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

2017-10-20 05:41刘洁
丝路视野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大学生

【摘要】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出富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學生,大学艺术设计教育这一教育实践活动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正是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一核心问题,从夯实创造力生成基础、打造创造力发挥平台、更新创造力内核驱动三个方面,结合学生自身作用、老师课堂影响和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阐述了如何培养、激发、增强学生创造力的一些方法路子,为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设计教育;创造力;培养

创造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新作品的构思、新设计的创意等都与设计者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大学生作为未来设计发展的艺术人才和重要力量,他们的创造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水平。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富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持久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注重加强学生知识积累,夯实创造力生成基础

(一)要打牢专业底子,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

艺术设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由若干相关系统知识共同组织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着完备的系统组织构架。同时,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发展完善,其学科课程设置也有着实践科学依据,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专业养成对这一专业知识的需求量。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完完整整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要一定确保严谨性,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通过高效的课程传授提升。通过学科理论、学科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艺术设计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意识,使学生能胜任设计、创作、生产、管理工作,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考评机制引导。定期组织对学生各个阶段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评,是考察并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抓手,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学分,形成一种重基础,打基础的浓厚氛围。同时,还要通过科学的过程考评标准促进。这是确保考评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应把设计过程作为过程评价的重点突显出来。传统的考评体系总是考评设计结果这一个“点”,多项研究表明,对艺术设计的科学考评应该是对整个学习过程这一个“面”的考评,是一种过程考评标准。如:考评时,学生不仅要提交设计成品,还要提交创意计划、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创意的依据、创意草图、创意方案的形成与拓展、创意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工艺材料和最终作品完成的效果图等主要内容,也就是完成整个作品的全部过程。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评价提出异议,这也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帮助查找自身不足,理清创作思路。

(二)要扩充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综合知识眼界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建立在综合素质提高基础上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说:“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一论断深刻揭示出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知识构架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综合的知识眼界,这就需要学校在设置这一专业时,一是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该突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宽广的课程知识构架,实践证明,知识结构越科学,知识内容越宽广,就越能寻找兴奋点、兴趣点,产生创新灵感,取得创新成果。目前,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很多能够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内涵,促进学生兴趣的课程都没有开设,如世界设计史、工艺设计、消费心理学、广告学等理论课程等。这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视野,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因为知识的积累不仅是思索的过程,还是灵感培养、思维更新的过程。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交叉学科知识学习中,发现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和创造力。二是要打造学生扩充知识眼界的平台。知识获取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读书,一方面,學校在配备统一的图书馆时,还可以为艺术专业类学生提供专门的图书室或阅览室,并结合专业特点和知识扩充需要有针对性的选配诸如文艺、人文历史、社会风情、潮流时尚书籍提供借阅。另一方面,在教学或日常宣传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读书扩充知识的必要,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大读书氛围。

二、注重丰富拓展实践教学,打造创造力发挥平台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实践认识,就创造不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艺术的灵魂在造创,生活实践就是点源创造之火的那根“火柴”。在我们的实际学校教育中,这根“火柴”主要通过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通过实验教学来激发创造力

实验教学是实现艺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和助推器。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特别随着近年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表现手段、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增加了许多新的要求,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的权重越来越大,当代的设计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概念设计的层面,更多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创意转化成现实,这也正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设计课题和方向及大体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的设计方案在材料、结构、加工技术、实现方式上等实验方面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画室、摄影工作室、壁画与编织实验室、油泥模型与印刷实验室、木雕与家具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室、丝网印刷工艺操作间等专业实验室,提供各类加工机床、常用基本模型模具等各类专业工具等,并可以此为依托,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摸索拓展新的实验课程及课程模式,不断完善实验室配置,强化实验室功能,为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更好的条件保证,除此之外,这些实验室还可面向社会开放,吸引社会资源,如可通过企业联合建设,逐步建设成校企联合实验教学的示范中心,还可以承接一些设计能力较低的外包项目,使学生能够将理论所学在实践所用、社会所需中一一印证,使得校内的课堂和社会的工作岗位没有什么区别,打通实验与实践的通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要通过实践学习来激发创造力

实践学习在教学上体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实习,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通过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创造、课堂创造与现实作品、自我设计与社会所需之间的不同、差异和差距,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对自身艺术创作本身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对艺术创造价值表现进一步修正的过程中激发出创造力。在具体实施上,目前,许多学校多采用单元式分段教学方法进行,学生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在毕业前一年或半年到公司实习,如果在校期间实践技能课开的比较好,能真正紧密联系实际,那么在进入实习单位后通过实际接触客户,了解社会实际所需同,接触具体设计案例,跟踪设计过程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积累艺术创作和工作经验为毕业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奠定基础。

(三)要通过创新竞技来激发创造力

竞赛是激发学生的原创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进行设计的创造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国际、国内各类艺术设计大赛,有选择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高水准、全国性的设计竞赛。通过设计竞赛,教师把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把握创作规律,掌握基本的设计技能。学生面对设计实战,往往需要深入细致地针对某一主题展开思考、调研与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高水平竞争环境中的创意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使命感。

三、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更新创造力内核驱动

(一)要把兴趣培养作为创新思维开发的主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如果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创新、去实践创造,并在求知、探索创新、实践创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也只有对艺术热爱的人,把艺术放在主要的位置,为之奋斗,为之独立思考,让自己融入其中,才能创作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艺术。实际教学引导中,一方面,要进行有意识的制约性引导。教育者应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应通过兴趣培养让学生把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并对学习方向和进程进行制约性引导。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接触同类事物,主动地选择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包容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促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是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在外在行为上的整体反映,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个性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性,个性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学生兴趣,开发创造潜能。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做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设置培养学生个性的课程环节,及时发现和引导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比如,我们从事物的功能性上进行图形创意实践。不管从哪种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只要能使图形体现“以意生象,以象生意”的思维过程,那么设计就是成功的。这就要求老师检查作业时,要尊重、体现和包容艺术的多元性,如对求异的认同和追求,对教师、教材权威的大胆质疑等等,及时发现和鼓励显露学生创新意识和艺术才能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优势。

(二)要把教学创新作为创新思维开发的主抓手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汲取知识、开发智力的主阵地,也承担着培养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1. 教学创新的根本在教学的模式体制

要紧扣艺术设计实践性、创新性特点,结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推行“工作室+导师制”的教学新模式,着力建立以艺术设计专业导师为牵头主导,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深化发展创新应用专业技能为根本,以承接艺术设计项目为主要抓手和動力,将课程教学、专业技能交流与专业应用实践融为一体,将封闭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面向生产、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实际的开放式应用式教学模式。探索推行“工作室+导师制”教学模式,就是要根据专业发展、应用方向,对师资力量和学生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成立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室和教学团队,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性设计提供充足条件。

2. 教学创新的核心在主导教学的老师

老师在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最注重“有的放矢”,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要想上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就必须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喜欢爱好,对专业知识了解有多深,甚至是他的生活经历,把这些弄清楚了,老师在授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指导。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精神,还要跳出教材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兴趣,适时进行扩展。老师传授知识要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听明白,不能一头雾水。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知道了专业课程内容,掌握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师在授课内容、方法上才会思路开阔,不拘泥教材,才会不断涌现新想法,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一边教学,一边改革,久而久之,教师就有可能创新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闯出一条新路,摸索出一套符合现有教学模式的新教法。

3.教学创新的关键在教学运用的方式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艺术设计教学要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渗透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过程条理、系统,教学方法多样、灵活,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必须打破固有的灌输式、填鸭式、“独角”式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启发式、讨论式、交流式、互动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授课的不同对象,采用集中讲授、个人辅导、课堂讨论、学术讲座、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发展设计、作业讲评等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地,让学生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

(三)要把创新氛围营造做为创新思维开发的主旋律

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热爱钻研,在创新氛围良好的环境下学生善于创新。良好的创新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创新氛围营造需要组织开展以创新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来推动,一般来说可以重点开展以下三类活动来推动:

1.组织开展学术交流

交流始终是创新的源泉,交流通过不同创新思想的碰撞、磨擦出新的思想火花。要坚持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学术交流原则,聘请专业学者、行业领域专家和一线设计师举办学术专业讲座、学术交流研讨会、创新设计展览指导、手工工作坊,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2.组织开展创新竞赛

相比过去,创新不再是象牙塔的东西,许多年轻学子都跃跃欲试,希望展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而创新竞赛正是为这些学子提供了一个创新展现的平台。在创新竞赛中,选手们表面上角逐的是名次、奖杯,但根本上他们角逐的是创意。同时,作为一个好的竞技创新平台,它应该是开放式, 而不是闭门造车,它应创新地融入社会、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的元素,甚至是更多的一些元素主体,只有活动介入的主体越多样,学生通过大赛接触到的资源就越丰富,他们今后的视野也将会更加开阔。如可以以社会、市场、企业的现实需求作为竞技项目,并邀请该专业、行业、相关企业内的学业、专家、领头人、投资人担任评委,实现项目者与社会、市场、企业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3.组织开展科研活动

要积极鼓励、倡导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从教室课堂里、设计理论中走出来,快速成长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老师要担负起研究探索创新的引领者,把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的身份转变过来,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参与科研课题,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对比、更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开拓知识、技能运用思路,开发创新思维,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承担和研究部分内容,老师在一旁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一峰.论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6(07):38.

[2] 梁伟.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29):112~113.

[3] 戈红兵.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所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7):75~76.

作者简介:刘洁(1987—),女,湖南南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計。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大学生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