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场硬仗”决胜脱贫攻坚

2017-10-23 01:10冉阿建
当代贵州 2017年37期
关键词:六枝特区易地贫困户

文_/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四场硬仗”决胜脱贫攻坚

文_/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六枝特区以啃“硬骨头”破题,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再一次吹响攻坚拔寨的冲锋号角,全面促进“产业一体化”良性发展。

近年来,六枝特区以啃“硬骨头”破题,把握“精准”要义,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建“529”脱贫攻坚战区工作方案(即全区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脱贫攻坚战区,在市级帮扶2个极贫乡镇的基础上,将剩余的9个贫困乡镇作为全区脱贫攻坚“决战点”),示范带动全区整体脱贫。

如今,六枝特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正深入展开,将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脱贫攻坚“四大硬仗”。奋力从最薄弱处抓起,确保不留下一个贫困乡镇、不遗忘一个贫困村寨、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位贫困群众。

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六枝特区再一次吹响攻坚拔寨的冲锋号角。

基建升级夯实发展后劲

“泥巴路泥泞不堪,出门必须穿水胶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穿的衣服,没几天是干净的。”在牛场乡黄坪村,看着眼前的通村硬化路,曾经在黄坪村小学当了11年教师的何勇说着今夕的变化。

黄坪村是六枝特区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海拔高,终年云雾缭绕。过去,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村里发展缓慢,出行靠走,有货运不出去,村民经济收入低。“去乡里赶集,天刚刚亮就动身,天黑才赶得回来。”何勇说。

3年前,水泥硬化路通到了村里,黄坪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客运车辆通村到户,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运输。同时,基础设施的改善,加上良好的生态优势,还吸引了龙头企业的入驻。通过“三变”模式,六枝特区黔中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6000亩土地种植生态茶,村民既可以参与分红,也可以在茶叶基地务工赚取收入,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现年50岁的村民陈正才,在外务工十几年,春节回家的他看着村里的变化,决定不再外出务工了。他高兴地说:“我们两口子在茶叶基地打工,每月收入4000元。现在通组硬化路有了,交通也方便了,出门就可以坐车,再也不用走几个小时山路去赶集了。”

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石,对于优化调整产业、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六枝特区各个乡镇和社区正争先恐后,全方位发力。九龙社区完成进寨公路12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建设水源点1个;银壶社区完成通寨公路4823米,庭院硬化1400米;牂牁镇“三街十二房”121户已完工100户,郎毛公路提升改造基本完工;岩脚镇安全用电、水、通讯全覆盖,村村通水泥路;关寨镇荆竹林至关寨新村等13条通组公路、产业路已动工,已落实8亿元的人居环境改造项目资金;大用镇骂冗村、凉水井村、大用村、黑晒村小城镇已经规划完毕;木岗镇完成小黄桶村等整村推进项目验收;中寨乡费戛村正在实施庭院硬化。

搬迁搬出新生活

当一个地方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时,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为应有之举。

走进新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那玉希望新村,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居民健身区、农贸市场、医务室、家政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

今年2月,新窑镇联盟村猫猫洞组村民杨江一家踏进了那玉希望新村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全家人不禁喜极而泣。

“我老家的房子是危房,漏雨特别严重,墙体有个拳头大的裂缝,从外面一眼就可以看穿。粮食收成少,经常找邻居借粮食,家里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杨江说,搬来安置点后,当地政府根据个人意愿,推荐自己到那玉希望新村理事会工作,妻子也成为了小区保洁员,“现在家里有了稳定收入,孩子也就近入了学,生活越来越好了。”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事关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六枝特区将三区(深山区、石山区、地质灾害区)、三不便(交通不便、就医不便、就学不便)、一缺(缺住房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搬迁重点对象,以县城安置为主,中心集镇安置为补充,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牢牢抓住“三变”改革这个“牛鼻子”,创新“三变+易地扶贫+N”。

同时,全面摸清搬迁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劳动能力、发展意愿,突出“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实现就业扶持、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至今年6月底,六枝特区2016年项目6个安置点搬迁入住率达84.6%,就业率达88.3%。

新家新生活。“不花一分钱住进新房子,还做上了生意,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在落别乡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搬迁户罗春花抑制不住兴奋之情。

去年9月,搬到安置点的罗春花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用5万元“特惠贷”作为启动资金,在小区租下一间门面开起了小饭店,生意很是红火。

精准施策,落别乡依托集镇和景区景点,鼓励和帮助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目前已有91户搬迁户开办起了餐饮店、超市、礼品店等。

扶贫产业遍地花开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躯之本、致富之源。

为实现产业全覆盖,六枝特区以产业为依托,以“3155工程”和退耕还林为抓手,因地制宜精准选好产业扶贫项目,主攻“短、平、快”的蔬菜、家禽等常规产业,辅以猕猴桃、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特”,通过“三变”改革链接贫困户,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新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那玉希望新村一角。

近年来,牛场乡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示范的原则,把烤烟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农增收的重要途经来抓,在全乡规模化种植了1400亩烤烟,覆盖农户400户1400余人,产值达560余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在关寨镇龙潭村,村支两委将51万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养猪产业,计划饲养肥猪802头,目前存栏405头,带动当地80户贫困户242人参与,采取固定分红和“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模式利润分红。

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兴介绍,利润分红按五四一的模式,其中合作社占50%,贫困户占40%,村集体占10%。如果养殖场喂满猪,入股贫困户每年每户能分红1200元左右。

“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实现贫困户产业‘三变’全覆盖,户均预计增收1600元以上。解决贫困人口就近临时就业261人,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关寨镇镇长朱晶说。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六枝特区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打出了一套种植、养殖、加工、贸易、就业的脱贫攻坚组合拳。截至目前,全区实施“3155工程”达121.26万亩,新增蔬菜基地12698亩、猴桃2420亩、中药材1280亩,新建规模化养鸡场5个、养鹅场2个,整个农业朝着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各类产业覆盖18个乡(镇、社区)122个贫困村1.8万户贫困户46741人。

六枝特区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发展刺梨产业。目前,全区刺梨种植面积达到30000亩。(六枝特区党委宣传部供图)

“三保障”撑起一片新天

“三保障”是指教育、医疗、住房三项扶贫行动,扶贫新阶段,不仅要关注贫困户的基本物质生活,更要满足其享受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

教育是断“穷根”最彻底的措施。六枝特区对因学致贫家庭,对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进行分类补贴补助。今年上半年,全区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301万元,发放扶贫专项助学金267.7万元,免除贫困学生学费140.69万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市场机制也在努力的进行变革,有很多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得以开展,这样的形式更给企业带来了有力的竞争与挑战。现阶段,虽然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经济管理的模式,但是基于市场营销模式下,我国的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企业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六枝特区教育局副局长袁岑表示,六枝特区坚持把学生营养餐做成脱贫攻坚的大产业,形成了“营养餐+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以销定产,采取学校点菜、基地育苗、公司配送的模式,让全区187所中小学、58所学前教育的8.9万余名学生吃到统一标准的营养午餐,“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吃饭问题,也带动了地方产业链条式发展,多方共赢。”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对一般老百姓来讲,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

为了给困难群众编织一张安全、有效、温暖的医疗保障网,近年来,六枝特区完善扶贫思路、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开展医疗健康扶贫。加大医疗报销制度宣传力度,全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我们正积极推动‘医共体’建设,力争2018年实现区域内全覆盖。”六枝特区卫生监督所所长杨诚说。六枝特区“医共体”是以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六枝特区人民医院两家二甲医院为牵头单位,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组建的医疗服务共同体,派驻院长和专业技术团队到基层医院开展工作,弥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能力不足,实现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重大疑难病症不出省” 。

郎岱镇群峰村村民雍道富右腿臃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以前想去大医院治疗,但交通、食宿、护理产生的高昂费用让他望而止步。如今,他只需来到郎岱镇卫生院中医馆针灸室,就可以享受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

在住房方面,六枝特区已对各地的危旧房进行了多次排查,只要居住在危旧房内,无论是否为贫困户,一律纳入到拆改计划,做到“先看房、再看人、零遗漏、全覆盖”。

六枝特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泽华表示,各乡(镇、社区)须每月报送3次危房改造工程进度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所有列入改造计划的危房改造工程必须于今年10月下旬完工。届时,将会组织综合抽查性验收组进行抽查性验收。

(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六枝特区易地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关工委召开“五老”人民陪审员座谈会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201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贵州赛区比赛在六枝开幕
六枝特区委离退局把温暖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