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削加工表面振纹的成因及消除方法探讨

2017-10-21 19:51刘红梅
科技风 2017年19期
关键词:刀具机床滑板

刘红梅

摘要:随着制造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影响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加工精度及使用性能的振纹,受到了很大重视,通过对各种振纹形状的成因分析,找到消除振纹的形成方法,达到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

关键词:车削加工振纹振动消除方法

一、振纹的概念

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振动,使车刀在工件加工表面产生了位移,因此在加工表面产生了波纹,这个就叫做振纹。振纹一般分端面振纹和回转表面振纹。端面振纹主要有轮辐型和靶型。回转表面振纹主要有斑节条型和自振振纹(如直纹型、乱纹型、阴阳型)等。振纹由振动引起,振动一般都具有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利用外力作用物体,使物体离开后,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的,通过自身的弹力和重力进行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自由振动又叫无阻尼自由振动,自由振动在整个振动系统中一般占5%。物体一直在一种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下,也叫驱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叫受迫振动。持续的外力,使系统的能量损失得到补充,受迫振动在整个振动系统中一般占30%。当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振动,叫做自激振动。它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振动,因为它是由静能源的能量产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周期振动。如果设备发生了自激振动,容易使设备失去稳定性。而在实际加工中,自激振动占整个振动系统振动的65%。要消除振纹,就要消除振动,要消除振动就要消除引起振动的振源。机床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振源有两种,一个是来自机床外部的振源,主要是车间里的其它锻压设备、机床及附近的火车、汽车等通过地基传给车床的振动源。另外一个是机床自身的振源,如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

工艺系统(如电机、工件、旋转轴等)、传动系统(如皮带轮、滚动轴承、液压传动系统的压力脉冲等)及机床回转组件等。

二、端面振纹的消除方法

(一)轮辐型振纹的消除方法

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机床外部还是内部的振源,它们对端面轮辐型振纹的形成,综合原因主要是机床主轴的轴向力窜动问题。轮辐型振纹的条数一般都与机床主轴上主动齿轮的齿数有关,多数情况是振纹条数与齿轮数相同;它的振纹深浅度与刀具使用的材料有关系,硬质合金车刀车削45号钢断面振纹从外向内逐步加深,通过车刀受力分析,得知原因是车刀的轴向切削力与切削速度有关,一般车削断面时,车刀都是从外向中心车削的,加工时的切削半径会越来越小,切削速度也会越来越小,从受力分析,轴向力的公式可以看出来,轴向力是越来越大的,这样主轴的窜动也会就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振纹慢慢的由浅变深;但是用高速钢车刀或者硬质合金车刀车削灰铸铁时候,振纹深浅度反而没变化。通过车削试验发现,削速度对轴向力几乎没有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振纹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消除轮辐型振纹的方法是要保证啮合精度,啮合精度越高振纹越不明显。一般是把主动轮或从动齿轮中磨损较多的齿轮换掉,以保证啮合精度。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改变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来改善振纹,这个就可能比较复杂的,要不断地调整每个的量量进行选择比较,最后才能选择最佳的各个量。

(二)靶型振纹的消除方法

靶型振纹形成的原因,通过车削试验发现,是由于中滑板丝杆在横向进给时速度不均匀,引起车刀的振动和主轴轴向力的窜动而形成的。对中滑板丝杆在横向进给时速度均匀,试验中发现制约的因素很多,常有丝杆变形弯曲、丝杆螺母配合的配合精度不好、燕尾槽的直线度偏离过大等。消除的方法,是通过检查丝杆的直线度和同轴度,一般用水平仪和百分表配合使用,检测丝杆螺纹的加工精度,要求小于0.05mm;对丝杆螺母的配合间隙,一般也用百分表检测径向间隙,一般要在0.2mm0.3mm以下,多数情况下,螺母的磨损比丝杆较快;检测燕尾导轨的直线度和平面度,一般用水平仪和百分表,要求小于0.02/1000mm;最后在装配时要保证丝杆的轴线与燕尾导轨面平行,也要用水平仪和百分表,要学会调整中滑板中的塞铁以及配合螺母上的调节螺钉。

三、回转面振纹的消除方法

(一)斑节条型振纹的消除方法

斑节条型振纹之间的间距是一样的,它的斑节间距主要与螺距和齿距有关,一个是导轨面下的齿条螺距,另外一个是大滑板溜板箱里与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的齿距。斑节的间距有时候和他们一样,有的时候是成倍数增大的。消除的方法,首先是检查大滑板溜板箱的位置是否出现偏移了,检测偏移量的大小;其次是检测传动齿轮与齿条的制造精度和啮合度是否正确;要调整好中心距,对小齿轮的磨损,要测量,是否磨损过大,必要时要进行更换;除次外,还要对机床整体进行检查,如操纵杆、丝杆、光杆等杆类的直线度检查,溜板箱等孔类的同轴度检查等;最后还要保证大滑板在摇动过程中,保证传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平稳性。

(二)自振振纹的消除方法

自振振纹是由于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变化引起的振纹,消除的方法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选择合适的转速、进给量、背吃刀量。一般不要在30m/min与70m/min之間选择速度,因为这个速度段容易产生自振;进给量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免宽而薄的切屑的切削,在机床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进给量和减小切削深度,也会减少自振振纹。(2)刀具角度的调整,增大刀具前角和减少刀具后角,或者当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不变时,增大主偏角,可以减少自振振纹。(3)刀具材料,对切削加工的振纹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刀具材料也在不斷的更新,选用非涂层或者物理涂层的钴基硬质合金刀片,对自振振纹有一定的控制。

总之振纹的产生原因很复杂,要多试验、多研究,才能找出振纹的规律,从而得到消除振纹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松生.轴承套圈表面磨削振纹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对策[J].磨床与磨削,1997(1):47.

[2]李耀刚.张文明数控车床振动的控制:振源与力学模型[J].机床与液压,2004(7).

猜你喜欢
刀具机床滑板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机床设计元素排序研究
数控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研究
滑板不好滑
浅谈金属切削机床发展概况
湖上的滑板
硅胶刀具清洁器
去玩滑板
米兰欧洲机床展举办在即
生路
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