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7-10-19 13:23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刘中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骨伤根型麻木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刘中涛

神经根型颈椎病(CR)乃因颈椎椎管或椎间孔狭窄、变形,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出现增生,及颈部椎间盘后方突起,对神经造成压迫而导致的常见病症。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04例CR患者,对其部分患者行中医骨伤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04例C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23例,年龄区间为18~71岁,平均(36.0±7.4)岁,平均病程为(2.5±1.1)年。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24例,年龄区间为18~73岁,平均(36.4±7.1)岁,平均病程为(2.4±1.3)年。两组在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行中医骨伤疗法治疗,即内服中药并行针灸联合治疗。①中药内服。甘草5g、土鳖虫9g、络石藤14g、怀牛膝14g、延胡索14g、葛根29g、杜仲29g、威灵仙9g、三七9g、石楠藤14g、半枫荷14g、丹参14g及续断29g。加减:寒湿型外加细辛5g及独活8g;肾虚型外加菟丝子11g与狗脊14g;瘀滞型外加茯苓9g及泽泻9g;湿热型加黄柏9g、薏苡仁 29g。一剂每日,水煎分服。②针灸。取主穴:大椎穴、颈夹脊穴、颈阿是穴及风池穴。若上肢存有放射痛且麻木者,则外加肩髃穴、曲池穴;若颈肩存有显著疼痛者,则外加天宗穴、肩髃穴;若中指及食指存有麻木感,且呈现放射痛,则外加合谷穴、外关穴;无名指及小指存有麻木感且呈现放射痛,则外加后溪穴、外关穴。上述穴位均采用针刺平泻平补,留针均为25min,取针后,于穴位处行艾灸,即15min。

附表1 两组疗效对比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客观积分及总积分对比

1.2.2 对照组 对照组行传统西药治疗,即采用浓度为20%的甘露醇200mL,静注。1次/d,持续14d;另采用地晒米松注射剂9mg外加浓度为9%葡萄糖注射液200mL,1次/d,于第4d后,则每间隔2d,地晒米松递减2mg,直至减完。如若患者症状存有显著好转,则可适当减量或停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并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病情改善状况,就治疗效果予以划分,若患者症状消失,疼痛、麻木及眩晕等体征及症状减少大于95%,则为痊愈;若患者症状存有改善,疼痛、麻木及眩晕等体征及症状减少70%~95%,则为显效;若患者症状存有一定改善,疼痛、麻木及眩晕等体征及症状减少30%~70%,则为有效,若患者疼痛、麻木及眩晕等体征及症状较少低于30%,则为无效。积分由量表评估所得,主观积分共计30分,其中心理、社会适应4分,日常生活、工作4分,上肢麻木4分、颈肩肢痛16分,颈项僵硬2分。客观积分共计20分,其中侧弯、旋转、后伸及前屈分为2分,上肌感觉、椎旁压痛试验、上肢肌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脉象、舌象各为2分,满分共计50分,得分越低,则表明疾病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处理所得数据,行x2检验计数资料,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时,采用P<0.05予以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率(96.15%)相比于对照组(88.46%),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客观积分及总积分对比 观察组客观积分、主观积分及总积分相比于对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见附表2。

3 讨论

中医理论指出,神经根型颈椎病(CR)乃为“项强”及“痹症”范畴,多因内伤肝肾、积劳伤颈所造成的经络受阻及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西医则指出,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所出现的退行性变化,乃是导致CR发生的主要因素。颈椎间盘突出、颈椎轻度滑脱、颈椎生理弯曲度发生改变、颈椎生理弯曲度发生改变及骨质增生等因素,乃是造成周围组织出现无菌性炎性水肿的重要因素,其通过对神经根形成压迫和刺激,引发患者不适症状。CR乃是一种最为常见且恢复较难的颈椎病,相关研究认为,近些年来,此病存有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向,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至此,找出一种更为贴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迫切和必要。当前,临床CR中,最为常用方法为中医治疗,并经研究认证,以辨证分型方法,采用内服中药且联合手法按摩复位举措,治愈率高,有效且安全,其中中医治疗措施为综合疗法、中药成药、牵引、拔罐、针灸及熏蒸等。拔罐及熏蒸可充分散开汗孔,所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能够对神经根缺氧、缺血及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还能对炎性渗出及浸润具有很好抑制效果,以此实现神经根水肿的消退与减轻。此外,采用推拿手法与针刺相配合,可达到行气止痛及舒经活络效果,能够对神经根与突出物间相应位置关系予以改变,从而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

本次研究可知,采用中医骨伤疗法相比于传统西医方法治疗,疗效明显好于西医,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相一致[2]。传统中医理论指出,颈脊筋骨发生痿软及肝肾功能不足乃是造成CR发病的关键内因,而湿邪及外感风寒等乃是造成此病的基本外因。所以此病之本为肝肾功能不足,由颈部外伤劳损造成气滞血瘀,另因风寒湿邪侵袭,造成经络不通,此乃其标。乃为本虚标实证。本次研究所用药物中的续断及杜仲,可实现强壮筋骨及补益肝肾之功效,乃为君药;延胡索、三七则具有行气止痛及活血化淤的作用,乃为臣药;络石藤、半枫荷及威灵仙等则具有通筋活络及祛风胜湿等作用,乃为佐药;另有怀牛膝,可将药引至机体肝肾内,甘草则可对诸药进行调节,乃为使药。此方各药份配伍相对严谨,可达标本兼治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其采用中医骨伤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骨伤根型麻木
麻木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无题(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定位教育在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培养中的运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