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团队发现可乐竟然改变肠道微生物

2017-10-20 08:10
人人健康 2017年17期
关键词:无糖含糖咖啡因

可口可乐自1886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为了跟随人们的喜好,1983年,可口可乐便推出了不含咖啡因的可乐。但是有学者发现,这一小小改动好像并不明智。

今年6月份,来自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的团队发现,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竟然可以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进而促使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而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则不会。这一发现刊登在《细胞发现》上。

其实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有一些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的可乐消耗增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例的升高相关。然而,人们对于可乐具体是如何引发自身免疫疾病的还不是太了解。

为更好地研究二者的关系,尹教授选择了常用来模拟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膜炎(EAE)小鼠模型,以及几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可乐,包括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就是两块钱一罐的普通可乐)、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以及无糖可乐进行试验。小鼠被分别给予不同种类的可乐或者白水8周。

之后通过对比小鼠的神经损伤程度,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饮用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的小鼠会导致疾病的显著恶化,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神经损伤。但是,饮用普通可乐或无糖可乐的小鼠以及饮用白水的小鼠都不会导致疾病的明显恶化。

那么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是如何导致EAE恶化的呢?

研究人员怀疑,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可能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而导致EAE恶化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人员收集了小鼠粪便进行分析。

果然,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含糖可乐都会显著改变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并且含糖可乐主要会增加有利于炎性反应以及Th17细胞(辅助性T细胞17)活化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等数量的增加,從而导致小鼠体内Th17水平的升高。但是无糖可乐却不会改变小鼠体内Th17细胞水平。

这意味着,可乐中的糖可能是导致肠道微生物改变的罪魁祸首。因此,研究人员直接用与高糖可乐相同浓度的糖水喂养小鼠,发现纯糖水同样会促进Th17活化,导致EAE恶化。

以上的实验表明,不含咖啡因的可乐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恶化,是可乐中的高糖通过改变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促进了Th17细胞的活化而实现的。但是,既然所有的含糖可乐都会造成Th17细胞的活化,为什么含有咖啡因的可乐就不会导致EAE恶化呢?

已有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抑制Th17细胞渗入大脑,从而延迟和减弱EAE的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

总的来说,尹芝南教授的发现,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喝的饮料可乐中的糖类和咖啡因与肠道微生物以及自身免疫疾病联系了起来。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为了保护肠道微生物,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高糖饮食。如果实在想喝可乐的话,还是要选择含有咖啡因的可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糖含糖咖啡因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喝“无糖饮料”也会胖
咖啡和茶使人脱水?
咖啡因何时起效?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无糖饮料加剧老年人腹部肥胖
咖啡因对急慢性疼痛的调控及其可能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