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传神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2017-10-17 18:47王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物画山水画

王洁

摘 要:受社会背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艺术逐渐走向自觉的时期,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山水画也渐渐独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受当时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这一理论最开始是针对人物画领域而言的,而后慢慢渗透到山水画领域。以下文章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顾恺之的传神理论;传神理论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传神理论在近现代中国画多元化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神理论;人物画;山水画

一、顾恺之的传神理论

顾恺之在绘画和理论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著作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这三篇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画论,其中就提出了绘画重在“传神”“写神”“以形写神”的艺术观念。

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在满足外表的相似的基础上,再提出“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应用。在顾恺之看来传神必须先重形。顾恺之的理论把中国传统绘画论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在后世也得到了很大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绘画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理。

二、传神理论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

(一)传神理论的概述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理论”,这个理论最早是针对绘画的主流人物画提出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传神理论”被每个朝代艺术家加以继承和发展,对各个绘画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传神理论对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影响

受顾恺之的“传神理论”直接影响,这个时期的很多画家都主动把“传神”作为艺术的最高品评准则。包括陆探微、张僧繇等大师。而后南齐的谢赫在顾恺之的“传神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他在著作的《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气韵生动”可以说基本上是对顾恺之传神理论的一个继承和发展,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理论中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是指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而后通过继承和发展,这个理论,被用于山水和花鸟等绘画领域,不再单单用于人物画。

宗炳、王微提出把“传神论”运用到山水画中。而后,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提出了山水画“畅神”的观点,即绘画作品给人的愉悦和享受。山水画家寄情于大自然,创作出好的作品。而观赏者,感受创作者的感情和作品中的神韵,使精神愉悦,达到畅神的目的。而后王微在所著《叙画》一书中写了山水写生的方法,写生并不是对自然风景进行简单的描述,而要追求景物的内在,从而创作出带有生命力的作品。王微和宗炳的观点都是山水画写生能够含有充足的主体思想观念和精神指向。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进程。

(三)传神理论对隋唐绘画的影响

隋唐时代的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都与南朝的人物画家张僧繇有师承关系,他们把学到的加以发展,将中国绘画推向新的高峰。阎立本继承并发展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美学基础。吴道子在用笔技法上创造了属于自己艺术风格的“莼菜条”式描法。他所画的衣带如风吹拂,笔势圆转,所以有“吴带当风”之称。在隋代及初唐山水画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再只出现于人物画的背景当中。如唐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的青绿山水和王维的水墨山水。中国山水画到唐代终于进入了一个灿烂的局面。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的“传神”和谢赫的“六法”作了深一步的探讨与阐述。同时在对形神的认识上也有新的发展:“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就是绘画前的“胸有成竹” 落笔后的“守其神,专其一”。这对后人的绘画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传神理论对五代两宋绘画的影响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绘画却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不过也没有完全摆脱唐代艺术的世俗倾向。主要画家有顾闳中、周文矩等。北宋时期思潮活跃、士大夫墨戏之风盛行,出现了梁楷、法常等“减笔”水墨人物画家。梁楷的典型作品《泼墨仙人图》画面人物飘逸自在,超凡脱俗,形象夸张,笔墨放纵,墨气袭人,让人回味无穷。他在表现手法上的大胆突破丰富了传统的绘画技巧。同时花鸟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五代的大师徐熙、黄筌还有稍后黄派的继承者崔白、赵佶等。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形象生动逼真,刻画精细准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代荊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图真”。阐述了何谓“真”的同时也区分了“真”与“似”的区别,还指出画家应该正确地真实地由表及里地反映大自然的生命力,而不是简单的以“似”作为审美标准,是中国山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到了宋代李成,范宽都与荆浩的山水画有师承关系,都是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李成的空旷深远和范宽的雄伟,代表了宋代初期的绘画风格,开阔了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前景。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达到艺术发展的高峰,影响着后朝元、明、清众多山水画家。

(五)传神理论对元明清绘画的影响

受时代背景影响,元代文人画日趋成熟,以赵孟頫为开端,元四家继其后,强调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追求笔墨游戏等绘画观念形成了元代绘画的主流意识,并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文人画的发展。明清两代人物花鸟画家有陈淳、徐渭、陈洪绶、沈周、八大等。其中徐渭的《墨葡萄图轴》用墨干湿相宜,重气韵,不追求形似。这是典型的文人画特征。还有陈洪绶的人物画用笔概括,人物夸张变形,而形象又逼真生动,显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山水画方面,元代画家倪瓒提出在绘画理论方面主张作品表现画家的“逸气”,重视主观情绪的抒发,反对刻意、求形似。文人画已由宋代的重理法,转为重笔墨情趣。倪瓒的这种状态,可以说对文人画走向艺术本体道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他提出画论的意义在于继承元文人画的基础上,对文人画的内涵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更全面的认识和总结。到了明末清初,石涛提出“不似似之”的美学理念,当然这种理念与之前人大同小异。石涛的山水画代表着清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至此,关于绘画中“形”“神”关系的探讨一直延伸到现在。endprint

三、传神理论在近现代中国画多元化背景下的

继承与发展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形成了具有中国味的绘画语言。特别是从唐代王维开创文人水墨画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发展历程。到今天,仍然具有不竭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发展潜能。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重传神、重文人的抒情达意。在近现代背景的烘托下从传统逐步走向创新,在这个绘画历程上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画家。

在人物花鸟画方面画家刘文西、周思聪、齐白石等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周思聪的《儿戏图册》成功地借助速写的灵动、写意画的笔墨、儿童画的稚趣,形成独特的笔墨语言。花鸟画家齐白石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实是表达中国画的一种写意精神,一种绘画语言。似是作画者对事物的直观表达,不似是因为加入了作者的自己情感,也只有這样才创作出有具生命力的作品。

山水画方面有黄宾虹、李可染等,他们在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作品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显著的绘画特色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中国画在传统中创新在近现代背景的烘托下从传统逐步走向创新,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中寻求与现代的融合。

四、结语

综观中国的绘画理论,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齐白石的“似与不似”,都表明了后世对前人理论的认可和推崇,我国历代的画论的不断演变和提升,都没有离开“形”和“神”的问题,可以说,后世所提出的那些画论都没有脱离“传神论”这一美学理论,都是在“传神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传神论”对后世乃至现代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福顺.中国美术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4]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张强.国画现代形态[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6]陈浩.中国绘画文化观[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韩刚.谢赫“六法”义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画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纸巾山水画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自启中国画——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