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之死

2017-10-18 11:47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宗皇帝宋神宗忧患

王安石出现在艰难跋涉的人群里,怀着深深的忧患。(开头总领全文,为下文介绍王安石悲剧的一生埋下伏笔。)

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作为对命运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是超越,是突破,是变革,是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一直熏陶着我们民族的性格,使中国人民能够正视人生和社会的负面,认识生活的严峻,以有备之心接受命运中的灾难和不幸,使民族性格变得完整而深刻。(作者放眼历史,把个人的忧患意识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这一高度,境界开阔。)

王安石为生活的时代忧患,为自己的家国忧患。他在十多年仕宦为吏的政治实践历程中,体察到从北宋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等方面所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慢慢地,他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改革方案。他要把这套改革方案呈给皇帝,他认为这是济世救民的灵丹妙药,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因为“家国忧患”,所以王安石历经数十载将自己的毕生经验凝聚成一整套改革方案,字里行间展现了他伟大的抱负。)

仁宗皇帝却并没有表示太大的兴趣,但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后来改变了王安石命运的宋神宗。宋神宗此时还是太子,他的老师韩维给他讲《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于是,这位王储开始留意王安石。一登上帝位,他就求贤若渴,一天连发几道急令,从开封到江宁,催王安石去与他见面,与他去谋划改革,去实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设计的所有变法图强的理想。

王安石在一个大雪天赴京。白雪覆盖的原野,云雾氤氲,一眼望去,只觉得一片空灵纯净,使人忧虑全消。王安石踩着薄薄的雪,心情无比畅快。他以为遇上了明君,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以为历史的春天就要來了。在驿站昏黄的油灯下,王安石泼墨挥毫:“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

几行字,豪气冲天,顶天立地。王安石自比商鞅,自然想到了五马分尸,想到了要为改革付出的所有代价。(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王安石和商鞅进行比较,旨在 。)他不在乎个人的命运,战国的吴起、商鞅作为政治家,谁不是把富国强兵作为施政的终极目标?

王安石就这样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选自《冯伟林文集》,有删改)

猜你喜欢
宗皇帝宋神宗忧患
慢半拍儿见皇上
神童与诚童
画里有话
哲理漫画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
元丰时代的皇帝、官僚与百姓
两个神童
宋神宗的处下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