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浅析

2017-10-19 06:41吴建柏
水能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维护

吴建柏

【摘要】目前信息系统已成为水利工作的一项基本的工具和手段。本文根据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维护

引言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分析和使用的有效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构建新的管理系统,推动水力资源管理的政务公开、水文预报、防汛指挥、水质监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利信息化系统在水利工作中的作用

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做好防汛及水文信息收集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因此,基于提升水利管理效率和能力的需要,利用信息化建设带动水利工程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水利管理的必然选择。

加强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首先有利于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理念。新时期水利部门在总结治水经验,分析水利形势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明确了水利建设应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水利工程的构想,并通过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提高信息在指导治水工作中的作用;其次,有利于提高水利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水利是国民经济中的传统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我们虽然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但是由于观念的束缚、技术的限制,水利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一直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条件下,水利部门应该抓住机遇,提高水利信息监测、评价体系的建立,积极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最后,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水利部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招标、财务信息公示、政策公布、知識普及等实践,以推动水利治理信息的公开化,接受社会监督,进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实现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实现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水资源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复杂,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治理存在着差异性,在治水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污染等,利用信息化系统,水利部门可以对河流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数据进行准确把握,然后发布指令调蓄洪峰,化洪涝灾害为灌溉水源,此外通过对样本的检测,可以确定单位内泥沙含量及污染物含量,进而确定水土流失情况,做好沿河植被建设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水污染治理策略。二、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例如系统性强,一个环节出错,就会直接影响其他环节的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复杂,系统能够自动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存储,而在工作中是通过后台系统运行实现的,因此其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系统的运行成本过高,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基础设备,还需要技术维修、设备更新支出以及电力支出,从而增加了水利部门的财务管理难度。

虽然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在落实中却由于缺乏专项资金而导致其运行管理难以为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建设项目的预算管理是保证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因此,利用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实现对水利管理工作的落实,已经成为现代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必然选择。

三、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原则及办法

1.运行管理原则

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的效果影响着数据的收集、传输与存储效率,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要想发挥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就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一、统一性原则。水利工程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由于水的流动性,不同河段的水资源虽然呈现出不同的水文特点,但是它们却属于一个整体,因此,在信息化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从整体着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保证各个河段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集中化二、安全性原则。信息的安全问题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存在的,就硬件设施而言,水利部门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信息公用平台能够正常运行,就信息管理软件而言,水利部门应该通过定期的系统维护,补好系统漏洞,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以及信息内容的安全、可靠。三、分层管理原则。责任制是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机制,在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划分管理部门,细分管理层次,并通过设立责任人对环节的信息进行统一收集与管理,此外,在信息管理中,还应该设立分层结构,以拓展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范围。四、协同管理原则。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公用平台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运行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明确各系统的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协调合作责任,避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等现象,保证信息利用效率。

2.运行管理办法

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硬件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软件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及文档管理办法。

2.1 硬件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在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中设立值班制,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信息观察与记录。在硬件系统运行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在不同的时间段设置专人值班,并通过定岗、定责,确定值班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值班制度的监督,利用值班记录的检查,以及信息收集质量的检验,将工作能力与绩效薪酬相挂钩,以调动值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软件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在软件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利用相关的运行管理制度,做好软件故障的检查与维修工作,保证软件系统在信息收集、传输与存储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应该不断提升软件抵抗病毒和恶意入侵的能力,利用访问权限系统限度访问者身份,通过杀毒软件的安装、防火墙的建立、补丁的更新,优化网络运行状态。

2.3 文档管理办法

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海量收集与存储,而在文档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根据管理办法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目,以保证其完整性;另一方面还应该完善文档的使用手续,做好信息的借阅与回收,保证信息安全。

四、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思路

1.明晰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的构成

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硬件系统易损零配件的及时检查与更换,基础设施环境的构建的安全与畅通。根据《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试行)》的规定,水利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微波通信设备、集群移动通信设备、一点多址微波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宽窄带无线接入通信设备,短波、超短波通信设备等无线传输设备和程控交换设备、软交换设备、综合业务接入网设备、

光纤传输设备及电缆传输设备等有线通信设备。而计算机网络建设构成主要有起到网络连接与转发作用的路由器、交换机等互联设备;进行身份认证、漏洞检查等工作的安全管理管理设备;实现信息输入与输出工作的打印机、扫描仪等终端设备;实现信息选出的数据空间、移动存储器等设备。

2.加强对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的测算

在水利信息维护系统的经费的测算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在经费测算中,根据《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试行)》的规定,首先要在定额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确定电费、信道租赁、运行维护材料费调整水平,调整方法如表1:

其次,要做好异地设备设备维护工作,保证不同河段,通信系统的正常使用,异地设备维护费用调整方法如表2:

最后,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行提取折旧,同时根据设备的故障率,确定调整系数,进而测算维护费用。

五、结束语

总之,水利信息化系统的運行管理与维护问题不仅关乎着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关系到我国水资源的调用与管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加强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并利用定额标准,提高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效率,是推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强. 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5,12:30-32.

[2]曾焱,程益联. 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及其体系研究[J]. 水利信息化,2016,01:6-9+13.

[3]付静,周维续,曾焱. 水利信息系统运维体制与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 水利信息化,2016,04:53-58.

[4]姚彤. 浅论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的有效管理[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12:11-12+17.

猜你喜欢
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维护
企业管理协同变革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