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芳华人生

2017-10-21 04:45魏继文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孩子

魏继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我们希望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我们的目标就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够成才,但是我们一定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耐心做好身边的琐事;不一定每个人在学习上都出类拔萃,但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和学习什么;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你的好朋友,但是要让学生懂得所有人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一定每一名学生都有特长,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取向。

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为语文教学研究创造了一个新的途径。语文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诵读经典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

案例一:借助经典诵读,进行引课。

早上、下午课前10分钟,有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诵读和静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学习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学习张籍的《秋思》,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和“复恐匆匆说不尽”将“秋意深深勾乡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抄录李觏的《乡思》一诗,通过指导朗诵“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师生共同领会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欲望。学习《劝学》,抄录背诵汉乐府《长歌行》,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使学生陡然间明白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真正内涵。

案例二:用经典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怀念母亲》一文后,对照课后阅读链接,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边听边感受歌词中的含义,使“祖国在我心中”的教育专题得到升华;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后,将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抄录给学生,并在讲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教会孩子们学唱此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割让领土的耻辱,学生兴趣很高,虽然不时跑调。当唱到“那三百年来不忘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学习《七律·长征》时,在理解诗意后请孩子们静静地听由这首诗谱写成的歌曲,使学生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了解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克服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插播视频歌曲)

在浩瀚的语文知识海洋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来为语文教學服务,从而收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经典诵读对学生的深远意义

1.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了激发,爱上经典

这段时间的课堂朗读中,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分角色读、组内读、随机抽读;创设情境排成课本剧等),使平时读书声像蚊子叫的同学也能大声朗读了,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感情朗读更是触人心扉。

2.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诵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在读中感悟、在诵中求新,使得有灵感的孩子萌发了创作的欲望。

3.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得到完善,提升了审美情趣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诵读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进行摘抄。教他们将读到的好词、佳句或片段摘录下来,等有时间的时候,拿出来再细细品读。如在读到《珍珠鸟》一文中描写幼鸟时的一段话“它小,就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儿。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当孩子们读到这儿时,都忍不住扑哧扑哧地笑出了声,我想那是因为他们仿佛看到了这样有趣的画面,借此契机,我引导孩子们课后做个摘抄,有兴趣的可以写写自己眼里看到的动物可爱的萌样。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变得有涵养了,举止文明,懂礼貌,体贴父母,性格也活泼开朗;个别学生为人处事有分寸、有头脑了。诵读经典后,孩子的品味、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人格善化是经典教育最大的收获。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教学研究还应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让每一位老师参与到研究中来,从教学实际出发,扎根于教师群体,让人人都成为科研者就会消除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就会开拓出教育科研的新境界。

让我们且教且前行。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孩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