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介绍之十八东海及台湾海峡:赤潮次数增加 优质鱼类减少

2017-10-20 01:35萧野
环境与生活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台湾海峡赤潮东海

◎萧野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介绍之十八东海及台湾海峡:赤潮次数增加 优质鱼类减少

◎萧野

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的东海,港湾及岛屿众多,海洋资源种类繁多。《2016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显示,东海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近岸以外海水基本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近岸局部海域(包括湿地、港湾和河口三类生态系统类型)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为严重。东海南部的台湾海峡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如传统优质鱼类资源量大幅下降等。

海洋生物自成独立洄游群系

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记载,东海海岸线长度约5700公里,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近海海域包括长江三角洲及舟山群岛、浙中南、闽东中南、台湾海峡以及东海陆架海域。东海及台湾海峡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上海奉贤杭州湾北岸滨海湿地、青草沙、横沙浅滩;浙江杭州湾南岸、温州湾海岸及瓯江河口三角洲滨海湿地,渔山列岛、披山列岛、洞头列岛、铜盘岛、北麂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大陈、象山港、三门湾海域;福建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滨海湿地;东山湾、闽江口、杏林湾海域、东山南澳海洋生态廊道及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东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浅滩面积广阔,长江、钱塘江、瓯江等多条河流注入东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因此这里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较高,渔业资源丰富。东海的重要经济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鳓鱼、乌贼和梭子蟹等,一般都以东海沿岸海域和近海为中心,南起台湾海峡,北至长江口附近,自成独立洄游的群系。东海同时也是许多经济鱼类如鲐、舵鲣等洄游的必经海区,分布着以舟山渔场为代表的多个渔场。

“黑潮”不黑 能见度数十米深

东海外侧有一股势力强大的“黑潮”。“黑潮”是海洋中的第二大暖流,仅次于墨西哥湾暖流,起源于热带地区,形成于北太平洋西部海域,宽达30公里,水流量相当于500条长江。它如一条巨型海上暗河从南向北滚滚向前流,西行到菲律宾沿岸后北上,流经吕宋海峡、台湾以东,沿着日本往东北方向流去,在与千岛寒流相遇后再汇入东向的北太平洋洋流。

由于黑潮海水浊度极低,能见度达30~40米深,当太阳的散射光照射到黑潮海面时,易吸收阳光中的波长较长的红、黄色光波,偏重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波,水分子对折光的散射再加上浮游植物等水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黑潮流经的海域外观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人们往下看海水时,海水蓝若靛青,故称其为“黑潮”,以区别于其他的一般海水。黑潮对西北太平洋、我国近海的海洋生态环境、渔场建设、海洋工程以及国防安全等都有巨大影响,与我国东部天气和气候也密切相关。

黑潮流域的海洋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有许多洄游性鱼类,包括飞鱼、鬼头刀、翻车鱼、鲸鲨、鲣、旗鱼等,还有其他无脊椎动物,如水母、头足类及虾类等。

各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基本稳定

监测表明,东海区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和环境状况基本稳定。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岛礁生态系统稳定,渔业资源有所恢复;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海洋贝藻类、鸟类、野生水仙花及其生态环境稳定,水仙花面积稳定、长势良好;福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中华白海豚和文昌鱼种群数量稳定;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牡蛎礁与岸线得到有效保护,但部分出露滩面古树桩被侵蚀;浙江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保护对象渔业资源及其生境稳定,领海基点保护良好;乐清市西门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稳定。

多因素影响 台湾海峡环境独特

东海南部有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台湾海峡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侧边缘,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台湾海峡自然地理特征受中国大陆、台湾岛以及东海、太平洋等海洋环境影响明显,同时其南宽北窄的地形以及两岸河流的注入等作用,使这一地域拥有独特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台湾海峡是东海和南海海水交换的重要通道,受低温低盐浙闽沿岸水、高温高盐黑潮支流和南海暖水在海峡内的季节消长以及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变化的影响。狭长的地形,较强的潮汐作用,频发的地震、台风及冬季寒潮和众多的山溪性中小型河流,使台湾海峡在海洋沉积环境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背景资料】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出了27个重要区域,199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提出了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但上述区域都没有落实具体边界,所以无法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影响了保护成效。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 2030)》,在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丰富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地区代表性、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分布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国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2013年8月,环保部启动了优先区域边界核定工作,并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了优先区域范围。

优先区域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地,还强调这些保护地的连通性,将这些保护地周边的重要区域,甚至是部分城镇纳入优先区域范围,保证了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充分贯彻了山水林田湖统一保护和修复的理念。

停留在东海沿岸的大凤头燕鸥,是具有羽冠的燕鸥。 萧世辉/摄

东海外侧海洋中的第二大暖流“黑潮”,势力强大。人们往下看海水时,海水蓝若靛青。

分布于东海及台湾海峡的鬼头刀鱼,是一种常见的大洋性洄游鱼类,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广而强,被称为“水下狐狸”。

台湾海峡共有鱼类1697种,分隶40目206科740属,暖水性鱼类最多,有1560种。研究显示,台湾海峡鱼类与南海鱼类共有种最多,共有种比例高达91.9%,其次为东海(69.3%)和黄海(19.4%),多为印度-西太平洋海区分布种。底栖生物是海洋生物中较大的生态类群,在海洋污染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台湾海峡鉴定到的底栖生物有1125种,以热带、亚热带种类占优势,约占65%。

赤潮频发 优质鱼类减少

东海近海海域涵盖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两大经济圈,海洋经济已成为东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四大支柱产业占比超过90%。但过度开发利用引起了海洋环境污染、海域资源日渐枯竭、海洋生境退化等问题。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包括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在内的近岸区域,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等污染因子的影响较严重。东海为赤潮高发海域,赤潮发现次数占全国海域总数的54%,累计面积占总面积的76%。《2016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显示,东海赤潮、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影响面积有所增加。

陆源污染物排放对东海近岸局部海域造成较大压力。长江、闽江、瓯江、钱塘江等3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监测表明,全年不符合监测断面功能区水质标准的河流有22条,占61%,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沿岸111个入海排污口的监测表明,33%的排污口设置在农渔业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等敏感区周边。

近年来,台湾海峡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多数传统优质鱼类资源量大幅度下降,渔获个体越来越小,近海营养化程度加剧,赤潮发生频繁,明显影响了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原因是对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将过量营养物质排入海中等,难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制约体制。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东海及台湾海峡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正确处理海洋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同时,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台湾海峡赤潮东海
东海采风作品选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精卫鸣,歌东海
李东海的诗
揭秘韩国流
征子与引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