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里的中国新收藏

2017-10-20 10:04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3期
关键词:蓬皮杜藏家当代艺术

张星云

近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不断将中国藏家捐赠的现当代作品纳入馆藏,其背后既有增补馆藏“全球化”的策略调整,也有西方博物馆资金不足的现实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收藏家与西方公共艺术机构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

蓬皮杜新收藏、中国艺术家郝量《由仙通鬼》系列作品:1.《由仙通鬼·蓬莱》 绢本重彩2.《由仙通鬼·王世贞信札致衍大人》 纸本影印3.《由仙通鬼·王世贞像》 绢本重彩4.《由仙通鬼·道君像》 绢本重彩

9月底,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40周年之际,博物馆四层展厅完成了每两年一次的常设展品更换。

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向观众展示的新藏品中,中国艺术家郝量的作品《由仙通鬼》被放置在了一个单独空间。这组作品由绘画、历史档案及装置组成,挂设在三面墙上——穿着道袍的宋徽宗画像,绘成工匠形象的王世贞画像和书信复印件,表现中国传统建筑卯榫结构的木器,以及一幅山水绢本重彩轴画。郝量说,这组作品是他创作过程中极其特殊的一个时期,在其中他试图讨论古代文人的两种极端,即文人仙、工匠鬼。“我在《由仙通鬼》中以工匠绘制肖像画的技法与文人对物的思辨,来讲述‘仕的状态与特征。”郝量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

这组作品被纳入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总共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商谈。2014年,蓬皮杜艺术中心副馆长凯瑟琳·戴维(Catherine David)在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上看到了这组作品。她对本刊谈到了当时的观感:相比于艺博会上通常的展出形式,这组作品呈现方式很特别,效果也很好。之后她因工作原因去过几次中国,也去过郝量的工作室,她开始觉得这组作品不仅她自己感兴趣,蓬皮杜也会感兴趣。“但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这组作品。”

拥有这组作品的藏家是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创办人王兵。几经联系,他有意将这件收藏捐赠给蓬皮杜。双方最终达成了这次捐赠,并在这组作品展出期间举行了研讨会。这已经不是中国或华裔藏家第一次将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捐赠给蓬皮杜艺术中心了。两年前,余德耀、郑志刚、赵令勇、周大为、薛冰等也曾将一批作品捐赠出来,自此,蓬皮杜艺术中心便拥有了包括赵无极、黄永砯、陈箴、严培明、蔡国强、艾未未、张恩利、徐震、丁乙、赵阳等中国艺术家的上百件作品。

西方馆藏策略转向

自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历史,可以看到他们不同时期的馆藏策略,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对现代及当代艺术的定义和理解。在1947年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于东京宫建立之初,首任馆长让·卡苏(Jean Cassou)以收藏存世法国艺术家作品为目标不断扩充馆藏,那一时期收藏的马蒂斯、博纳尔、德劳内、布拉克、毕加索等人的作品成为其馆藏基石。

1977年,前总统蓬皮杜力主立项,由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两位建筑师设计的现代化新馆在巴黎市中心建成,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迁至新馆址,从此“蓬皮杜艺术中心”成为法国人对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口语称呼。蓬皮杜艺术中心在馆藏政策上进行了一次转向,开始吸纳当代艺术作品并将收藏扩展到国际范围,从基里科、马格利特、蒙德里安、波洛克,到博伊斯、沃霍尔、封塔纳和克莱因等,他们的作品陆续进入馆藏。随后蓬皮杜艺术中心继续拓展领域,开始收藏摄影、影像、实验电影和视频等品类,并于1993年创立工业创作中心,开始收藏建筑和设计作品。

不仅馆藏方向几次转向,他们的收藏方式也经历转变。最初,在博物馆馆藏收购委员会主导下,一批艺术品以国家财产的身份进入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购资金由国库经法国博物馆管理局分配给蓬皮杜。此外,艺术赞助成为他们扩充馆藏的主要方式,根据法国艺术赞助法,赞助个人或企业可以获得税务上的部分减免。布朗库西、马蒂斯、杜尚、考尔德、培根、罗斯科、米罗等人的作品,以及摄影家布拉塞、布列松和马克·吕布等人的作品合集,都是以艺术赞助的方式进入蓬皮杜馆藏。

而今,在欧洲经济不振、公共艺术机构削减经费以及当代艺术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捐赠正在成为博物馆扩充馆藏的主要方式。2015年上任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斯(Serge Lasvignes)在蓬皮杜40周年之际就表示,如今蓬皮杜的馆藏收集政策,以捐赠、艺术赞助和博物馆之友协会运作为主要形式。“2017年蓬皮杜艺术中心拥有的馆藏收购预算为180万欧元,相比于15年前的400万欧元预算下降了不少,而当代艺术作品价格则比15年前上涨不少。因此我们不会追逐艺术品价格,而是将目标放在建立完整馆藏。我们还有一些艺术史时期存在空缺,就像德国战后绘画,而巴塞利兹和里希特的作品对我们来说太贵了。”今年一对美国夫妇藏家向蓬皮杜捐赠了400件作品,一位俄罗斯藏家捐了250件;2015年马蒂斯的后人将他两幅油画赠送;2012年则是著名收藏家娇兰夫妇将1200幅绘画捐赠。

而所有要进入蓬皮杜的作品,無论购买、捐赠还是艺术赞助,都需要经过蓬皮杜中心馆藏委员会的许可。首先馆长召集全馆所有藏品研究员召开研究会,会上每位研究员可以提出自己扩充馆藏的计划,并经所有研究员充分讨论。由于蓬皮杜收购经费有限,馆长会将有意义并具有可行性的馆藏提议收集并提供给蓬皮杜中心馆藏委员会。馆藏委员会以国家名义举行研讨,每年三次,九名委员会成员中有一名法国博物馆部门主任、一名视觉艺术部门主任,其余成员则由收藏家、艺术史学者等社会人士组成。馆藏委员会或拒绝提议,或确认提议,最终蓬皮杜完成接纳新作品进入馆藏。由于在法国,国立美术馆均以国家名义进行运作,因此卢浮宫、奥赛美术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馆藏均属于法国国家馆藏,也就意味着馆藏作品可以在国立美术馆之间流动。

相比于法国博物馆,美国博物馆更具有依靠捐赠的传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90%的收藏都来自于私人捐赠,因此收藏家的品位在过去对博物馆馆藏的影响很大。其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也曾在去年表示,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亚洲都在全球版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西方世界而言,了解亚洲的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他同样希望更多的中国藏家将自己的藏品放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中国藏家的新面目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藏家意识到了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捐赠予西方艺术机构收藏与研究的重要性,也看到这是一个从学术上梳理自己收藏的时机。

作为藏家,王兵说他几乎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每个阶段。他2005年从刘小东的新写实主义绘画开始,一路收藏到影像、装置、雕塑等作品。他经历了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价格的最高点,也见证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暴跌。“我们得思考,为什么毕加索、巴斯奎特、爱德华·霍普、杰夫·昆斯作品的价格涨得那么厉害,而我们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跌得那么厉害。”王兵后来觉得,原因是中国当代艺术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学术标准。

2014年,王兵创办了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中国有那么多美术馆,但馆藏内容很少,更没有对中国当代艺术系统地进行展示。”他希望通过成立的非公募艺术基金会,以公共平台的方式支持学术研究,在关注新兴年轻艺术家的同时,也梳理中国当代艺术体系,进而推动大众对艺术的关注。“由于当代艺术一些部分是舶来品,所以实际上在中国,大众的参与程度并不高,而曾经参与其中的主流人群有很多以投机或资产配置为目的,更加让当代艺术研究严重缺失。”王兵说。他认为,如今的中国藏家已经过了盲目跟风的时代,应该开始构建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收藏系统。这次捐赠之后,蓬皮杜艺术中心还会和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展开研究合作,王兵希望自己可以带动其他藏家,使更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进入世界重要博物馆的馆藏体系中,扩大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异国情调”是复杂的定义

——专访蓬皮杜艺术中心副馆长凯瑟琳·戴维

“像蓬皮杜馆藏本不该空缺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但实际上那个年代的代表作品早就分散到了其他博物馆和中外藏家手中,收购价格也非常昂贵。”

作为此次郝量作品捐赠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导人,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凯瑟琳·戴维曾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巴黎网球场美术馆担任藏品研究员,并策划了包括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在内的多个重要展览,2014年她被任命为蓬皮杜艺术中心副馆长及“研究与全球化负责人”。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她谈到了蓬皮杜艺术中心如今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馆藏策略及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主导了收藏并展示郝量这组作品,是你作为“全球战略负责人”工作的一部分?

凯瑟琳·戴维:我2014年被任命为蓬皮杜艺术中心副馆长,负责的部门全名叫“研究与全球化”,其实我并不认为这个称谓很贴切,因为全球化并不是当下的产物,早在殖民时期全球化就开始了。我的工作是把关注的焦点范围扩大,将原先不在馆藏体系范围内的作品吸收进来,通过增补馆藏,调整馆藏的展示,组织策划展览及讲座、研讨会及研究等活动,更完整地表现现代艺术的复杂性。

无论在阿拉伯世界国家、拉丁美洲还是亚洲,很多国家的现代艺术相对来说以更独立的方式进行发展,国家内部各地区间的交流很多,但在欧美国家很少展示。当然,由于地理上靠近拉丁美洲,美国更早开始关注这一地区的现代艺术,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很早就展出了墨西哥艺术家的作品。但总体来说欧美对这些国家现代艺术的讨论依然停留在类型学和对现代艺术历史分期的研究范畴内。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艺术家个体创作进行研究,向法国观众呈现并解释,建立对话,最终不断完善现代艺术史。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蓬皮杜艺术中心来说,“全球化”馆藏是否可以理解为“去欧美中心论”?

凯瑟琳·戴维:蓬皮杜艺术中心分有“现代艺术馆藏”和“当代艺术馆藏”两个部分,馆藏数量庞大,因其历史特点,馆藏艺术品主要来源于欧美各国。我觉得现在有必要对此提出疑问:为什么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馆藏特点是这样的?当然这个疑问不是为了否定或者完全改变蓬皮杜之前的馆藏政策,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被纳入馆藏肯定有其原因。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思索怎样去丰富蓬皮杜的馆藏。

《由仙通鬼》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展览现场

但同时,我们又不会刻意有“中国艺术馆藏”“拉美艺术馆藏”的概念。尽管馆藏一直在不断扩充,但蓬皮杜艺术中心没有按国家划分馆藏的标准。这很重要,否则蓬皮杜的馆藏永远不足,由十几名艺术家来展现一个国家的艺术,这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需要很小心地对待所有20世纪至今有关跨国家、跨文化的现当代艺术。

以前一些记者总会问为什么蓬皮杜没做过美国波普艺术的大展?我觉得这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表现。我更希望记者问我为什么没做过伊朗现代艺术展览,它们同样很重要。上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之后的两伊战爭,伊朗产生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所以2014年我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了一次伊朗现代艺术的大展,叫作“未经编辑的历史:伊朗1960至2014”。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阿拉伯世界国家和拉丁美洲艺术史研究学者,你策展的主题也曾涉及不同的国家与文化。在对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进行“全球化”的过程中,怎么理解“刻板印象”(cliché)和“异国情调”(exotique)这两个概念?

凯瑟琳·戴维:作为一名藏品研究员,在对新作品和新艺术家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可能很难摆脱“刻板印象”(cliché)的影响。所有人都有“刻板印象”,藏品研究员甚至要比一般人更严重,消除“刻板印象”很重要。

如今,“异国艺术”(art exotique)这个词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在口语中更接近“怪异”的意思,指外表、造型很复杂而又无法让人理解的艺术。而“异国情调”(exotisme)则不同,谢阁兰(Victor Segalen)去过很多次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他写过一本书《异国情调论》,提出的“多元美学”理论令人印象深刻。从19世纪起,欧洲开始传播、理解、误解,乃至借鉴“异国情调”,这些都对欧洲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异国情调”的最初定义已经被消解掉了,即便在法国,对“异国情调”的定义也是非常复杂的,它是一种精神上的文化构建,需要在一个历史背景下解释。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创办人、作品《由仙通鬼》捐赠人王兵

而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当代艺术作品,是一种故意做出来的“异国情调”,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此外很多当代艺术作品的政治性也同样停留在喊口号形式上,这样做太简单了,失去了作品与时间、空间的关联。

三联生活周刊:像这次蓬皮杜收藏郝量的作品,你最初是在法国当代艺术博览会上看到这组作品,然后通过画廊再与艺术家和藏家联系。你怎么看待如今公共艺术机构、艺博会、艺术家、藏家之间的关系?

凯瑟琳·戴维:专门研究艺术品的藏品研究员在公共艺术机构中,而在艺术市场中存在着一小部分有意思的画廊,这些画廊与艺术家的关系更密切,可以更好地在初期解释和传播艺术家。

现在的情况是,艺术市场发生了大规模的翻转,公共艺术机构越来越没钱,远远不及佳士得股东皮诺(Francois Pinot)等很多个人藏家的资金雄厚。这就导致了我们在选择艺术品纳入国家美术馆馆藏的时候,会自觉地比以往更谨慎,做更多研究和功课。像蓬皮杜馆藏本不该空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但实际上那个年代的代表作品早就分散到了其他博物馆和中外藏家手中,收购价格也非常昂贵。

艺术市场的翻转和资金上的差距继续产生了进一步的差距。好比现在我打开邮箱确定每周的工作日程,能收到起码三封发自不同艺博会的邀请邮件,甚至很多艺博会的举办城市我都没听说过,这些艺博会的数量远远大于公共艺术机构举办的展览数量。当公共艺术机构没钱之后,其权威性就下降了。艺术评论的权威性也下降了,记者的工作代替了进行研究工作的艺术评论,因为艺术市场基本不需要艺术评论,这是令人担心的地方。现在展览的评论往往是积极的,但实际作品往往没那么好。人们應该保持警惕,并且意识到现在的状况对文化来说是危险的。

三联生活周刊:蓬皮杜艺术中心将会怎样选择中国当代艺术品进入馆藏?

凯瑟琳·戴维:现在的中国,在国家政策和人们注重经济利益的双重影响下,艺术作品鱼龙混杂,海外艺术市场的品位更加助长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一些不好现象。我们现在很难看到独特又复杂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市场更喜欢富有戏剧性的强烈风格的作品。

同时,中国缺少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给我很深印象,青铜器、卷轴字画、瓷器的布展呈现方式都非常出色。但很遗憾,中国没有多少可以呈现当下文化的公共艺术机构,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建立起来的当代艺术完整馆藏。

中国公共当代艺术机构数量很少,也就意味着权威的缺失,这个层面上对艺术家的鼓励也就很少。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很难,如果他不进入艺术市场,他就没法生存。不过目前在中国确实有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既身处于艺术市场内,又有着独立的文化和美学思考,同时他的工作节奏还能被尊重。因此蓬皮杜艺术中心想在中国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中国艺术家,解释他们的艺术语言,将他们的作品纳入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并推广艺术、文化项目,就像我们在其他国家做的一样。

猜你喜欢
蓬皮杜藏家当代艺术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西岸美术馆开放蓬皮杜藏品复展
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馆藏个展“MAD X”
聂鲁达:我真的很喜欢《百年孤独》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霓幻蓬皮杜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