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7-10-18 03:09王海涛方丽丽谭占国刘晓璟谷永娟杜鹃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醒脑针法急性期

王海涛,方丽丽,谭占国,刘晓璟,谷永娟,杜鹃

(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漯河 462000)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王海涛,方丽丽,谭占国,刘晓璟,谷永娟,杜鹃

(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漯河 46200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注射液进行治疗,依达拉奉30 mg,纤溶酶200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星期5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星期。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血清CRP和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水平降低,LOTCA评分、BI评分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SS水平较低,LOTCA评分、BI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以及14 d血清CRP和NO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

针刺;醒脑开窍针法;脑梗死;NIHSS评分;LOTCA评分;Barthel指数;CSS评分;针药并用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以及缺氧等多种原因所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等临床表现[1],伴有肢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语言功能障碍,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以及患病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脑梗死急性期是神经功能康复的关键时期[2],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对患者日后的康复影响重大。临床治疗此期间的脑梗死患者一般根据脑部的病变程度予以抗凝、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以及改善脑营养代谢等序贯治疗方案[3],虽然上述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大。中医学认为,本病隶属于“中风”范畴,由于风邪乘虚入中,风寒侵袭,风痰瘀阻,经络阻滞为标;气血亏虚,肾脏阴阳失调为本。曾有研究人员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具有显著疗效[4]。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首先提出及创立用于治疗中风病的主要针刺方法,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了“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5]的治疗原则。醒脑开窍针法是区别于传统取穴和针刺方法不同的一种以阴经和督脉为主选穴法,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近年来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本试验就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 40~70岁,平均年龄(56±7)岁;病程 19~50 h,平均病程(34.02±4.02)h。对照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 40~70岁,平均年龄(56±7)岁;病程 19~50 h,平均病程(33.82±3.97)h。两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以及《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7]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经核磁共振成像、CT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大脑半球区域梗死病灶,均未接受其他治疗;②发病时间5 d内,出现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乏力及言语不利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③对本方案有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批准。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脑外伤、脑出血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合并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②由于肿瘤、血液疾病等非脑血管疾病原因诱发继发性脑梗死患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④伴有炎症、创伤,恶性肿瘤、传染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患;⑤对针刺以及电刺激不耐受患者,存在脑卒中后遗症。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参考《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8],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注射液进行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规格为20 mL:30 mg,生产批号20151107,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30 mg,注射用纤溶酶(规格为100单位,生产批号G161205,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患侧三阴交。首针刺内关,垂直进针,深度为0.5~1.0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针1 min;再针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进针,深度为 0.3~0.5寸,予以重雀啄法,以眼眶湿润或流泪最佳;再针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针刺,与皮肤呈 45°角斜刺,深度为1.0~1.5寸,行提插补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宜。辅穴取患侧极泉、尺泽、委中。极泉垂直刺入1.0~1.5寸,行提插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宜;患者屈肘120°,针刺尺泽,刺入1.0寸,行提插泻法,以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宜;最后患者仰卧位直腿抬高针刺委中,垂直刺入0.5~1.0寸,行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宜。每日1次,每星期5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2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临床疗效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总分变化情况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标准进行评定。

治愈:治疗后 NIHSS评分降低≥90%,患者能够自理。

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未超过90%,≥46%,患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能够扶杖行走。

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未超过46%,≥18%,患者生活部分能够自理。

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均未改变或加重,NIHSS评分未降低甚至增加。

3.1.2 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评价[10]

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LOTCA)中文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采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 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采用 Fugl-Mer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情况。

3.1.3 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一氧化氮测定

于治疗后1 d、3 d、7 d以及14 d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3 mL,置于含有肝素的抗凝管内, 3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密封保存,置于-80℃冰柜内保存待用,试剂盒由上海吉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

3.1.4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参考《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11]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法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详见表1。

3.3.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CSS评分水平降低,LOTCA评分、BI评分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SS水平较低,LOTCA评分、BI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3.3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CRP以及NO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1 d、3 d、7 d以及14 d血清CRP以及NO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4 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发生1例轻微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2/32);试验组发生1例头晕,1例轻微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38%(3/32),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后均自行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LOTCA评分 CSS评分 BI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上肢) 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试验组 32 治疗前 49.82±5.92 23.29±2.83 25.93±3.39 26.83±3.19 14.93±1.82治疗后 82.93±9.821)2)10.02±1.321)2)54.92±6.381)2) 45.02±5.731)2) 25.93±3.071)2)对照组 32 治疗前 50.02±5.89 23.44±2.90 25.49±3.40 26.70±3.20 15.28±1.89治疗后 73.82±8.671) 15.20±1.871) 40.28±5.891) 38.92±4.321) 21.38±2.521)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RP以及NO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RP以及NO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时间点 CRP(ng/mL) NO(μmol)治疗后1 d 18.28±2.531) 11.29±1.651)试验组(32例)治疗后3 d 12.11±1.541) 9.82±1.221)治疗后7 d 7.34±0.891) 8.82±1.021)治疗后14 d 4.08±0.561) 7.67±0.981)治疗后1 d 20.70±2.98 14.03±1.92对照组(32例)治疗后3 d 14.10±1.87 13.83±1.77治疗后7 d 10.18±1.32 12.09±1.55治疗后14 d 8.07±0.92 10.28±1.72

4 讨论

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超过60岁的老年人多发,并有年轻化趋势[12]。超过50%脑梗死患者存在肢体、语言及吞咽等功能障碍,我国年患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高达 200多万人[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其本人以及家庭带来精神以及经济负担。临床治疗本病以西药为主,依达拉奉是常用的脑保护剂,研究显示,本品能够缓解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大鼠模型,能够抑制脑水肿以及脑梗死的进展[14],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临床症状。但是本品应用会出现诸多毒副反应。随着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逐渐深入,临床治疗呈现多样化、综合化,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治疗具有整体、多靶点治疗等优势,能够显著改善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以内伤积损为基础,复因劳逸过度、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诱发,导致脏腑阴阳失调,肝阳暴亢,内风旋动,横穿经脉,血随气逆,蒙蔽神窍;日久则气血涣散,筋肉失养,经脉阻滞,肢体痿软废用,继而导致中风后遗症。我们认为醒脑开窍针法介入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醒脑开窍针法中以内关及水沟为主穴,重“开窍启闭调神”,从而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同时选用三阴交以滋补肝肾,补精填髓,合“上实由于下虚”;辅穴应用极泉、委中、尺泽以达疏通经络的目的,各穴配合达通调元神、理气行血、通经活络的目的,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法对中风后遗症有良好效果[15-16]。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法能够明显改善大脑血液动力学,增加脑部血流量,从而缓解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脑梗死后血液的黏滞程度[17]。我们研究证实,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提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LOTCA评分分别从定向、知觉、视觉以及思维 4个方面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国内外文献表明,LOTCA评分应用于脑外伤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效度以及可信度[18]。CSS评分作为衡量急性期末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提示患者急性期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被用于评定脑卒中患者、骨折患者以及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是由瑞典学者Fugl-Meye设计出的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从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 5个方面,专用于脑卒中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评定,其信度、结构效度较高[19]。我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 CSS水平较低,LOTCA评分、BI评分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醒脑开窍针法能够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与柳晓莉等[20]对 6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抑制神经功能受损。

研究发现大量自由基产生、细胞内钙离子平衡失调和严重酸中毒是导致脑梗死的三大机制[21],且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对后期脑神经修复具有显著优势。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脑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反应同时也是导致脑梗死的关键机制。C反应蛋白是临床常用的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出现感染以及组织受损时,血内CRP水平迅速提高。CRP属于自身免疫调理素,能够清除凋亡细胞,以抑制机体对自身抗原免疫应答,是评价炎症状态以及炎症反应的治疗效果[22],脑梗死发生后 CRP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比[23]。NO是重要的分子信使,在体内广泛分布,其水平升高能够产生神经保护以及神经损伤的双重作用,脑梗死患者常出现过量的NO能够诱发严重的神经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血清 NO含量和脑内 NO变化基本一致,能够反映脑缺血后再灌注期,产生复杂的毒性机制加重缺血机制,可能会诱发严重的脑死亡[24]。我们研究显示,治疗后1 d、3 d、7 d以及14 d血清CRP以及NO水平较低。提示醒脑开窍针法能够下调脑梗死急性期患者CRP以及NO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同时本方案安全可靠,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理想方案,适宜临床应用。

[1]王晓涛.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591.

[2]王立志,邓宇平,李博生.脑梗死急性期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8-11.

[3]闫喜格,张淑娟,路峰,等.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1329-1331.

[4]段丽丽,段建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西医急救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334-335.

[5]陈璋莲,倪光夏.“醒脑开窍针法”临床应用新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3,30(12):765-768.

[6]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J].中华精神科杂志,1988,21(1):60.

[7]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等.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8]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9-130.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0-211.

[10]董强,吴笃初,吕传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研究--193例资料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8(3):189-191.

[11]张传海,沈召红,邱少慧.临床药物不良反应[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89-91.

[12]赵晓芸,陈冬琴.发病部位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4):59-60.

[13]魏霞,潘红,姚旋,等.外源性硫化氢通过抑制闭合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和脑损伤[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5,23(12):893-898.

[14]梁起保,石会娟,邹玉安,等.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神经药理学报,2010,27(6):7-10.

[15]连建平,乔绕英.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4):82-83.

[16]王辉,陈兴金.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46例[J].中医研究,1997,10(4):44-45.

[17]文奎,朱和材,袁浩,等.醒脑开窍针法不同应用时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6):2875-2878.

[18]燕铁斌,马超,郭友华,等.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简体中文版)的效度及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2):81-84.

[19]毕素清,瓮长水.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客观依据: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的信度和同时效度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31):6822-6823.

[20]柳晓莉,李卫华.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纤溶酶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内科,2016,11(4):525-528.

[21]方帜,薛波,刘龙洲,等.细胞内自由基的类型及产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20-22.

[22]韩杨,崔天盆,程贵莲,等.C反应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1):876-878.

[23]王淑琴,左俊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42-43.

[24]石会娟,梁起保,薛茜,等.康脑液2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NO、NOS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56-1258.

Effect ofXing Nao Kai QiaoNeedling on Cognitive and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H ai-tao,FA NG Li-li,TAN Zhan-guo,LIU Xiao-jing,GU Yong-juan,DU Juan.Luohe Central Hospital/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School,Luohe462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Xing Nao Ka i Q iao(awakening brain and opening orifice) needling method on the cognitive and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ixty-four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of cerebra infarction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ized into a tri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Edaravone 30 mg plus Fibrinogenase injection 200 U mixed in 500 mL 0.9% NaCl via intravenous drip, once a day. The trial group was byXing Nao Ka i Qiaoneedling method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vention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once a day, 5 times a week. The two groups were both given 2-week successive treatment.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icacy, cognitive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nervous functio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nd NO level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hinese Stroke Scale (CSS) score dropped significantly,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 (LOTCA) score, Barthel Index (BI) score and motor function score of both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i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SS score was lower, and LOTCA score, BI score, and 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both upper and lower limbs were higher in the tri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n the 1st, 3rd, 7th and 14th day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erum CRP and NO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i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the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Xing Nao Kai Qiaoneedling method can produce a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patients in acute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motor and nervous functions with high security.

Acupuncture;Xing Nao Kai Qiaoneedling method; Cerebral infarction; NIHSS; LOCTA; Barthel Index;CSS;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R246.6

A

2017-05-20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10.1168

1005-0957(2017)10-1168-05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5A360013)

王海涛(1981—),男,主治医师,Email:chunqiuwangg@163.com

猜你喜欢
醒脑针法急性期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