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里的“驻村”民警

2017-10-23 09:22缪国庆
东方剑 2017年8期
关键词:警务室协管员驻村

◆ 缪国庆

大都市里的“驻村”民警

◆ 缪国庆

早年有过一部电影,影片名字叫《都市里的村庄》,说的是在上海城区附近农村的一家船厂里发生的事情;眼下,上海有一种创新,叫作“驻村”警务,假如也能够拍一部电影的话,名字就可以叫成《大都市里的“驻村”民警》。

肯定有人会感觉奇怪:上海,不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吗,怎么会与农村沾上了边?殊不知,越是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其周边乡村自然舒适、生态优美的环境就越有价值,越来越成为当今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杆。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多对城市边缘的乡村实施保护,形成了很多美丽且富有特色的田园和村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创建全球城市的进程中,上海同样作着这样的努力。否则,何以会有南汇8424西瓜、嘉定马陆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长盛不衰?何以会有南汇大团桃园、浦东鲜花港、崇明农家乐、松江五厍农业园等多元化旅游休闲服务的存在?何以会有上海中心城外圈的环城林带,以及以江、河、湖、路为骨架的绿色步道和林地体系的形成?又何以会有金山农民画、徐行草编、叶榭竹刻、三林舞龙等民俗民风,以及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的实施?

优美的乡村环境就在我们身边。

目前,上海城市化率虽已达89%,但乡村空间却占市域总面积的60%以上,除崇明、浦东、奉贤、金山、青浦等区保留大片乡村外,这些乡村还交错、环绕在中心城与各新城之间,有着片片耕地、果园、林地、湿地和自然村落,承担着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生态涵养、村民生活和提供游憩空间等职能。

村庄和村民也将长期存在。

建设宜居、宜业、人文丰厚、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为上海现代、科技、时尚的整体印象底色增添一抹乡土亮色,势在必然,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和社区自治能力,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上海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促进城乡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也大有可为。

就这样,“驻村”民警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驻村”,先“驻身”

上海的社区民警“驻村”试点是从青浦开始的,青浦的社区民警“驻村”试点是从练塘派出所开始的,而练塘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驻村”试点是从陈学飞开始的。

换一句话说,陈学飞是上海公安第一个“驻村”民警。

1

看是一长溜平房,却是醒目,有着“蒸夏警务室”的牌子,迎出门来的那个五十开外、肤色有点黝黑的民警,就是这里的“驻村”民警陈学飞。

一进门,算是堂屋,也是值班室,靠右墙摆两张办公桌,桌边墙上是电子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各个主要路口或重点部位的图像,实施全天候监控。若是右转,就是一个套间,外间是民警办公室,里间是民警接待室,里面挂满了锦旗;若是左转,是一个带卫生间的卧室,卧室里搁两张单人床,两床草绿色的被子叠放得整整齐齐;平常由两名熟悉域情的社区综合协管员协同“驻村”民警轮流参与24小时值班;堂屋的背后,则是一个厨房,虽然逼仄,也还亮堂,此刻有一协管员正在下厨。分隔的区域尽管都不大,但功能倒是齐全的。陈学飞搓着手,嘿嘿地笑:“既要做工作,还得过日子。”因为“驻村”民警必须保证90%时间“驻”在村里,与村民“同吃住、零距离”,扎根在最底层,去夯实公安工作的“两个最”:最基础、最根本。

“驻村”二字,对不少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新名词,但对于练塘派出所社区民警陈学飞来说,却是一段心路历程:2013年年初,针对农村地区地域大、管理难的实际,青浦分局开展了社区民警“驻村”警务改革,同时选取练塘派出所蒸夏地区作为试点,下沉警力,于是,陈学飞就成为了“驻村”警务改革试点中的第一位“驻村”民警。

2

“驻村”就要“驻身”。

早在“驻村”警务试点之前,青浦公安分局就已经明确:“驻村”民警以管辖的村委为工作中心“点”,实行弹性工作制,日常除参加分局、派出所组织的集中政治学习外,不参加派出所值班、备勤、安保及其他事务性工作,完全沉入社区,并保证每周不少于两个晚上住在警务室,每月利用双休日在辖区开展社区工作不少于两天。同时,积极整合专职辅警、综治协管员、社区综合协管员等,作为警务室常驻工作人员,与社区民警一起在警务室轮流值守,保证警务室24小时开放。

陈学飞“驻村”后,就对自己的工作时间作出了一个规定:一个星期七天,上六个白天班、连两个通宵班。

要开展警务工作,也要吃饭、值夜,因此,“驻身”的警务室就不能类同于其他地方的警务室,需要有诸多功能。蒸夏村委会腾出了院子左侧的一长溜平房,至于警务室的装修,以及办公桌椅、一应家什等,让陈学飞自己去按需设计、配备。村委会的资金有限,陈学飞心里清楚,于是自行设计、自行采购,能省就省,只求满足基本功能就行。不过,省了钱就不可能省心,样样都要自己动手,一下子便多出许多事情,成天忙进忙出。周围的村民来看新奇,也出主意,正好,陈学飞抓住这个时机,就与他们说说为啥“驻村”、如何“驻村”,说得周围的村民满心欢喜。

陈学飞当时所管辖区包括蒸夏、东泖、星浜三个村以及半个练塘工业园区。地广,人也不稀,778户、2000多人,更有倒挂的外来人口3000多人,还不包括其他两个村和半个练塘工业园区的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员。但是,再难也要去做,也要去熟悉,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驻村”民警的三大基本任务:人口管理底数清、村民纠纷不出村、发案明显下降。至于哪能去做、哪能去熟,陈学飞想,就是九个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面对面”,不是在警务室里等老百姓来见面,而是要走出去与老百姓接触。“驻村”后,时间充裕了,就可以经常出去走访了。通过不间断的走访,他不仅熟悉了辖区的村民,而且还熟悉了店铺的店主、修车的摊主,甚至收废品的人员。“心贴心”,就是要将心比心地为百姓着想,为百姓排忧解难;而“实打实”,就是要确保“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这一目标的实现。

3

说来有趣,陈学飞自己设计、自己装修的警务室竟然成了样板房。

陈学飞的“蒸夏警务室”挂牌运作后,就人气爆棚,陆陆续续地来了一拨一拨的人,其中,既有青浦各街镇的领导,也有邻街邻镇派出所的所长和社区民警。

原来,在练塘派出所蒸夏警务区试点推行农村社区民警“驻村制”工作初步打开局面后,上海市委“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调研组就多次到青浦、到练塘、到蒸夏调研,并将社区民警“驻村”制度纳入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14年年初,青浦分局经过认真调研,出台了“1+4+2+N”的推进方案:“1”自然是在2013年先行试点的练塘派出所蒸夏村;“4”是在2014年扩大试点的金泽派出所育田村、商塌派出所陈东村、徐泾派出所光联村和赵巷派出所方夏村;“2”是2015年推广试点的白鹤派出所新江村和香花桥派出所郏一村;至于“N”,既包括了2017年再增加的赵屯派出所万狮村和华新派出所华益村,更包括了在金泽派出所辖区实施的“驻村”全覆盖建设。

要保证警务室6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面积,要完善接待、调解、办公、生活等功能区域,要配齐所有工作、生活必需品,涉及方方面面,好在有“蒸夏警务室”的样板,岂不方便!于是,青浦各街镇的领导,邻街邻镇派出所的所长和社区民警纷至沓来,让一个小小的“蒸夏警务室”变得热闹非凡。

“驻村”机制的全覆盖建设,能否真正把点上发力拓展为区域全面支撑,切实推进基层治理和社区警务改革融合发展,并且证明“驻村”机制在农村地区的普遍适用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开始接受历史的全面检验、接受来自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的全面检验。

“驻村”,必“驻心”

“驻村”机制,关键在人。

青浦公安分局自始至终明确的“驻村”民警“三个不”的勤务要求,即“不承担破案打击指标,不参加派出所集中值班备勤和专项安保,不从事辖区以外的临时性任务”,为确保社区民警全身心沉入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而对于这个自由度,“驻村”民警又会如何把握呢?

“驻村”,关键在“驻心”。

1

有“驻心”,就有“人头熟”。

在练塘派出所“驻村”民警陈学飞的记忆里,他的“人头熟”是在两场暴雨中深入的:这天中午,他从辖区走访回来,突然之间变了天,看来马上就要下暴雨了,想起警务室门前的水泥场地上有一大片正在晾晒的麦子,他心里发急:如果麦子淋了雨,就会发霉、出芽。此时,派人去叫村民已经来不及了,他就和几个人口协管员一起,推的推,铲的铲,把两三万斤麦子堆起来,然后用油布盖好。幸亏动作快,等到他们把最后一块油布盖好,一场大雨就瓢泼而来。这时候,晾晒麦子的几个女村民才匆匆赶来,原以为晾晒的麦子全都泡了汤,但看到眼前的一切,她们顿时感动得泪水与雨水一起流了。稍后,又是一场暴雨,从一大清早就下起来了。陈学飞想起附近几位老年村民,从床上一骨碌起来,披上雨衣就冲出警务室去,果然,那些老年村民生怕稻田被淹,正在雨中忙碌。陈学飞自小在农村长大,懂农活,又正值壮年,忙乎起来自然利索,让那些老年村民禁不住都笑出了呵呵。谁料想,这边的危情刚刚排除,那边却来了告急:一口近80亩的鱼塘漫了水,那些白水鱼、昂刺鱼正活泛着伺机流窜。鱼塘老板心急如焚。陈学飞一打手机,20多个辅警先后赶来,忙着挖泥装草包,将鱼塘的堤坝加高。这一忙就忙到了中午时分,等到再回进警务室,自己活脱脱地成了一条刚从水里捞起来的鱼。此时,想起“警民鱼水情”这句话,他觉得自己真是“身临其境”了。

香花桥派出所“驻村”民警顾斌云乐做“老娘舅”,在郏一村是出了名的:那天上午,某公司的工人孙某在室外露天雨棚进行防锈作业时,不慎从3米多高的铁梯上跌至地面,随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室急救。他一听说情况后,在第一时间赶去,得知了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在安慰了孙某妻子后,他又赶去村里,他知道,假如不能圆满解决好这件事情,矛盾就会升级。果然,等到他会同村领导以及安监部门工作人员赶到事故现场时,孙某的妻子和5个亲戚、10个同乡已经堵在公司大门口哭闹,还有前来围观并发表各自意见的一大群人。个子不高的他立刻淹没在了人群之中,可他安抚家属的“大嗓门”却穿过人群传至现场每一个人的耳中,促使家属们同意去公司会议室详谈善后事宜。顾斌云一点一点记下了家属们的要求,同时站在道义的立场上,出面与公司进行沟通,让死者家属从心底里感受了他的真心,很快就尸体处理以及赔偿金与公司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样,一桩校园纠纷也是在他多次调解下才得以解决的:一家民办小学的学生小凌在上体育课时意外摔伤,导致右手骨折,学生家长与校长电话沟通时又发生分歧,于是,学生父亲及家属10余人赶到该校,扬言校方不妥善处理,就将封锁学校大门。他一得知消息,连夜进行了家访,倾听诉求,同时进行法律告知。随后,他又与学校进行了及时沟通,使学校不仅派出老师上门进行辅导,而且作出了合理补偿,不安定因素也因此得以消除。

在金泽镇育田村,谁都说“驻村”民警徐峰是细心人、也是热心人:金泽镇育田村原属西岑辖区,自西岑撤镇、西岑派出所与金泽派出所合署办公后,辖区老百姓办理个人事务必去到金泽派出所办理。西岑与金泽社区相距12公里,没有公交直达,即使骑电动车,单程也得半小时以上。如果缺少了什么材料,还要来来回回地反复折腾,非常烦人,尤其对辖区老年人来说,更是怨言不断。徐峰“驻村”后,记住了村民们的抱怨,也记住了他们的心愿。他作出了一个决定,由村代销店收集汇总要办事的村民名单及材料,然后交由自己审核,再安排车辆上门接村民中的老人和残疾人去派出所办理事务,办完事情后再送他们回家。这样,对自己来说,麻烦是增添了不少,但是,毕竟是解决了村民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当然,那些老年村民不懂什么叫“最后一公里”。在他们看来,来回明摆着的就是24公里,不过,贴心了,就没有距离,因此,都说“警察比自己儿子还好”。

真要说起来,这些琐琐碎碎的事都不是一个“驻村”民警的分内事,但若是从自家人的角度来说,却又是实实在在的自家事。这不,就连出租屋的房租讨不到,房东也会去找他们;甚至地里少了几根甘蔗、家里走失了一只鸡,村民们都会去找他们……“老百姓把我们当成自己人,也就会诚心诚意地来帮我们。”“驻村”民警们的肯定终于变成了他们的笃定:这种帮,体现在人口管理上,可以使他们能够随时掌握流动人口情况。因为青浦属人口导入区,来这里租屋的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除了人口协管员上门采集人口信息外,不少房东还会主动来找“驻村”民警,告知租屋人员的变动情况,就算房东不说,周围的村民也会来说。这种帮,体现在纠纷调解上,可以让他们在矛盾双方一致信任的基础上,一锤定音,使纠缠不休的问题迎刃而解。这种帮,体现在查案破案上,就是村民们自觉地成为了他们的“眼线”和“帮手”。

消息的传递就是对“驻村”民警“人头熟”的一次最好的印证——

那天,一位村民来到蒸夏警务室报案,说是从家里出来到场地上收衣服,前后不过10分钟时间,再回进家门,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一部手机被偷了。“驻村”民警陈学飞调阅了附近的监控,发现了嫌疑人的身影,再一路寻下去,嫌疑人的踪迹却消失在长途汽车站了。这里有通往多处的长途汽车,而并不是每条线路的长途汽车都装有监控探头,这样,也就无法再查下去了。不过,陈学飞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截了图,让周边的店主、摊主多加关注。没过两天,一家联华超市加盟店的老板娘就给他来了电话:“陈警官啊,你要寻的人现在正在小蒸兰州拉面店,你快来!”陈学飞立即带了协管员赶过去,呵,那个对象正坐在店堂里津津有味地吃面呢,一抬头看到面前站着一位警察,老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他始终想不通警察是怎么找到他的。

那天,光联村“驻村”民警徐为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居住在徐南路某弄某号某室的一个名叫倪健的人员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列为逃犯,于是,立即带人前往。可此人平时行踪不定,很少在租借的房屋里居住,故一时无法抓获。随即,徐为民就安排了村民中信息员进行监控,他相信,只要那个逃犯回进这个屋子来,前脚进,后脚就会有村民前来报告。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终于在第9天的夜里,传来了消息:那间屋子的灯亮了!徐为民带了协管员赶至现场,果然听见了门内的动静,他让此人配合开门检查,遭到了拒绝,他联系房东前来开门,可房门却被反锁。原本可以踹门进去抓捕,但他不愿让房东遭受损失,反正已经实施了包围,不怕逃犯逃到天上去。一个多小时的法制教育和后果告知,终于使逃犯倪健意识到在劫难逃,不得不开了门。被徐为民带回派出所后,倪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刚刚才进门,你怎么就知道了?”

有“驻心”,就有“地头熟”。

练塘派出所“驻村”民警陈学飞当时所管辖区包括蒸夏、东泖、星浜三个村以及半个练塘工业园区,总面积达11平方公里,比原来的静安区还大了三分之一。农村的路与城区的路不同,陈学飞归纳过八个字,叫作“村村有路、家家有路”,也就是说,大路套小路,小路连小路,假如不熟悉路的人进去,没有当地人带,肯定会绕东绕西,绕成一只热锅上的蚂蚁。难得来一次的人绕成一只蚂蚁还情有可原,要是“驻村”民警也绕成一只蚂蚁可真是笑话奇谈了,因此,“地头熟”应该是而且必须是“驻村”民警的基本功。

陈学飞的“地头熟”来自勤跑。练塘派出所特地为他配置了一辆电动车,他自己为自己配置了一辆私家车,私家车可以用来跑大路,电动车则可以用来绕小路。勤跑还须勤记,很快地,他的心里就有了一张辖区交通图。他不仅能够说出哪条大路上有几条小路,哪几条小路上有什么叉路,而这些叉路又分别通往何处,而且能够说出哪条路的两侧有哪些店铺、哪些房屋,有哪些会被忽视的角角落落。

说来有趣,那天与协管员一起骑电动车去一个叫夏庄泾的地方了解出租屋人口情况,协管员满以为自己熟门熟路,到了附近,径直朝前行驶,突然发觉陈学飞“丢”了,回头一看,陈学飞正在一条小路口等他,说是可以在这里抄近路。协管员感觉好生奇怪,这条小路只有住在夏庄泾的村民才会走,陈警官哪能也会这样熟悉?陈学飞笑说:“我有整个辖区的‘八卦阵图’。”“地头熟”成了陈学飞的优势,若是村民报警或反映情况,只要一说什么地方,他就可以马上作出反应,那里的大路小路、那里的屋前屋后就都在眼前了。

那次的“瓮中捉鳖”,更是让辖区的联防队员和协管员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时,陈学飞刚“驻村”不久,听说小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系列翻阳台入室盗窃案,因为一直没有破案,坊间谣言四起,甚至还传言嫌疑人手中有“迷魂香”,一闻就会让人失去知觉,老半天都醒不过来。他不信这个邪,但要让当地村民不信这个邪,就必须破案给他们看。他通过一次次实地勘查,不仅摸清了这个盗窃团伙的人数,以及作案规律,而且作出了研判:他们十分熟悉小蒸地形,每次作案后都是沿着小路四散逃跑的。陈学飞心想,你们是“地头熟”,我比你们更熟,只要你们再作案,看你们往哪里逃!那天凌晨4点左右,小蒸地区又来了报警电话,他一边飞速赶去现场,一边指挥联防队员和协管员对周边大小路口实施布控。尽管犯罪团伙作案后还是实施了分散逃跑计划,但最终都没有逃脱陈学飞的“八卦阵”:先是一个犯罪嫌疑人在芦潼搅拌站附近小路上被设卡守候的联防队员抓个正着;与此同时,陈学飞沿着另一个犯罪嫌疑人的逃跑方向追去,在泖河边的树林里发现了贼影,贼影依仗着“地头熟”七拐八弯地跑,可哪里甩得了比“地头熟”还熟的“地头更熟”。陈学飞紧追不舍,一直追了5公里,贼影终于瘫倒在了一片菜花地里;此后,陈学飞又带队寻踪而去,在一个出租屋里抓获了另外两名已经睡觉的犯罪嫌疑人。在抓捕行动中,这些曾经猖獗一时的盗窃团伙成员无一漏网。

而“驻村”民警朱春磊还把“地头熟”延伸到了居民小区楼房的过道里——

那天,家住白鹤镇启航城小区的居民倪某来到新江村警务室报案,称自己放置在小区3号楼天台南面中间位置的两盆盆景被盗,被盗盆景价值4000余元。朱春磊接报后,初步判断此案系由熟悉小区情况的内部居民所为,他随即前往物业调看3号楼底楼出入大厅监控录像,发现,当日上午确有一男两女共三人带着盆景经出入大厅离开3号楼,但由于其离开大楼后即进入监控盲区,无法再实施视频跟踪。可当他再次回放监控录像时,细心的他终于有了意外发现。原来三人在经过门禁前,是从门禁右侧通往底楼住户的过道走出,他熟知该楼过道,也知道右侧过道旁边上只住有101室、102室两户住户,而一般人并不会走出这样的路径来。如此看来,一男两女中有人极有可能是101室或102室的居民。心里有了底,他就抓住这条线索立即对这两户住户进行查访。当敲开102室房门时,发现出现在他眼前的居民任某就是监控画面中的一个女性!据任某交代,与其一同作案的还有王某、梁某两人。当报案人从白鹤派出所领回失而复得的两盆盆景时,在感激连连之余,更是称奇不已。

3

有“驻心”,也就有“探头熟”。

要说这里的村民有意思,还真是有意思:尽管房屋年久失修,但装探头热情却是有增无减,为了加强防范,不少人家都在院子门口或过道里安装了简易的监控设备。民警陈学飞一“驻村”,一发现这个“秘密”,心里就有了一种“为我所用”的欣喜。在这种欣喜中,他就一个一个看、一个一个记,成了蒸夏辖区的“探头熟”。

一个案件的侦破,印证了他的“探头熟”——

那天,辖区某杂货店发生一起盗窃案,嫌疑人假装买东西,趁女店主转身取货之际,从收银台里偷走了3000多元现金。案值虽然不大,但对于每天赚不了几个钱的小杂货店来说,却不是一笔小数目。女店主报案时涕泪俱下,一再恳求陈学飞一定要抓住这个窃贼。窃贼在作案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杂货店里又没有安装监控设备,破案希望十分渺茫。陈学飞现场勘查后走出杂货店,突然灵光一现:店里没有监控录像,但附近就有监控录像。没错,在杂货店附近的一户村民家,他通过监控录像看见了一个场景:一个穿着白底黄花连衣裙的女青年,朝杂货店走过去没几分钟,又折返了回来。而在另一户村民家的监控录像里,他又看见了另一个场景:这个女青年一边走一边往兜里塞钱,神情慌张。此人有重大作案嫌疑!只可惜头发遮住了她的大半个脸。他让外口协管员辨认,外口协管员说他看见有人穿过这样的连衣裙,此人姓杨,住得并不太远。陈学飞随即让外口协管员带去杨家。那个杨某正在洗衣服,而那件白底黄花连衣裙就浸泡在盆里,一看警察找上门来,得知事情败露,她的脸色顿时也变成了一片白底黄花。

一个花木盗窃案的侦破,同样印证了其他“驻村”民警的“探头熟”——

那天,有群众前来报案称:其原先居住在福泉山村山前某号,动迁后仍将一棵祖传百年桂花树留种于房屋的南侧,当天准备将桂花树移走时,竟发现连树影都不见了,只剩一个大坑。经估算,该树的价值约为人民币10万余元。接报后,“驻村”民警顾斌云开始觉得难题来了,因为案发地所处区域早已完成动拆迁,没有路面监控可寻,也不可能有目击证人。稍一思索,眼前马上就有了光亮:在村口一处厂房内安装有监控探头。要把一棵古树运走,必然会用车,必然会经过村口。经过连续数小时的监控回放和缜密分析,他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一辆可疑的卡车上。尽管镜头模糊,但通过不同视角反复查看,还是能够看清卡车的车牌号码。凭借车牌号码,他顺利地寻找到了该车的车主李某。经询问,李某不得不交代了与老乡姚某等三人用卡车到福泉山村山前盗运桂花树的过程。

其实,对于自己成为这样的“探头熟”,青浦的“驻村”民警并不满足。在农村地区,监控探头“布点稀、录像少、覆盖率低”的现象十分普遍,就算村民自装了一些简易的监控设备,还是没有改变这种基本格局。在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的过程中,要有效、长效地实现对农村地区治安的全面防控,必然要走科技强警之路,谁都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落后现象,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辖区的平安建设。

先行“驻村”试点的陈学飞先行了一步。

蒸夏村委会支持了他的想法。于是,陈学飞依靠他的“地头熟”,确定了43个技防监控探头的安装位置,因为这43个技防监控探头加上村民所有的简易监控设备,已经足以覆盖整个辖区的主要路段以及重要部位;陈学飞依靠他的“人头熟”,又挨家挨户地做通了与监控立杆相关的村民的工作,因为有些立杆紧靠村民的房屋,还要借用村民家的电源。

前期工作告一段落,请来专业公司估算了一下工程费用,大概在20万元,村委会面有难色。陈学飞就向村委会明确:涉及专业技术的部分,一定要请熟悉的专业人士、以最低价位来做,其他苦活、累活都由他和协管员包了,包括监控立杆上的打洞,包括竖监控立杆时的挖坑,包括运输和搅拌立杆时所需的水泥、黄沙、石子,绝不花费村里的一分一厘……从2013年底开始施工,到2014年8月完工,不仅把总体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而且保证了新安装的图像监控在实战中发挥最大效能:“犯罪活动看得到、犯罪证据捏得牢、犯罪嫌疑人跑不了”。

布点是自己布的,立杆是自己立的,调试是自己调试,陈学飞理所当然地成为了43个技防监控探头的“探头熟”。

那天下午,陈学飞接到一个裴姓村民的报警,说是家中被盗价值600多元的皮夹克一件,还有皮夹克里装着的3150元现金。接报后,他开展了现场走访调查,并且调阅了周边的监控图像,嫌疑人很快就原形毕露:那天,嫌疑人多次出现在案发现场;随后,空手进入裴姓村民家中;不一会儿,嫌疑人穿着裴姓村民新买的皮夹克出来;在路上脱去自己的旧衣服,重新穿上偷来的皮夹克,戴上一副墨镜,然后骑着一辆挡泥板上有小李车行字样的红色电动车,沿新朱枫公路往蒸淀方向驶去……陈学飞又通过排摸小蒸、蒸淀的电动车行,很快就锁定了对象,此人在三个月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蒸淀小李车行购买过一辆同款的红色电动车,而此人又有多次盗窃前科。

“驻心”,也“联勤”

一心一意的“驻村”实践,可以让每个“驻村”民警把自己的故事说得头头是“道”。

“道”,既是以“驻村”勤务模式强化社区民警专业化建设、促进社区警务工作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双赢之“道”,更是整合群防群治队伍,实现社会治安由事后处置向超前防范、由重治标向重治本转变,保障辖区居民安居乐业之“道”。

1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在金泽镇,不仅完成了辖区9个驻村警务室建设,而且从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统筹、联动支撑的角度出发,创新实施了警务室、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网格化办公室、平安工作站“四站合一”模式,实现社会治理一体化格局。为了全力支撑“驻村”民警开展工作,金泽镇还将原先各自为政的社区保安、综治协管、社区综合协管、群防群治队伍以及网格化管理人员全部整编为网格巡查辅助力量,按村划分给“驻村”民警,跟随“驻村”民警开展工作。

在赵巷镇方夏村,“驻村”民警依托“大联勤”向社区延伸的优势,有效整合村级层面的社保队员、综合协管员、联勤志愿者队伍,分3个片区、设置20个巡逻必到点开展动态巡逻,提高了见警率和可疑情况发现率;在金泽镇陈东村,“驻村”民警针对辖区内水产养殖户多、养殖面积广的特点,组织社保队员、村治安积极分子、水产养殖户业主组成“联合护塘队”,以轮流值夜的形式开展联合护塘巡逻;在徐泾镇光联村,“驻村”民警针对紧邻大虹桥、村里房屋出租多的情况,采取了建设监控室、封闭小区措施,对出入口实施24小时监控,同时,还发挥外来流动党员的作用,组织他们参与晚间的志愿者巡逻。

2

借力助力,也让“驻村”民警如虎添翼。

在白鹤镇新江村,常住人口仅300多户1200人,但外来人口却达到了4000之多,其中大部分人都在昆山花桥打工。原来,新江村与昆山花桥交界,昆山花桥通了地铁后,房价飙升,租房价格也水涨船高,因此,在昆山花桥打工的人就逐渐迁移到新江村来居住。白鹤派出所“驻村”民警朱春磊就与花桥派出所建立了协作机制,不仅定期碰面沟通警情,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久前,新江村发生一起敲诈勒索案,根据案中留下的线索,朱春磊并没有在当地的资料库里搜到相关案犯的信息。他灵机一动,随即就与花桥派出所联系,果然就发现了相关案犯的踪迹。

在香花桥街道郏一村,村民更少,才25户,而企业却有160多个。企业多,矛盾纠纷就多。“驻村”民警顾斌云就与相关部门搭建了矛盾纠纷联席会平台,每月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并分别在事前、事中、事后介入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有效地维护了相关工业园区和加工区的正常秩序和治安稳定。

赵巷派出所“驻村”民警金培林在走访辖区过程中,发现方夏村刘夏有一个从事金属表面加工处理的私人小作坊,经常将生产废水偷排在村内一小河浜内,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环境污染类案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公安机关平时处理的相关案件并不多,而金培林从警以来经手过的类似案件更是少之又少。可环境污染关乎村民健康安全,他下定决心要一查到底。于是,首先通过实地走访,锁定了该作坊老板的身份信息,随后,又与区环保部门联系,就调查取证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在他的带领下,环保工作人员来到疑似被污染小河浜开展调查取样,经专业检测鉴定,该金属加工作坊通过渗坑排放的废水PH值高达13.1,超过标准排放限值,涉嫌污染环境罪。赵巷派出所立即对此案立案侦查,而后,将已经闻风外逃的嫌疑人赵某抓捕归案。

一个“防管控一体”“警社民共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正在青浦基层农村形成——

在人口管理上,市局对分局的人口信息3天之内更新率要求是90%,分局对派出所的要求是95%,而青浦“驻村”民警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99%,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却往100%上靠;在矛盾纠纷调处上,他们坚持公平公正,通过调解、化解,不让一起矛盾纠纷出村;在治安管控中,各类案件的接报数和发案数都较“驻村”前有了明显下降。

大都市里的“驻村”试点已有4年半时间,大都市里的“驻村”民警展现了他们的别样风采,看来,真可以拍一部电影了,肯定精彩。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警务室协管员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高职院校社区警务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论“居家式”警务室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露出马脚
宜阳局坚决解聘不称职国土资源协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