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

2017-10-21 00:12孙洪博
名城绘 2017年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海绵城市城市

孙洪博

摘要: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进行了基本的论述,随后对于城市在进行园林设计期间对于海绵城市这一理论的实际使用,期望经过下文的具体论述,能够为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的员工在对海绵城市这一理论进行实际应用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

为了降低城市水存在的问题,对于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以及优化,就有了“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正是由于这一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城市在进行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雨水体系的改良进程。

一、基础概念

海绵城市属于中国对国际上领先的雨水、洪水进行管理的相关理念进行借鉴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顺应发展和自然之间能够进行和谐共处的城市建设,另外它还和土地的开发活动、管理工作以及保护等方式息息相关。在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期间,按照“渗透、滞留、蓄水、清洁、循环利用、排泄”的这一方针政策,将对于水进行处理期间涉及到的所有流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内涝问题进行预防以及治理的方法进行全面考虑、对于地表径流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控制、将雨水转变为资源进行使用以及对水生态进行修复等众多目的。若是某一城市出现了降雨,第一,城市当中的所有“海绵体”将自身具备的吸水以及渗水这两项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二,城市当中的蓄水设施对当中的雨水进行吸纳以及调蓄;第三,因为“海绵体”吸水以及渗水这两项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导致“海绵体”处于饱和状态,所以要进入到普遍意义上的排水系统内部将多余的雨水排出去[1]。

二、实际施工使用

(一)對水文当中的脉络进行梳理

1.与防洪过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行联系,对工程的堤岸进行稳固

使用素土的堤岸线和植物开展的绿化工作之间进行联系,通过高度的绿化达到对水土进行有效的控制,预防使用混凝土以及石头开展砌筑施工等方式,整体到河道进行“硬化”。在河流以及河道的弯曲环节产生的冲击力相对大的范围内设置规定数量以及体积的堆石、碎石甚至是铅丝笼组合,减缓了河水对于岸线产生的冲刷作用,另外也能够方便对岸线进行固定[2]。耗费的成本资金小和方便开展施工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干扰问题同样不大,还有散放的堆石能够为施工场地当中的植物成长以及动物的栖息环境保留下一丝余地能够便于生态化建设的持续开展。

2.与流域当中的汇水路径之间进行联系,并对其进行梳理

将通过人工建造河流的河槽加深,对于行泄以及泄滞当中的第二条暗线进行设置,保证在处于枯水期时可以让蓄水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在汛期可以进行泄洪,还有尺度相对不大的亲水岸线可以为当地的居民以及外地的游客提供和景观进行互动的这一条件。在支流以及主流二者进行交汇的位置,建议采用导流坝对于支流当中和到当中的水流进行引流,预防支流当中的水流,在其进行交汇的位置中水流发生紊乱问题,对水流的岸线造成冲击。使用在阻止河水对和到当中的滞洪区域、岸线部位的绿化带以及湿地等造成的冲击,培植出稳定并且具备多样性的河道生物栖息地。

(二)科学地对“海绵体”进行选择

在对海绵园林进行建设期间,主要存在下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作用,其具体内容为:第一,对于园林当中现存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对之前遭到毁坏的生态系统缓慢地实施复原,还有对开发造成的影响小。可是现在在对海绵园林开展的建设工作结束以后,在进行正式的使用期间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一部分海绵园林当中使用的“海绵体”所具备的吸水功能,明显小于所在地区的降水量,另外还存在一部分“海绵体”,在进行正式使用期间,发生了破损的问题是导致事故问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全部是工作人员在对海绵园林进行施工设计期间对使用的“海绵体”没有高度的重视,未按照海绵园林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海绵体”进行科学的选择,由于中国的领土面积巨大,所以不同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因素等有着巨大的偏差现象,因此所有城市当中的降水量全部存在差异。为了能够将海绵园林自身具备的作用以及价值等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人员在对海绵园林进行设计期间,要对“海绵体”产生充分的重视,对于海绵园林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对于“海绵体”进行科学的选择,对于要用到的“海绵体”的质量展开严格的筛查工作,此方式能够帮助海绵园林在进行实际生产建设期间,施工企业必须要按照有关的规定信息内容,对“海绵体”自身的质量以及实用性进行确保[3]。

(三)科学地对景观进行设计,减小开发造成的影响

1.绿色的基础设施与市政部门的设施进行融合

在对雨水以及洪水资源进行管理期间,必须按照施工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使用具体的控制方式。本文介绍的是改良使用生态的方法进行调蓄的设施,降低对于开发使用的雨水以及洪水造成的冲击。在设计规矩的地区之中,需要把地表径流的系数、向外排水的数量当中与之相应的控制参数,对于各类技术进行改良使用,例如生态湿地以及雨水花园等。在降低地面径流的前提下达成蓄水滞洪的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雨水管网自身承担的排水压力,构筑分布这一类型的水文网络。使用此方式推动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部门的设施之间进行有机融合,更加有效地将自身具备的多样性发挥出来。

2.与景观植物进行有机融合

在雨水使用类型的景观内,景观当中涉及到的植被以及土壤等全部是重要的构成部分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某一城市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期间,要全面地对这一公园河岸位置的土壤这一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及了解,经过存在差异的方式,使用能够执行的方法对土壤进行优化,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现存的径流数量对地下水进行补给,推动河流当中的激流加大,同时在过滤以及吸附等这些作用下高效地对径流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行处理[4]。

三、结束语

上文当中,对于海绵原理在进行实际设计期间存在的一部分小问题展开了论述,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首先能够让设计工作者将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行改变,其次就是对“海绵体”进行科学、准确的选择,相信未来相关方面的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一博,赵昊阳,马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

[2]曾泉.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00001-00001.

[3]刘书影.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5):248-248.

[4]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29-129.

(作者单位:武汉大花山生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海绵城市城市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地域特征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