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下秦皇岛港口物流服务创新探析

2017-10-20 03:57李丽杰卢砚青李鑫纳
丝路视野 2017年21期
关键词:港口物流创新服务

李丽杰 卢砚青 李鑫纳

【摘要】以秦皇岛港口物流为研究主体,运用调研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秦皇岛港口物流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对问题的的深入剖析提出了以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模式。

【关键词】港口物流;服务;创新

港口物流服务创新最关键的是理念的创新,其次需要借助先进的物流技术,重新整合的物流服务流程和引进管理模式,同时增强服务的柔性能够满足物流服务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使物流服务价值最大化。

港口物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天津港集团宣布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优化京津冀区域港口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布局。这一重要举措将港口物流带入了新的起点,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的问题。在新常态这一背景下,探讨秦皇岛港口物流发展、服务模式就显得及时、迫切。对推动港口物流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秦皇岛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秦皇岛港主要以能源运输为主,是一个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分为东、西两大港区,东港区以煤炭、油品码头为主;西港区以杂货和集装箱码头为主。

(一)优势

(1)铁路运价低,运量稳定。秦皇岛港是大秦铁路线煤炭货源最主要的下水港口,大秦铁路线4.5亿吨的运输能力保证了秦皇岛港区的发运总量。曹妃甸港、京唐港需通过迁曹铁路线来分流大秦线运量,铁路运费高于秦皇岛港。

(2)客户关系稳固。秦皇岛港依托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与有规模的客户开展长协合作项目,稳定了港口吞吐量。秦皇岛港共与十几家煤电企业开展了长协合作,仅2016年长协客户合计完成中转量约1.6万吨,占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的71%。

(3)腹地面积广阔。作为世界上最大煤炭枢纽港,秦皇岛港腹地面积广大,是山西、陕西、内蒙等省煤炭的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品种多达上百种,为煤炭中转业务提供了有力的货源保障。

(4)气候条件较好。秦皇岛港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天然良港,港口常年不冻、不淤、雾少、浪小,封航时间大幅低于周边港口。

(二)劣势

(1)早期投入的港口装卸设备服役时间较长,设备保障度有所下降。由于泊位吃水受限,部分泊位无法靠泊较大船舶。场地堆存能力有限,出现煤炭滞港情况时接卸车困难。

(2)船舶到港随市场波动较大,阶段性空泊、阶段性船舶集中到港已经成为常态,给港口生产作业造成影响。客户对配煤的要求日益多样化,对港口生产效率影响较大。

(3)由于内贸煤炭价格持续下降,南方电力企业囤积煤炭意愿减弱,采取按照需求适度拉运策略,秦皇岛港煤炭到港船舶减少,煤炭泊位经常性空泊。

(4)进口煤炭虽然同比减少,但对内贸煤炭的冲击依然存在,进口煤炭的常态化采购,挤占了内贸煤炭市场份额。周边港口同质竞争愈发激烈,货源分流严重,秦皇岛港市场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

二、秦皇岛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思路——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

世界港口的發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运输中心”,提供基本的倉储、运输业务;第二阶段为“运输中心加服务中心”,除基本服务外,还提供部分增值服务。第三阶段为“综合性物流中心”。港口既提供有形商品也提供无形商品的服务。世界上的港口大多数属于运输中心加服务中心,但有一些起步早、发展好的港口,比如鹿特丹港,已经具备了现代港口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有望最先跃身成为综合性物流服务中心。而我国众多港口在升级成为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港口的道路上仍处于探索的阶段,秦皇岛港就是其中之一。

(一)具体模式

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就是在采购与销售两个环节之间融入筛分、配煤等创新价值环节,最大限度地获取货物所带来的增值收益;通过规模采购形成虚拟大货主,并以大货主身份整合全程物流链条,提升全程服务组织与管理能力,为客户节省物流成本,增强吸引力。

包括如下运作环节:集中采购、规模议价、流通加工、品牌化产品、社会化运输、定制化配送、服务标准控制。

(1)在煤炭产地集中采购煤炭,并注重多煤种采购,包括原煤、混煤。

(2)近期利用供货方的铁路申请权限申请车皮并运至港口,远期随着铁路能力的增加、体制改革的深化,谋划独立申请车皮的权利。

(3)按大客户的模式长期租赁堆场,享受大客户优惠,并可通过配煤利润分成弥补港口企业因效率降低所造成的损失。

(4)对原煤进行破碎、筛分,块煤装箱,沫煤用于配煤;根据市场需求配制品牌化产品,并推出不同煤炭产品,打造煤炭产品品牌,而具体配煤服务可外包开展此业务的港口企业。

(5)根据客户对时间及品种的要求提供定制化配送服务。

(6)对于公路集疏运、海运、配送等服务主要利用社会资源,可通过合作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7)制定服务标准,有选择利用社会化资源和对服务质量的把控。

(二)模式的可行性

目前,大型煤炭企业、电力企业、港口企业及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延伸物流链条。煤炭企业物流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以煤炭贸易为主、低水平的服务集成为辅的模式占据主流。电力企业开展物流服务,更多的是从保供的角度。如一些大型电力企业组建船队、参与煤炭开采、自建码头并开展配煤服务等。

港口企业近年来也开始注重煤炭供应链建设,但从沿海港口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目前还未有较为成型的港口企业能在煤炭供应链中成为主导。无论是港口企业还是煤炭企业,都是希望能构建煤炭全程供应链,煤炭企业占据资源优势,并利用资源优势向下游的物流链业务渗透,并希望能整合煤炭供应链条,形成一体化运作模式,作为港口企业则是以物流优势为依托,向上游和下游延伸。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致的,然而,两者各自都有优势和劣势,这也为各自的整合创造了空间。

三、秦皇岛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政府助力港口转型升级

采取港口为中心的供应链模式,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秦皇岛市政府要重视秦皇岛港的发展,对秦皇岛港进行科学定位,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出台政策使秦皇岛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进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改变秦皇岛港“一煤独大”的弊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使港口的相关要素得到合理的、充分的配置,营造良好的、宽松的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引进或者建立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该模式的有效运用,协调港口涉及到的各个产业,促进沟通与合作,实现协调发展,确保该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二)提高港口服务意识

过去,秦皇岛港在建设中过于看重港口规模、吞吐量、基础设施等“硬”因素,忽视了港口管理的“软”因素。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使顾客期望价值最大化,才能赢得顾客信任,树立品牌形象。秦皇岛港要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要强化港口的服务功能,为进、出港口的船舶、货物以及相关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兴建专业化的物流园区,延长产业链,让企业主动拓展增值服务,为港口增添了动力。

(三)壮大集装箱业务

秦皇岛港的主要业务除了大宗干散货外,集装箱业务也非常重要,这也是各个港口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利用计算机、云技术等对集装箱进行管理、控制和规划。发展內陆交通干线,建立大型集裝箱码头等。

(四)加快煤炭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随着秦皇岛港口物流的发展进步,其与国际和我国其他港口的竞争合作将会于秦皇岛港承担更多的国际国内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秦皇岛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改善,将有利于提高其物流效率,统一标准对接。

参考文献

[1]赵丹,刘桂云.浙江省海洋战略下港口物流服务创新研究[J].中国航海,2011(10).

[2]周晓杰.港口物流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6).

[3]刘勇.黄骅港煤炭运输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4]王雅山.河北港口集团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之路[J].企业管理,2013(05).

[5]毕然.秦皇岛港动力配煤业务优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丽杰(1981.09—),女,汉族,河北蠡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卢砚青(1978.05—),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鑫纳(1982.09—),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实验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港口物流创新服务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营口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关于港口物流环保化发展管理的研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