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指导应用模型探索

2017-10-19 16:43农宗灵李林澍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9期
关键词:实用性

农宗灵 李林澍

摘要: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面临的职业决策不是择业时的单一事件,也是一个过程。利用已有职业决策理论与基础模型,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及各种已成熟的测评工具,筛选出职业决策的有效步骤。根据职业发展模型,结合中国本土特点,拟探求本土职业发展理论阶段划分,构建具有本土意义的“生涯隧道模型”,其目标是帮助每个人自主确定属于自己的终极职业发展方向。该模型在实际就业指导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最大特点为实用性。

关键词:职业生涯指导;职业隧道模型;非理性决策;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9.039

1理论背景

1.1职业发展理论

该理论指出,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萨帕(D.E.Super)提出的关于人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理论,提出职业发展的可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

金兹伯格(E.Ginzberg)提出了关于人的职业选择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的理论。指出人的职业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空想期,在儿童期,职业空想阶段。二,暂定期,一般为11~18岁,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都反映到职业意向上。三,现实期,一般从18岁以后就业进入具有职业限定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直到最后确定职业。

由于职业发展模型为外国人提出,本土研究较缺乏,职业发展模型受教育的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导致诸多职业发展模型不适用于中国学生,职业发展对决策的指导作用不大。本论文基于职业发展模型的解构再重构,保留职业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中国个体发展的时间、状态进行重新界定划分依据,提出为职业生涯决策有指导意义的“职业隧道模型”。

1.2职业决策模型

1909年Parsons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该三维模型为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研究和干预构建了框架,Phillips(1994,1997)认为职业决策模型应包含: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

金兹伯格(E.Ginzberg)提出进行职业选择,应充分理解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一系列因素,以及这些个人因素与社会需要、职业空缺之间的关系。

Gellat(1962提出职业生涯)提出5步决策过程模型:制定目标——收集相关信息——预估结果及概率——评估结果——选择决策。

国内学者对职业决策有一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职业决策影响因素和结构的实证研究。如梅敏君等人研究了情绪对职业决策的影响;陈世平等人研究了内隐自尊和风险偏好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

根据已有研究,笔者选择职业生涯决策的五个部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决策、行动、评估与调整。

已有职业决策理论及职业发展理论多是对现实的研究,提出理论上的结论,缺少实用性较高的决策工具和方案。笔者根据已有理论提出论文构想,在实践不断提炼,不断验证,得到的实用工具和方法,做出实用性发展模型猜想。从职业发展整个过程出发,建立职业生涯实用指导应用模型。

2模型建立及解析

2.1重构职业生涯决策实用模型

笔者结合前人职业决策模型理论,选择实用职业决策步骤,构架职业决策模型: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决策、行动、评估与调整。

2.1.1自我认知

将自我认知分为自我感性认知、自我理性认知。其中自我理性认知,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

经过10年实战研究,笔者总结出效果较佳的测评工具搭配,涉及8种测评工具:卡特尔16PF职业人格测评、九型人格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DISC性格测试等8种专业测评。在现实中得到的结果比较理想,有效率在90%以上,比一般的测评工具精准,正实用、好用。

2.1.2職业认知

职业认知分为职业认知的感性部分和职业认知的理性部分。

自我在感性上产生的对职业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动。

理性职业认知的对象是职业世界,就是了解其职业能力/素质模型,个体可以通过职业信息图书馆、相关专业的从业者,或者相关实习了解职业信息。

2.1.3职业决策

整体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单次的决策中,需要就每一次的目标提出决策结果,在每次的职业决策中,需要遵守的重要的原则为:跟随你的内心。

2.1.4行动

此时的行动为真正意义上的进入职业,根据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得出的选择结果,制定职业决策后,进入到具体岗位上进行工作。

2.1.5评估与调整

在进行完行动后,做出的决策可能存在偏差,需要对已选职业进行评估,围绕职业系留点对本次决策实行评估,如果与职业系留点符合,继续进行从事该岗位,不符合时,则进行调整,重新进入下一决策循环。

2.2职业生涯隧道模型

笔者结合现有职业发展理论分段理论及10年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家经验,将职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职业觉知期、职业聚焦期、职业沉淀期、职业释放期。

2.2.1职业觉知期

时间范围:从3岁到大学毕业之前即进入职场前的阶段,根据中国目前教育年限,一般是3-22岁。时间界限并不精准,要结合阶段的状态进行判断。

阶段状态:从生命产生职业觉知就进入了此阶段,随后不断完善自我职业认知,调整职业决策,只需完成经过职业决策的前三步,根据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不断变化进行决策调整。

直至最后确定自我最喜欢的,排名前三的职业领域,才算完成了觉知期的任务,准备进入聚焦期。

最大的疑惑:不知道职业生涯从哪里开始。

存在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一:缺乏理性的自我认知。

方案:此时应根据自我理性认知的测评工具,完成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四方面的综合测评,实现自我认知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挑战二:对职业世界的认知缺乏理性部分。

方案:利用大学期间寒暑假,进行假期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亲身参与到工作中,当然这些实践最好 与自我理性认知测评推荐的职业领域相关。

挑战三:职业领域的决策困难。本阶段的末期选择出个体最喜欢的三种职业领域,影响决策的因素众多,且对不同的人因素不同,相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决策中会产生决策困难情况。

方案:此时做决策最大的指导原则就是感性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

需完成任务:根据职业发展决策模型,进行多个循环的职业决策,尤其是理性的自我职业认知,决策出最适合的三种职业领域,准备进入过渡期。

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段之间存在过渡期,最合适的三个职业领域的选择已有了萌芽,但不稳定,需要对所选的三个领域不断进行选择——证明——修改,直到确定稳定的选项,进入第二个阶段。

2.2.2职业聚焦期

时间范围:约为毕业后3-8年,但与时间没有绝对的关系。

阶段状态:此阶段是职业的困惑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困惑,没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职业领域。

存在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状态。

在三个职业领域中选择出最喜欢的职业状态,这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方案:从选出的三个领域中,随便选一个岗位,在实际的岗位中不断产生新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通过岗位工作来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修正个体判断。在此过程中,也要用到决策的循环,直到通过3-8年的时间,了解了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职业状态。

需完成任务:通过真正进入岗位以后的不断选判,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状态。

该阶段进行职业生涯咨询的人较少,他们内心已经知道自己的需求,产生的更多是工作或生活的负面情绪。帮他们疏导好情绪,个体自然会继续走下去。

2.2.3职业沉淀期

此阶段为职业生涯隧道階段。并非所有完成聚焦期的个体都能进入此阶段。此阶段为事业成功的关键步骤。

现有文献,关于职业决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了职业的觉知期的后半段,即上大学到大学毕业,以及整个聚焦期,即入职后的3-5年,如果已经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了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且认知上肯定此发展方向后,少有人再关注以后的发展规律。

进入此阶段标志:状态达到物质比较缺乏,精神比较愉悦。

个体寻找有利于自己、使自己开心的,容易产生成就的职业状态。经过聚焦期,个体的选择越来越少,直至剩下一种最喜欢的职业状态,并找到社会上与之匹配的相对稳定的职业形式,此时职业发展已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其状态就像进入隧道,这也是职涯隧道名称的由来。

进入此阶段必备的条件:一、在聚焦期末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状态,并能够找到对应的职业与之匹配;二、必须自己主动进入,内心的执着推动个体进入生涯隧道;三、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心灯,心灯来源于层次需要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找到属于自身的使命;四、该阶段的状态必须为物质相对贫乏,精神相对丰富。

面临最大挑战:

挑战一:物质相对贫乏,精神相对愉悦。

此阶段依然会产生各种问题,这种状态存在的时间较长,约为5-10年。因此在漫长的隧道中,需要点起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挑战二:心灯的寻找较为困难

心灯的来源是生命所背负的使命,使命本身的特点导致其确定性较难。没有找到使命就无法进入隧道,隧道的困苦需要这盏“使命心灯”来照亮,来保持心情愉悦,来指引,才能保证前行者的坚定和顺利。

挑战三:时间较长、困难较多,需要再次决策

进入隧道后有三种发展形势:沿隧道返回、停下脚步、走出隧道。三种形式都将带来不同的痛苦,因此决策很困难。

其次,由于在这个阶段,精神是兴奋的、丰富的,但物质贫乏,要记住精神上耐得住寂寞,物质上顶得住诱惑。在隧道中每次感到困惑,就运用职业决策模型进行一次决策。

2.2.4职业释放期

职业释放期,发生在沉淀期结束后,此时已经为自己确定的专业进行了足够的积累,开始进入精神和物质都比较丰富的状态。

在此引用李欣频的人生蓝图规划模型,该模型提出把自己的主专长放在中间,旁边围绕着个人的兴趣,把主专长与每一副项专长加起来,探寻不同人生路径。例如:写作,广告文案是她的主专长,放在人生蓝图的中间,旁边围绕着兴趣,如旅行、电影、美食、心灵、教育、医学、天文、物理,然后主专长加广告构成“广告文案”,与旁边的“旅行”加到一起,于是人生蓝图就有了一条“写与旅行有关的广告文案”,这就是她与其他广告文案者的不同。

3模型意义

3.1本模型实用性猜想

本模型能够以实用手册的形式展现,根据每阶段的状态特征,参考时间特征,判断出自己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了解该阶段所面临最大的疑惑、主要挑战,提供解决问题应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使更多的个体能够理性的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解决职业生涯困惑,提高决策效率,提高就业率。

3.2解决职业决策困难

个体在作职业决策时会遇到各种难题,实质是对决策不满意,可能由于对职业认知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缺少职业决策的系统方法。本职业发展决策模型,直接给出研究步骤及测评工具,从实用的角度,为职业决策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

3.3为职业生涯规划前置提供工具基础——自我职业认知的提前觉醒

国外对职业发展的研究,基于素质教育将发展分段,学生很早就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本模型制作出实操手册后,极大降低了职业规划的成本,方便职业生涯的教育的前置,可以从初中建立职业认知意识,利用好暑假寒假,进行实践体验,对于高中分科的选择,大学专业的选择将起到帮助的作用。

3.4构建本土化职业生涯发展应用模型

根据职业发展理论,结合中国教育的特点,划分出更能体现中国国情的职业发展阶段,描述每阶段个体表现的特征,可以帮助应用者科学判断自己所处的职涯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怎样解决。指引在迷惑中的人走出迷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走出自己特色的职业生涯。

3.5成就大国工匠

本模型成立后,会鼓励大家走出舒适区,走入下一个阶段很艰难,一旦走出隧道期,就会进入一片桃花源。

能进出职业隧道的人一定是未来的成就者,现实中很多人聚焦期后,不会选择进入职业隧道的,这是一个人类成才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刘志兵,耿萌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1).

[2]李孟,薛源,林伯先,王少卓.基于工科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研究与思考[J]. 高教学刊,2016,(18).

猜你喜欢
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六大最具实用性的交通科技盘点
幼儿教育教学中玩教具的有效实用性探究
新展览展示技术和手段在规划馆应用的实用性
如何利用时事政治增强高中政治的实用性
创新高职高专钢琴教学实用性之研究
药品对比采购法实用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