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2017-10-20 01:42刘依依
知识文库 2017年21期
关键词:纺织笔者资源

刘依依

在小学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广泛利用学校、社区、社会、自然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科学学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科学学科本身便具有资源的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而教师也应顺应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来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进而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然而,现在依然有许多教师并没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总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科学教材以及教参设置,要求小学生在教室内完成固定的科学学习。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并不喜欢学科学,尤其是科学并未被列入考试科目之中,导致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低迷。在科学课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老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课,小学生却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有的人在睡觉,有的人还在悄悄与同学说话,而教师看似司空见惯,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制止措施,这就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激发小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师必须要懂得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科学学习内容。下面,笔者从开发校外实践资源、加强校内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三个层面,讨论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措施。

一、开发校外实践资源

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学科能力的知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校外实践资源来增加小学生与社会、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拓宽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渠道与途径,开拓他们的科学视野,使他们在实践中优化自己的科学探究思维。目前来说,部分课外实践活动都需要在校外进行,因为校内资源毕竟有限,如果不走出校门,很难真正满足小学生的科学探究需要,而且科学课程的期其中一个教学目的便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因此,开发校外实践资源也就成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关键的途径之一。

在“纺织材料”一课中,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了棉、毛、丝等常见的纺织材料之后,便与学校、学生家长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准备利用本周末时间组织小学生到本地的纺织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让他们了解这些纺织材料的具体应用。在活动开始之前,笔者亲自到本地有名的纺织企业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鼎力支持本校的课外科学实践。在周末到来之际,笔者便组织小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实地探察。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为这次实践活动感到十分兴奋,因为他们虽然穿过一些纺织材料制作的衣服,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生产过程,而这次实践活动都让他们感到新奇异常,他们都十分认真、积极地查看这些纺织企业的成产过程,并积极向工作人员询问一些生产知识。对比,笔者乐见其成,因为这些知识虽然超出了教材内容的界限,但却是让小学生了解纺织科技的重要活动。在本轮实践中,笔者还邀请纺织工厂的车间主任为全体学生讲述了历年来纺织机器的更新换代,这可以使小学生看到科技的进步,使他们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二、加强校内资源建设

虽然笔者十分看重校外实践资源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上的重要作用,但是最基本的、最关键的科学教育都是在校内进行的,而且校外实践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经费并不足以支持长期的校外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应该要加强校内资源建设,不断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来丰富科学课堂,使得小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科学探究场景来获得科学知识与能力。在建设校内科学课程资源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懂得“变废为宝”。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追求高效,提倡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优的收益,利用废旧物资来展开科学发明,不仅可以节省教育经费,还可以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使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在“校园里的植物”以及“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中,笔者将科学教学搬到了校园内,让小学生在校园内记录并查找他们所观察到的校园生物。小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自行决定是个人行动还是集体行动。在观察中,每个学生都要详细记录这些生命体的特征,认真观察这些生命体的外形,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来感受这些生命体,尝试自主分析这些生命体所需的生长环境与特点。

在观察活动中,笔者将学习的权利完全交还于小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将这些动植物的外貌绘制下来,在每幅图画的空白处标注这个生物的名字。在这个观察活动中,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来分析与总结出各类植物、动物的异同点,并自行探究出观察动物、植物的要点。比如植物长在土地里,不会随意挪动,所以即便小学生伸手触摸、用鼻闻味也不会“惊扰”这些观察对象,然而动物不同。大多数的小动物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会与小学生自覺隔开距离,若想近距离观察,还需保持安静,不可使小动物受到惊吓与伤害。利用这个实践体验,教师还可向小学生传授保护动植物等多种德育观念,使其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是从网络上得到的,这是因为网络信息具有更新及时、交换便捷、时空自由、开放性高等多种优点保证了人们所获取的信息是与时俱进的。另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网络来传递教学信息,交换教学经验,还有许多教育工作者上传了许多不利于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视频资料,而这部分信息也就成为小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补充。开发网络资源可以拓展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使他们逐步具备自觉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能力,还可提高他们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等能力,进而有效促进他们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在“地球上的水”一课中,笔者以网络调查的方式展开了本课学习。首先,学生需以6人为一组,在小组内分头调查自然界中的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资料。在本轮网络调查中,小学生需要筛选大量的网络讯息,从中找到有用的文字、图画信息,将其整理成个人学习资源。其次,小组成员要共同商定一个讨论时间,可以是某次课外活动,也可以是某个周末或者放学时间。小学生需利用这个小组讨论时间来共享网络信息,删除部分重叠资料,将各个组员的资源整合成为一份全面的小组科学资料信息。在讨论中,学生也可简单就如何节水进行介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网络学习经历并不充足,因此,在课后网络调查与小组讨论中,笔者会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来为小学生提供教学帮助。

然后,便是课堂教学。当小组课前准备活动结束之后,便是正式的课堂教学。在“地球上的水”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后,笔者便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分享本组的网络调查信息,笔者会认真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比如他们的发言神态、发言内容等,将其作为评价小组网络调查结果的依据。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本组调查研究成果,除了可以让小学生重视课下的网络调查学习之外,还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使其对自主网络调查的兴趣更加浓厚。果不其然,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人”使得大多数的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而这也保证了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笔者将结合教材,对学生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总结出自然界的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常见的节水措施等知识点,帮助小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

总而言之,科学学科必须要以教材为中心,以校外、校内等多种资源作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科学学习体系。教师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以小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促进科学课程的有序、健康、稳步前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纺织笔者资源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老师,别走……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