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事、督政、督人中央环保督察:“下沉”之后

2017-10-20 01:35刘国伟
环境与生活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青山督察组环保部

◎本刊记者 刘国伟

查事、督政、督人中央环保督察:“下沉”之后

◎本刊记者 刘国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的理念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国家推行的环保督察建设,通过“下沉式”的认真调研和问责,有效提升和改善了一些地方的环境质量。环保督察能够雷厉风行地发现实际问题,并把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原因之一就是督察不仅对事更是对人。环保督察“督人”也是一种治本,这样才可能从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上入手,落实环境问题的治理。

四批督察组 办结案件多

为了实现环保督察的“督政”和“督人”,有关部门从程序上做了周密布置和安排。

目前,中央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环保督查程序,第一阶段是通过各种手段发现突出的环境问题;第二阶段是下沉督察,由环保督察组及时转办督办群众环境举报,并针对第一阶段督察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现场调查取证;第三阶段主要是受理各种举报线索;最后,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环保督察组梳理分析收集到的各种情况,形成督察报告。

《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经过查证公开数据发现:截至今年9月15日,中央环保督察先后派出的一共四批督察组,共计立案处罚24767家,罚款12.4亿元,立案侦查1451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439人,问责16189人,约谈16596人。公开数据还显示,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办结案件11871件,第二批共办理案件15631件,第三批交办的31457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第四批交办的环境举报地方已办结35039件。目前第四批8个督察组的环保督察工作已进入督察报告阶段。

李干杰部长的“五步法”

在前几年实现了从“查事”向“督政”的转型后,环保督查并没有止步于此。为了强化环保督查与中央环保督察的衔接,进一步发挥“督政”的作用和增加督查的效能,2017年6月底履新的环保部长李干杰,在首场公开活动中就提出了督查“五步法(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的新思路。在此后不到一个月内,李干杰部长又在7月3日的一次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和7月16日的一次调研巡查中,再度对这套“组合拳”详加阐述。

李干杰部长的“五步法”具体而言,第一步是督查,即督查人员到现场发现问题。第二步是交办,涉及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问题,由环保部给当地政府发文件正式交办,即“记上了账、挂上了单”。第三步是巡查,环保部各司局派人巡查各地政府“挂的单”是否完成和进度如何。第四步是约谈,若巡查中发现治理进度缓慢、整改不力,环保部将约谈地方政府有关领导。约谈后,环保部还将再派人“回头看”。第五步则是专项督察,对于仍然“无动于衷”的地方,将启动“机动式”、“点穴式”的中央专项督察,追责到人,以保证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任务型”问责与“结果型”问责

今年9月以来,环保部第11轮次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时,用严厉的问责方式表现出发挥“督政”作用的决心。

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环保部强化督查、巡查指出问题,如果到了10月份以后还发现很多问题,一个县发现5个问题的要问副县长的责,发现10个问题的要问县长的责,发现15个问题要问县委书记的责,这是“任务型”问责。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排名后3位且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也要问责,而且问责对象是地市级领导干部,这就是“结果型”问责。

如此一来,量化问责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与市县党委、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地把责任压下去,促使地方把工作做细”。

党政领导不再为污染企业说情了

2016年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第一站是问题突出的河北。督察组在指出河北省仍存在压力传导不到位、违法违规项目上马、部分区域环境急剧恶化等突出问题后,河北专门成立调查问责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查清事实、厘清责任,对487名责任人严肃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4人、诫勉谈话117人、免职或调离10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有河北官员称,以前有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会为污染企业说情,认为污染企业会为当地政府贡献GDP等,现在这种情况几乎绝迹。

环保督察能对“懒政”的地方干部形成强大震慑力,原因之一就是环保工作不作为可能会“丢官”。中央环保督察两年来,人们多次看到的熟悉场景是:有些地方干部看到问题却长期不解决,中央领导有批示也不去落实,非要等中央环保督察组亲临现场调查,把调查结果提交中央开会审议,处理一大批人才痛下决心整改。如此程序,成本当然要高昂得多。正如有中央媒体所说,每一次生态破坏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不负责的地方干部。今年7月21日的《人民日报》,转发了中办和国办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通报》指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在中央有关部门督促下,甘肃省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情况没有明显改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消极应付中央指示,不作为不落实,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破坏负有重大责任。现在人们意识到,除了贪腐问题,地方领导干部漠视生态保护和生态问题整改,也要“丢官”的。牺牲生态环境的政绩观必须改变了。

环保督察“惩恶也扬善”

环保督察工作不仅有处理、批评、约谈的工作方式,还有正面宣传,做到了“有赏有罚,赏罚分明”。2016年11月,“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报道,登上了《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地方整改典型案例》,让长期受到负面消息“轰炸”的公众眼前一亮:城市的环保原来可以搞得这么好!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坡是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地。由于多年人为破坏和自然原因,2012年综合治理前,大青山环境治理欠账多,沿线村庄垃圾堆放、污水横流,有多家泔水和垃圾猪饲养场,遇到刮风天,整个区域黄沙肆虐,严重影响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环保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向呼和浩特市公开反馈综合督查情况时,也指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存在关停废弃多年的采石场依然裸露,生态破坏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等问题。201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举全市之力,把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在推进综合督查整改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了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呼和浩特期间,通过现场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72.83亿元,植树1290万株,种草1.5万亩,绿化荒山6.5万亩,森林、草原生态建设面积约118平方公里,大面积植被恢复,逐渐形成山前小气候,降水明显增多。通过几年的攻坚克难,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荒地变成呼和浩特北部的美丽风景线,也证明了中央环保督察制的卓有成效。

猜你喜欢
大青山督察组环保部
巍巍大青山
大青山颂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景观调查分析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第四批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年内将实现31个省份督察全覆盖
环保部有机食品基地名录(十四)
2016年中央第一批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情况反馈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环保部将发四项新标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