已经在它身上找不到任何属于北京这座城市独有的东西或者说印记了。……。”(P7)。

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购物中心缺乏当地文化内涵。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文化不感兴趣。如“我对文化不感兴趣,我出来旅行就是为了娱乐、满足好奇、来国贸就是为了购物和寻找快乐。”(P1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区房价激增,土地所有者为获取更多的利润,中心商务区成为被不断地租售给能获得最大利润的消费用地。在上海环贸iapm商场遇到的这位本地居民提到,“这片地90年代的时候是襄阳路市场,很热闹。……”(P18)。这种土地用途的变更、转换,也印证了商场的无地方性。

就像大卫所声称的,企业试图寻找一些新的个体、心灵和文化空间来渗入Davis S G.Space jam:media conglomerates build the entertainment city.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9,14(4), pp.435-459.。从这层意义来讲,当代的许多文化是为了产生娱乐而不是高雅艺术,是为了标准化而不是个性化,是为了商业化而不是社区化Oswell D.Culture and society,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studies.London:Sage,2006,pp.246.。

(二)购物中心吸引力的建构

理解为什么商场体验具有明显的无地方特征,却不断地在吸引游客的原因是复杂的。当问及受访者他们在商场里都做些什么时,大多数人会回答说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尽管如此,受访者还是给出了一些与商场吸引力有关的原因,如最新的时尚潮流,消磨时间,休闲游憩空间,可预测性(熟悉性、安全感),有名气,城市地标之一,交通便利等等。总结这些原因可以得出三个主题:城市当代真实性、消费空间本身和公共休闲空间。

1.城市当代真实性

购物中心作为城市国际化进程的主要物质形态之一,直接体现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在问到游客今天在商场做了什么活动时,受访者给出的答案体现了当代的真实性这一特征。如意大利的一名游客就提到:“……这个商场很棒,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所有你需要的,我很享受在这的一天。”(P5)。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许多旅游景点,包括博物馆和游乐园都是只为游客设计的,相比而言,来商场的大部分本地居民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如购物、吃饭或者约会朋友等。因此购物中心是游客与当地居民共享的地方。正如两位被访者提到的,他们来商场的主要目的是看商场里的当地人如何消费,“……体验一下当地人实际生活中穿的、吃的,他们实际购物的地方。”(P17)。和“……会遇到很多当地人采购生活物品,看她们买什么,有合适的、在家买不到的东西就可以买点,吃的用的都有。”(P25)。一位韩国受访者是这样描述的,“我看到很多中国人在我们韩国餐厅里吃东西,而且商场里有很多韩式餐厅,但是味道和韩国本土还是有差别的。”(P21)。

他们希望体验“真正的”北京、上海和“正宗的”中国,虽然他们对于真正的和正宗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可以肯定的是,真实性是受访者所要追求的东西。购物中心不仅从外观装饰体现当地的经济水平,也从内部诸如商场里当地人购物的基本形态体现当时当地的真实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许多商场建筑本身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两名国内游客在他们的描述中都表达了这种感知。“……上海新的地标建筑……。”(P22);“淮海路、南京路好有名气,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P20)。

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发程度,致使商场的活动、细节有所差别。作为大众关注的空间,近些年它也逐渐成为前沿、潮流的标志和符号,品牌的推广活动基本都会选择在国际性的购物中心举办。一名受访者提到;“国贸最吸引我的就是能在这看到很多大牌子的新品,而且经常有一些品牌活动……。”(P10)。endprint

一些幼童母亲认为购物中心的环境是家庭无法提供的,让孩子得到成长和锻炼是来到这里的主要目的。如“……,这种大城市的商场都非常的现代化,紧接国际前沿,……主要还是带孩子看看新奇的东西,长见识。”(P8)。“国贸商场里的设施都非常现代化,……小朋友很好奇,也让孩子开眼界。”(P7)。

因此,购物可能是最容易体验本土文化独特性的方式Hsieh A,Chang J.Shopping and tourist night markets in Taiwan.Tourism Management,2006,27(1),pp.138-145.,正如大卫断言的,地方认同不是空间造就人们,而是人们造就空间Davis S G.Space jam:media conglomerates build the entertainment city.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99, 14(4),pp.435-459.。本研究中发现,购物中心可以创造和定位本地发展真实性、可靠性,许多受访者把购物中心都看成是一个体验当地真实性的地方,不像其他传统的旅游景点只是供游客欣赏这个城市的历史和过去。

2.消费空间本身

[JP3]消费空间作为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owlby R.Just Looking:Consumer Culture in Dreiser,Gissing,and Zola.New York:Methuen,1985,pp.9-23.。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最本质的体现,商业空间成为了当代城市空间中最能体现“日常生活”意义的空间章丹音,朱钟炎:《 从“非场所”到“场所”——以上海月星·环球港的商业空间生产为例》,《住宅科技》2014年第3期,第1—5页。

大型购物中心是一个可以提供多方面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设施。大多数受访者都分享了商场满足需求的吸引力。“我们就是来吃饭的,……。”(P3);“来看电影,……。”(P2);“……中午过来喝杯咖啡避避暑消磨时间。”(P5)。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体验的重要环节,顾客在设定的购物场所和人员服务中,能更近地接触、感受旅游地文化和人文内涵,同时搜寻和讨价还价的行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旅游经历,因而旅游购物体验受到顾客的喜爱黄鹂、李启庚、贾国庆:《旅游购物体验要素对顾客价值及其满意和购买意向的影响》,《旅游学刊》,2009第第2期,第41—45页。很多旅游者在城市旅游的过程中,选择购物中心來购买旅游纪念品。如“……这里有大型超市,东西还不会有假。就特意过来买一些特产回去。”(P23)。

很多学者提倡从多元的角度来看待无地方空间,提出虽然地方同质化的设计使我们的建筑环境失去了区域性和地方性Merriman P.Driving places Marc Auge,non-places,and the geographies of Englands M1 motorway.Theory,Culture & Society,2004,21(4/5), pp.145-167.,但这些相似的环境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满意感Kupfer J H.Mobility,portability,and placelessnes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2007,pp.25-42.,顾客在这里既安全又熟悉。采访中的两位游客就表达了这种感知,“……这里有自己熟悉和习惯的咖啡品牌……。在这让我觉得非常有安全感。”(P26);“……逛起来比较熟悉,不陌生。”(P7)。

政治地理学家Agnew指出地方是由区位、场所和地方感三个元素构成的Agnew J.Space and place//Agnew J,Livingstone DN.The SAGE Handbook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la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2011,pp.316-330.。商场作为消费盈利空间,其区位的选定不是地方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受制于现代技术的规划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但也有一些受访者都在采访中提到商场的地理位置是吸引他们前来参观的因素之一,如“这个商场(北京apm)在王府井,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很多外地游客都会过来。”(P1)。

3.公共休闲空间

很多受访者在分享商场本身所提供的功能时,提到商场是一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不必考虑身体和金钱的问题而自由地闲逛。如“我觉得商场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提供休闲区域……。”(P24)。购物中心具有景观美学吸引、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文化吸引等优势,是融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化、多样化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是城市中功能最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罗建兰:《城市购物中心休闲功能的研究》,南昌,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学位论文,2007年。作为公共空间,商场应该在设计上和文化上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正如高斯建议的,商场应该在设计和潜在功能上提供部分公众感兴趣的设施,如休息区、免费卫生间、免费活动等以增强它们作为公共休闲空间的形象Goss J.The magic of the mall:form and function in the retail built environment.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93(83),pp.18-47.。

场所包含暂停和休憩以及身在其中,移动中的每个暂停和休憩,都可能会使场所变成地方Tuan Yifu.Space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77,pp.19-33.。很多受访者都将购物中心作为一个地方来暂停和休憩,如“……我也不是必须要在这花钱才能看,最重要的是现在外面这么热,商场里有空调,很舒服,还有吸引我的东西可以看。”(P6);“我们可以在商场里解决生活中的必要的小麻烦,而且不必为是否需要花钱担忧。那里有免费的卫生间可以使用……”(P30)。endprint

此外,商场的所有者越来越多地利用打造公共休闲空间作为企业的营销手段和策略。在观察中发现,几乎商场里都有公共休闲空间的特征,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他们享受这样的环境,就像露天广场和公园,一些参与者说这就是为了社交不是为了购物。如“我不是来这里逛街买东西,只是在等我的中国朋友。”(P4);“晚上了,其他的地方都关门了,就过来逛逛,没什么目的,消磨时间。”(P28)。

商场创造了一个预设的环境,使人们逃离了危险、混乱和噪音的困扰。受访者认为商场体验就是商场所在城市功能的一部分,而不是从城市分离出去一个空间让人们去消费。

五 结论

1.大型购物中心是一个创造无地方性与增加吸引力的矛盾体与共生体。一方面在全球化、商业化及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大型购物中心从外在的建设形式、装修设计风格到内在的管理模式都呈现出同质化、标准化、缺乏自主性,违反当地人文发展秩序和不稳定、暂时性的特点,进而导致了游客弱化的空间感知和地方认同;而另一方面大型购物中心基于其空间属性和功能属性又产生了自身的特性,如体现城市当代的真实性、空间本身的消费性和休闲性。

2.随着时间的发展,购物中心的地方认同感能够通过本真性演化的过程被重新定义,如受访者所描述的,尽管商场是全球化的、商业化的、无地方的环境,但同样体现了城市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本真性和可靠性。根据受访者的描述发现,大型购物中心已经变成一个不受地域限制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各种跨国品牌、国际化的连锁店、媒體技术和旅游是普遍存在的。Melanie Smith认为,“无地方”这个术语是有争议的或者说是不存在的,在人文地理学的语境下,每一个空间或多或少都会有可感知的或者从属于集体或个人的意义,正是这些意义将空间变成了地方Richards G.Cultural Tourism: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New York:Haworth Hospitality,2007,pp.101.;Stephanie Kozak也提出,现代性和同质化不会形成无地方,商业化和移动性的地方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为由于商业活动和功能依赖,在这些空间中也会产生社会交互和地方依恋Kozak S.Home away from home:Meanings of the American Truckstop.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2012,29(3), pp.293-313.。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研究扩展了雷尔夫关于无地方的观点,分析了“全球化地方感”钱俊希、钱丽芸、朱竑:《“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人文地理》2011年第6期,第40—44页。的可能性。

3.当前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购物中心本身的开发与管理,也对城市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首先,城市旅游吸引物不仅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对当地居民也应该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吸引多样化的游客。城市旅游吸引物的地方性应该能够体现城市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方面,无论是植根于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力量所构建的;其次,最成功的城市旅游吸引物要有自己的意义,这就需要了解游客是如何感知和体验这个空间的。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城市本身应该是可以消费的产品,尽管购物中心是个商业场所,但却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对于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拜访的空间需求,在这个空间中,游客可以消费这个空间本身的象征形象;第三,要推进城市旅游背景下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所有的产业都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旅游吸引物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方面。城市应有自己的传统、价值观,这些都来自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积累,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不能让当地居民自由地表达感情、观点和激情就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体验
基于ASEB管理的东钱湖历史文化旅游体验的研究
基于ASEB管理的东钱湖历史文化旅游体验的研究
成都妈妈农庄游客参与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感知与意向性
智慧旅游背景下陕西省提升旅游体验途径探讨
旅游体验层次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旅游现象的一个假说:基于拉格朗日点
感知价值视角下体育节庆旅游体验研究
近5年国内期刊旅游体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