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在乌海市基层党建中的实践与启示

2017-10-17 19:12刘潇
办公室业务 2017年9期
关键词:乌海市协商民主党建

刘潇

【摘要】基层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乌海地区实际,对协商民主在基层党建中运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力求探索出协商民主在基层党建中的最大价值,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提供有益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乌海市;协商民主;基层;党建

近年来,乌海市高度重視基层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任务要求,坚持“科学化引领、区域化组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在建立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将“党建+”的理念与协商民主相结合,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以基层协商民主为有效载体,结合地区实际,发展广泛、多层、实用、社会化的基层协商民主,既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引领作用,又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完善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制度机制,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基础。

一、具体做法

(一)推进镇(街道)民主协商,积极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上下功夫。明确镇(街道)党工委是议事代表审核把关的责任主体,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对居民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公共设施以及可能影响居民安全的矛盾冲突等进行议事协商。一是确定协商主体。涉及社区公共事务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涉及两个以上社区的重要事项,单靠某一社区无法开展协商时,由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开展协商。人口较多的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在村(社区)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居民进行协商。建立由街道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党组织书记、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网格管理员队伍,及时收集掌握社情民意,分类上报办事处解决,不能解决的,以信息的形式报送区政府办公室,通过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二是拓宽协商内容。镇(街道)把改善民生、整治环境等群众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作为重点,放到优先协商的重要位置。如:海达一二街坊道路常年坑洼,居民出行困难,为此,新华西街道以“创城”为契机,对道路硬化、立面装修进行协商,通过征求居民意见,对海达一二街坊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美化了周围环境,受到居民的一直好评。三是拓宽协商形式。结合“五步”工作法、“两代表一委员”、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深入“访民情、知民意、解民难”;利用民情恳谈日、社区警务室开放日、居民论坛、妇女之家等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通过广泛协商,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谈心事、解心结。如通过发放社区民情联系片,记录民情日记,建立在职社区党员交流群,畅通了议题收集渠道,使居民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二)推进村(社区)民主协商,积极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上出实招。为探索民主协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有效结合,把协商民主建设向村(社区)延伸,推进多层次协商民主的开展,乌海市在全市的社区和自然村都建立了基层协商室,并以协商室为载体,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五步工作法”“十个全覆盖”工程、“心系搬迁户、心暖百姓心行动”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了居民的好评。一方面,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促进了问题解决。通过开展“五步工作法”,村(社区)人员将民主协商会议“搬”到小区、庭院以及居民家中,对于群众所提问题,能当面协商解决的当面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逐级上报协商解决,真正实现了服务居民零距离。另一方面,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社会稳定基础。村(社区)人员深入到居民群众中开展协商服务,通过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和协商,令村(居)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员、干部走下去带来的新变化,群众有难事第一时间向村(社区)反映,村(社区)第一时间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大量的社会矛盾在基层化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协商,积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下好棋”。乌海市紧密联系企业受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影响的实际情况,积极将停产、半停产企业所属党员纳入就近企业、园区或街道(镇)、社区(村)党组织管理。通过选派、培训党建工作联络员等途径,鼓励重组企业、新建企业同步组建党组织。用党建领航,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引导驻市企业认真贯彻遵守法律法规、关爱职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是由劳动保障、工会及工商业联合会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对企业集体合同的签订、执行等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和监督,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并坚持把稳定就业岗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女职工权益保护作为协商重点,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共同开展。二是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建立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基层组织体系,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采集辖区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基本信息。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基层组织网络,协助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时化解劳资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下转第38页)(上接第22页)

(四)探索社会组织民主协商,积极在发挥凝心聚力功能上再加码。社会组织在公共领域重塑、社会资本积累、公民社会成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乌海市重视基层商会、行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建设,积极建立商圈党支部、协会党支部等特色型党组织,系统谋划推进社会组织民主协商工作,引领发挥好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成立民情理事会,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民主协商、平等议事,作出的决定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形成最大的认同点。如:万达广场10万伏变电站原计划在新华西街道居民区修建,但周边居民不同意该修建方案,居民情绪比较激动。为此,新华西街道民情理事会发挥协商民主建设的作用,从居民区选代表,街道协调电业、城建等部门,通过多次协商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圆满解决了此事。目前,该区已吸收工商联(商会)会员300家(人),成立手工艺术品商会、煤焦商会、区葡萄协会、会展协会等各类协会14家。

二、经验启示

基层协商民主涉及乡镇和街道、行政村和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乌海市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经验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乌海市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找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协商民主发展中的功能与定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量。基层党组织始终是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通过基层党建来统合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党的基层民主引领能力,准确把握协商民主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形成了协商民主的强大合力。乌海市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三个层面协商民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基层党组织自觉发挥引领功能,一方面,加强对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协商民主理论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对群众协商民主意识的培养,让广大基层群众掌握协商民主的运作规则和要求,准确把握协商民主的精神实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

(三)注重协商成果的运用。检验协商民主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协商成果的有效落实。乌海市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协商成果的运用,以居民的满意度为标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督促协商成果的贯彻落实,通过协商成果的转化,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学术月刊,2003(4).

[2]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价值[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3).

[3]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中国深化改革的新路向新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乌海市协商民主党建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乌海市2020年6月18—19日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乌海市空气质量分析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