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笛步的文化意蕴及其旅游价值

2017-10-21 05:28王无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

王无瑕

内容摘要:一方面,邀笛步地名于魏晋出现,距今已有千年时光,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逐渐多层次化,旅游品味也随之提高,文化旅游已成为精神上无所寄托。当邀笛步的文化意蕴与新兴旅游业相遇,必然会生发出新的旅游价值,并使之成为当代旅游业的新潮流、新扎点。

关键词:邀笛步 文化意蕴 旅游价值

一、 邀笛步位置及发展演变

1.“邀笛步”得名由来

坐落于金陵秦淮河畔的邀笛步,携着魏晋风度行于历史长河之中,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因种种原因,渐至没落,终消失于大众眼中,但其所含有的丰富的历史厚度仍旧频繁出入文人诗史集中。又因史料匮乏,众多事迹已不可考。诉诸史料,有关邀笛步的文献记载,最早出现已在南宋。

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中,对这一地名的来源进行了简单叙述:“邀笛步,旧名萧家渡,在城东南清溪桥之右。今上水闸是也。晋书云:‘桓伊善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清溪侧。依素不与徽之相识,自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令人谕之曰:‘胜闻君善吹笛,为我一奏。伊是时显贵,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故今名为邀笛步也。”[1]寥寥几字,交代了邀笛步的名称由来。后来桓伊吹的这三曲被称为《桓伊三弄》或《青溪三弄》,也就是现在的《梅花三弄》。据说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且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唱小曲儿。秦淮河甚至诞生了“停艇听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观。

此后邀笛步的名称由来历朝历代记载虽有出入,但王徽之与伊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名士风度的传说大体俱在。元明清时期皆沿用《六朝事迹编类》的说法,再无更改。

2.“邀笛步”位置

邀笛步的具体方位,因文人史官记载不一,再加上名号消失已久,位置几经变化,只能从古人记载中窥见一二。南宋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中曾言:“邀笛步,……在城东南清溪桥之右,今上水闸是也。”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又言:“邀笛步在上元县,乃王徽之遇桓伊吹笛之处。”[2]清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则为:“邀笛步在上元县青溪桥右。”[3]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邀笛步的大致位置在上元县的清溪桥旁。

青溪,原名东渠。《大清一统志》卷三十引《舆地志》:“青溪发源钟山,入于淮,连绵十余里。”其后数次改道。[4]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又记载:“朱秉器停云小志云:青溪自后湖分流,与秦淮合,当桃叶、淮清之间,有邀笛步者,晋王徽之邀桓伊吹笛处也。”[5]“桃叶”,即桃叶渡。清人王琦《秦淮志·图经》中记载:“(桃叶渡)在县南一里秦淮口。桃叶者,晋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指出桃叶渡在秦淮附近。清溪桥就在秦淮河边,而“当桃叶淮清之间有邀笛步者”,邀笛步又在清溪桥和桃叶渡之间,那相应之,邀笛步就在秦淮河上。明朝陆应阳《广舆记》中记载的“邀笛步秦淮上,王徽之于舟次”[6]也印证了这一说。

由此可以推测出,昔日的萧家渡,后来的邀笛步,就坐落在秦淮河畔,今东水关西侧,与桃叶渡相距不远。

二、邀笛步文化意蕴探析

1.魏晋名士风度的探寻

“历史上江南文化有三个高峰,分别是以金陵为中心的南朝文化,以杭州为中心的南宋文化,和以苏州为中心的明清文化。”[7]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建康城的地理方向的文人景观开始,邀笛步就是江南文化意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着自身丰富内涵的景点,形象从单纯的风景游玩处,到魏晋风流的代名词,不断在文学作品中涌现。

明人熊明遇《桃叶古渡》记载:“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其妹曰桃根。……后人因以名渡。今在秦淮口,王徽之邀桓伊据胡床吹笛,各不通姓名而去,又名邀笛步。晋室风流首王氏,长衢夹巷忽见烟波,观之殊有远意。”“晋室风流首王氏”一句,道尽作者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推崇。王献之、王徽之两兄弟,因其不拘一格,率真任诞,简约云澹,超然绝俗的做派与品质,至今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清人孙原湘所作词《邀笛步》也极力表现了对魏晋风度的向往之情:“清溪水清似雪柯,亭竹尖似铁。下车来,三弄毕,上车去。不作别,两相知,不相识。如此江山如此客,六代风流一枝笛。”可以说,邀笛步已经成了文人墨客心中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代名词。

2.家国天下情感的抒发

邀笛步本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地,探寻魏晋名士恣意潇洒不拘一格之所,但因政治时局原因,不少忧国忧民的文人借六朝旷达恣肆的风气来重构世人对家国天下的关注,而坐落于秦淮河畔,承载了魏晋风度的邀笛步,自然成了文人墨客抒发不平之气,怀古伤今的重要选择之地。

清朝诗人陈田《白下集沈生予明府席上赋得春草》从六朝时期的邀笛步着手,以古写今:“芳杜夺幽色,秦淮客路遥。清连邀笛步,绿锁宝工桥。柔雨生三径,残烟认六朝。梦归南浦里,几个别销魂。”将秦淮、邀笛步等代表金陵的地名与六朝联系起来,客路、残烟两个意象,凭添身世飘零、故国旧梦的伤感情绪。如若陈田只是借景抒情,以往日繁华的建康对比今天清冷“残烟”的金陵,表达怀古伤今的情感,那么清朝另一个诗人蒋士铨的《邀笛步》,就直接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表露出对社会的不满:“使军原不是凡人,岂与王郎论主宾。吹笛抚筝同谲谏,忍教疑贰杀功臣。”执政者的偏执专横,使得诗人愤怒不已,内心的郁闷与失落,借着邀笛步的典故呈现出来,毫不留情地表达了对当局者的不满。

从上述诗歌可以看出,邀笛步经过王徽之、桓伊故事的渲染,已经从纯粹的风景变成了探求名士风度,伤古怀今,寻访知己的人文景观,极大地丰富了邀笛步的文化意蕴,旅游价值也借此大幅度得到提升。

三、邀笛步与旅游

邀笛步之名從东晋起始,至今过了千余年的时光,文人墨客的诗篇沉淀出了此地独特的文化气质,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旅游价值。endprint

1.怀旧旅游

中国地名学会会长王胜三说:“地名不应停留在学术性研究的基础上,有故事的城市,要充分挖掘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邀笛步不仅有着历史故事,还有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赋予它深厚的文化意蕴。

如若在邀笛步旧址上恢复其名,与周围的秦淮河、桃叶渡,就可组成一条怀旧旅游路线。旅游者可以通过这条路线,窥探魏晋时期的风景人情,也可以透过这些景点的辞赋文章,领略明清年间的士人生活生长情况,来一次人文旅游的“穿越”。邀笛步地名旧址如果得以恢复,不仅可以提高南京地名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其独有的文化旅游价值,还可以为南京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一条新渠道。

2.诗词旅游

旅游与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一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诗人描写景点的诗词越多,说明该地旅游资源质量越高;诗词的充实和丰富,也提高了地域旅游资源的品位。[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古诗词旅游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文化形式,一首名诗往往成为一地旅游资源的无形宣传,可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所利用。邀笛步在文人墨客竞相游玩吟咏的千年时光里,涌现出了无数的文学作品,为“诗词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旅游者可在这些诗词文赋里,看到与今日已大不相同的邀笛步,体会到别样的旅游体验,获得新的旅游乐趣与审美情趣。

四、结语

邀笛步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浓厚的历史底蕴赋予了其极高的旅游价值,但因种种原因,邀笛步之名在民国时期便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在南京努力开拓新的旅游领域之时,邀笛步等消失的老地名或许可以提供一条新思路支撑南京旅游业的发展。恢复邀笛步的地名与旧址,不仅可以提高南京地名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其独有的文化旅游价值,还可以为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一条新渠道,让传承了优秀文化传统的邀笛步重回大众视野中。

参考文献:

[1] (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46.

[2] (宋)叶廷珪 李之亮校点. 海录碎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2:67.

[3] (清)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M].卷三十上地舆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73.

[4] 潘荣生.金陵城南邀笛步——记明代南京清溪诗社 [J].南京:江苏地方志,2009:54—55.

[5]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404.

[6] (明)陆应阳.广舆记 [M].卷二,清康熙25年刻本.

[7] 胡晓明. 文化江南札记 [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5.

[8] 朱桃杏,陆林,朱晶晶 .诗词的旅游效应及相关旅游产品开发——兼论皖南贵池李白诗词旅游开发[J].旅游资源,2005.21(6):551- 553.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特征探析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论诗歌中的悖论语言及其文化意蕴
晚清铁路论争中的文化意蕴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
宋夏丧葬文书档案比较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