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2017-10-20 15:16李垣兵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李垣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公路桥梁等基础交通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公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软土地基的处理。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地段基础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方法,并且在施工中增加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施工过程必须遵循公路工程的规定要求,并且做好对填筑材料的分级工作,确保填筑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通过应用多种技术措施来保证公路路基的质量。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公路施工过程软土地基的现状

第一,因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地质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因素,不同地域所有的普通土性质显著不同的特殊土,有着特殊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软土是普遍的类型之一。软土是指海滨水边沉淀的天然含水量多、孔隙较粗、拥有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的细粒土。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只注重表面工作,对地基处理工作不是很重视,导致一些地基处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路基排水的主要工作是使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在保证路基常年维持干燥效果的同时,保障路基路面有着承载强度以及稳定性,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路基稳定,保证地基变形最小,同时最大限度节省工程造价,是工程施工管理时必须认真对待和重点解决研究的问题。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路面所面临的所有作用力,所以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使其有着高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第二,虽然处理软土地基的新方法及新工艺越来越多,但是各种新技术及新方法都必须要有一个验证过程,才能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尽可能早地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进行填土施工。软土路基的施工重点要放在降低工后沉降以及控制道路稳定性上面,施工中需要想好措施加快路基的沉降以及水平位移观测,同时和专业监测单位紧密配合,保持路堤填筑速率和路基土强度增长相呼应,确保软土地基坚固平稳,完工后的沉降度符合标准。

2、常见公路项目软土地基技术

2.1强夯置换技术

强夯置换技术是现阶段应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主要通过边填碎石边强夯手段使得地基中能够出现碎石墩体,之后再综合运用碎石垫层、碎石墩以及墩间土等共同制成复合地基,大大保证了地基承载能力,避免了地基沉降问题出现。强夯置换技术可被应用在淤泥土地基、人工填土地基以及黏性土地基等多种地基形式之中。强夯置换技术往往需要使用矿渣以及碎石等材料开展施工作业,并需要配备使用运输装卸设备、起重继续、夯锤装置以及脱钩设备等。

2.2表面处理技术

若是地基出现外表软弱情況,则可通过表面处理手段来促进排水,并避免表面出现剪切变形问题,有利于今后施工设备的停放以及操作施工。现在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手段有地表排水技术以及砂垫层两种。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排水技术通常可被应用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同时软土地基形式较为良好的情况下,通过开挖坡口形式,从而使得软土地基的表面水分含量得到缩小,之后需要利用渗透水性相对较强的砾石材料开展回填作业。对于土壤不均匀性相对较强的软土地基可通过敷垫材料来处理,此时可通过玻璃纤维格栅材料以及敷垫化纤无纺布材料来提升地基荷载,从而避免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并控制地基的侧向位移情况。但是在施工作业阶段,还需要对施工机械设备经过的地点进行补强处理,同时确保应敷垫材料适当的超出周围边缘。在开展首层填补作业时,可利用手摇式传送带来开展施工作业,同时对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2.3碎石桩加固手段

碎石桩加固手段是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方面应用几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其环保性相对较强并可以保证地基的加固强度。这是由于碎石桩可以和软土相互形成复合地基,大大保证了地基的强度要求,使得软土地基的软化以及流动等情况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若是需要通过碎石桩加固手段来对规模相对较大的公路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则必须严格把控泵送手段,科学设置泵送技术,同时对泵送的速度进行科学的管控制。这是由于使用碎石桩加固手段时,往往需要泵送的方式来形成碎石桩,但在对规模较大以及面积较广的软土地基进行碎石桩加固处理时,泵送设备常常会发生爆裂以及堵塞问题。所以有必要保证泵送技术方法,防止泵送管道淤堵情况出现,从而增强碎石桩加固手段的使用水平。

2.4置换法

置换法也是现阶段应用几率相对较高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质量达标的土质材料来替换原有的强度不符合规定的软土层。在使用置换法时,应当将软土地基下部适当区域的软土层挖除掉,并通过将模量高、强度达标的灰土、碎石以及素土等材料分层填置在原有土层上,以使得地基密度和相关规定要求一致,同时保证地基的承载能力。

3、选用不同技术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3.1路基条件

首先考虑路基构成。如果路基的土层较浅,应采用替换材料的方法来处理表层。假设软土层比较厚,那么可以用换填法和其他表层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如土层浅却带有砂石,就可以采用重压法来夯实土层。如果土层厚但没有砂层,可采用垂直排水和固结相配合的方法进行施工,这样可以缩短时间,提高项目效率。其次,对土层中土壤的特性需要仔细考虑。不同的土壤属性在选择处理技术时会有不同的效果和影响。

3.2公路性质

公路所在的环境、设计的形状、公路的通行能力都是公路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不同直接导致选用何种处理技术。比如高速公路或重载车辆较多的公路,需要选择防止下沉的处理技术;公路路堤比較宽时,可以用换填法减少雨水等外力对路基的损坏。路面有较大高度的公路不应采用强夯法等。从公路选择的地理条件看,如果能够统一沉降,公路依然可以维持整体的平整,但是如果沉降交错,则很容易产生风险与事故,因此,应秉持谨慎原则进行相邻地基的处理工作,进而避免在不均匀的土压下导致侧向位移,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3.3施工条件

项目的期限、选用的材料、所用的机器设备和施工单位的实力都存在不同,这也影响了路基处理技术的选择。无论选择何种技术,施工单位一定要在该项目施工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结语: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运输行业快速发展,车辆逐渐增多,公路桥梁施工项目也逐渐增多。软土地基作为公路施工过程的构成部分,工程施工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施工。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较高、渗透性小的特点,一旦施工质量不达标,那么将直接造成桥梁施工质量下降、缩短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强公路施工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公路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营改增”对公路施工企业分包的影响及对策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