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中立德树人机制探究

2017-10-21 12:45沈蓉沈利荣刘伟王鹏徐含乐
科技风 2017年1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沈蓉 沈利荣 刘伟 王鹏 徐含乐

摘要:我国的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在最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科技事业培养出了大批高专业水准的技术人才,但是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学术专业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精英人才。“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并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优势及提高工科院校研究生自身 “立德树人”的意识等几个方面探究工科院校研究生“立德树人”机制。

关键词:工科院校研究生;立德树人;长效管理机制

近年来,各大高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精神,认真落实十八大报告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推进思想政治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目前,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当前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掌握顶尖科技的、具有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而教育质量直追国际水平的我国高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工科研究生,为我国乃至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然而,工科研究生一味追求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的工科研究生存在担当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明确,对待工作缺乏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功利主义比较明显,服务意识较浅等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在将来的发展[2]。同时,工科研究生也担任着支撑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高端人才的使命,所以,做好工科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及道德修养的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一、工科研究生学习现状

(一)学生读研究生的原因多样化

工科的大部分专业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研究生报考,是因这部分专业在毕业后的待遇非常丰厚。同时,随着我国最近几年研究生的招收比例加大,企业在招人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考虑到企业文化建设,所以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优秀研究生。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工科学生也有更大的优势和机会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因此,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最近逐年增加,部分学生看到研究生学历吃香,找到好工作的机会大,所以选择报考研究生;部分学生家长建议报考研究生光耀门楣;还有部分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计划,看别人攻读研究生自己也读。无论以上哪一种,都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向不清楚的情况,这样导致在入学后学习劲头不足,因在入学时盲目选择报考专业,缺乏对所报考专业的兴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想着只要不挂科。知识基础掌握不扎实,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导致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部分90后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及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恰是建立完整人格的必备组成因素[3]。

(二)网络对研究生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其新特征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技技术的发展,便捷的移动互联网通讯工具、社交网站,比如:QQ、微信、MSN等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整天沉迷于这些信息中,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沉迷于游戏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及健全人格的形成[4]。由于网络的监管难度比较大,有些网民盲目炫富、有些网民不节制自己的言行随意发布不健康虚假信息,加上网络信息的易于流转、随意性等很容易影响到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

二、“立德树人”在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势在必行

高校的使命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指明了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方向,阐明了“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德才兼备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用人原则,《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备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尽管近些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工科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才,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生基础常识少、人际沟通能力欠缺、功利主义较强、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等,这些恰恰决定着以后发展的高度[5]。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才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所以“立德树人”在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势在必行。

三、工科研究生教育中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高校行政管理者及以上领导应对工科研究生教育中“立德树人”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高校是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对高校进行宏观调控及管理的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着高校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6]。因此,高校行政管理者的“立德树人”意识及行为至关重要,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对工科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视非常关键。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高校行政管理者自身的师德直接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利益及高校改革发展的大局。

高校的各级行政管理者要率先垂范,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著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的党员同志也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定期深入各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和基层的老师及学生进行座谈,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并通过饱满的工作状态、超强的责任意识、优秀的专业技能及强烈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研究生导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优势

研究生导师是工科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关键角色,要落实好工科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充分调动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1.加强导师对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方面的培训

研究生导师作为基层工作者,要正人先正己,重言传更重身教,还要做学生的陪伴者和贴心人,帮助学生把准人生奋斗的方向盘。因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这一特征,使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因学习科研联系紧密而更加密切,并且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沟通交流,无论是从科研态度、学习习惯、工作作风、处事习惯还是做人原则方面导师是最具优势最直接且最容易影响研究生的,因此加强对研究生导师在育人立德先进理念方面的培训,强化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思想认识方面的育人意识,创新授课方式,以主题讨论与拓展辩论为形式,通过加入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对导师进行不定期、规范的、有计划的进行培训来提高导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果来影响学生。

2.增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日常的科研探索与学习交流过程中,研究生与导师来往频繁,导师应充分抓住与学生进行科研探讨的时间对研究生近期思想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思维模式的变化等有意识的进行了解,主动并且有侧重点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进行引导与教育。

3.制定导师在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方面的考核机制

制定导师在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方面的考核制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政治态度、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责任意识、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并将结果纳入像年终考核等的各类考核指标中。树立“榜样”导师,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舆论效应使导师自我对比考核,自我提升,增强导师的师德修养及个人魅力。

(三)提高工科研究生自身对“立德树人”的意识

在开展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的工作中,要通过校级和院级的研究生学生会、各类研究生社团激发研究生自身“立德树人”意识。研究生学生会及研究生各類社团的宗旨是丰富研究生的科研生活,培养研究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诚合作意识,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塑造追求科学人生观的意识。因此加大对研究生学生会及各类社团的宣传,提高影响力,使研究生主动加入到研究生学生会及各类社团中,自发主动提高研究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将研究生培养成具有智慧、修养等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综合素质人才。

四、结论

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新背景下工科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责任重大,工科研究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专业基础,更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所以研究生教育中必须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对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进加快各项“立德树人”政策在基层各学院的落实、加强导师对工科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方面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优势、提高工科研究生对“立德树人”的认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保障工科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工作持续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蓉,刘伟,林欢欢,徐含乐.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的思考[C].第二十八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编委会.第二十八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258260.

[2]李岩.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4:67.

[3]冯莎,颜俊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机制完善路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1)32:115117.

[4]朱松梅.论网络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的建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185188.

[5]余九林,李淑云.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立德树人”价值观的动力保持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1):101103.

[6]柳礼泉,王俊玲.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导师德育自觉的提升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2):108112.

[7]骆郁廷,郭莉.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4549.

[8]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914.

[9]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38.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