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选穴规律研究

2017-10-23 19:18初依侬詹秀菊莫朵朵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因子分析针灸

初依侬+詹秀菊+莫朵朵

摘要:目的 探索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选穴规律,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筛选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针灸治疗VD的临床治疗文献,应用因子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315篇文献中共出现230个穴位及穴位点描述,穴位出现总频次为2646次,出现频次>10次的穴位为高频穴位,有42个。KMO的值为0.726,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且因子模型会比较完善。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法,从解释的总方差表可以看出,初始特征值>1的成份有12个,以此抽取方差贡献率为69.489%的12个公因子。结论 针灸治疗VD的选穴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遵循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主要选取具有补肾益脾、醒脑开窍、舒筋通络等功效的穴位。

关键词:针灸;血管性痴呆;因子分析;选穴规律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5-0011-07

Research on Acupoint Selection Law of Vascular Dementia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CHU Yi-nong, ZHAN Xiu-ju*, MO Duo-duo

(School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upoint selection law of vascular dementia (VD)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Literature about VD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NKI and VIP database was screened and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230 acupoints and acpoint description were shown in 315 articles. The total frequency of acupoints was 2646. Acupoints with frequency of more than 10 times were acupoints with high frequency, with 42 acupoints. The value of KMO was 0.726, which was suitable for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factor model would be relatively complet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total variance table. It could be seen from total variance table that 12 compositions with initial eigen value was greater than 1, in order to extract 12 common factors with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69.498%. Conclusion The acupoint selection of VD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and acupoint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escription. Acupoints with the functions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spleen, awakening and enriching brain, and relaxing tendons and collaterals are mainly selected.

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vascular dementia (VD); factor analysis; acupoint selection law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脑缺血后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患者智力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可导致VD,而其他因素如高龄、吸烟、痴呆家族史和低血压等也会造成VD。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VD可能会成为老年性痴呆的第一大病因[1]。

针灸治疗VD历史久远,对证型、辨证论治及临床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针灸治疗VD临床文献中的高频穴位进行分析,探求选穴规律和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针灸治疗VD的临床治疗文献,文献发表时间1997-2016年。endprint

1.2 检索方法

以血管性痴呆、VD、老年痴呆、针灸疗法、针刺疗法、灸法、艾灸法、穴位埋线、穴位、针刺、电针、毫针、激光针等为关键词进行主题词检索和组合检索。本次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5日。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⑴文献类型为临床治疗型文献;⑵疾病诊断为血管性痴呆;⑶文献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电针、激光针、穴位注射、眼针、嗅三针、舌针、穴位埋线、经皮电刺激等针灸疗法为治疗手段,单独针刺或与其他疗法合用进行治疗;⑷疗效判断为有效。

1.3.2 排除标准 ⑴研究单个病例的文献;⑵诊断不明确的文献;⑶动物实验文献;⑷人或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学等基础研究型文献;⑸无具体用穴的文献;⑹统计学方法不规范的文献,如观察组与对照组设置不具有可比性的文献或样本量过小的文献。

1.4 数据规范

对穴位名称进行规范。首先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针灸学》[2]进行穴位名称规范化,如将“太仓”规范为“中脘”,“绝骨”规范为“悬钟”,其他头针和舌针治疗的穴位描述点也分别归类。因文献中的头穴线“顶中线”和“额中线”的使用频次都达到17次,故将这2个头穴线数据也纳入到选穴规律研究中。在查询到的针灸治疗VD的文献中,有出现玉枕透天柱、百会透前顶、内关透外关、上星透百会、率谷透曲鬓等透针法涉及的穴位,将其分为2个穴位均计入频数统计,如上星透百会中将上星和百会的出现次数各记1次,以确保穴位信息录入的完整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穴位进行因子分析。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为因子分析提供各个变量初始特征值以提取因子;然后,通过初始特征值>1的成分个数来确定因子个数,再通过旋转成分矩阵来判定各变量在各公因子中的贡献率,以判定各穴位归属于哪个公因子。

2 结果

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VD的文献共315篇中,其中出现230个穴位及穴位点描述,穴位出现总频次为2646次。出现频次>10次的穴位为高频穴位,有42个,合计频次为2142次,占总频次的80.95%。

通过对比,发现频次>10次的42个穴位得到的公因子能够解释的总方差达到71.305%(>70%),能够很好地反映穴位的信息,故最后選取频次>10次的穴位进行因子分析。

第一次因子分析抽取出14个公因子,其中有3个公因子只包含单个穴位,只能解释单个变量的内容,所含信息较少,且信息较孤立,故予以剔除。随后对剩余的39个变量以相同的分析方法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得到12个公因子。

2.1 KMO度量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

表1中的Kaiser-Meyer-Olkin(KMO)度量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Bartlett球形检验是用来判断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如果为单位矩阵,表示各变量互相独立,不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1可知,KMO度量值为0.726(>0.7),表明各穴位间相关系数都较高,可以提取公因子;Bartlett检验:X2=5 836.654,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所以原假设不成立,与单位矩阵差异明显。2个检验结果均表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

2.2 各成分解释的总方差表

运用SPSS 21.0对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得到各成分解释的总方差表(见表2)。从表中可以清楚看到13个变量的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以及旋转平方和载入的情况。第一成分的初始特征值为6.335,远远大于1;第二成分的初始特征值为3.743,>1;第三成分到第十二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均>1,但从十三成分开始,初始特征值都<1。故选择12个公因子便可以得到69.489%的累计贡献率,即表示12个公因子可以解释约70%的总方差,结果理想。

2.3 因子分析碎石图

图1为因子分析碎石图,纵坐标为特征值,横坐标为成分数。图中因子1到因子12的下降幅度较大,特别是因子1到因子6,曲线呈直线下降趋势。由表2解释的总方差可以得知,这12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69.489%。说明从39个变量中提取的12个公因子,可以表达足够的原始信息。

2.4 因子载荷矩阵

用因子载荷矩阵对各变量的因子载荷进行分析,同时为使因子意义更明确,通过因子旋转使因子载荷向两极分化,载荷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以方便因子解释。由表3可知各变量在各公因子中的贡献率,如百会穴,对比数值,可知其在因子9中的贡献率最高。通过纵向比较,可知因子1在太冲、血海、合谷、曲池、外关和肩髃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其他因子上有较高因子载荷的变量也可由此得出。

2.5 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

从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见图2)可以看出,空间上的点代表各因子,距离较近的点(因子)可以组成公因子,如气海、中脘和膻中这三个因子在空间上距离较近,组成F3公因子,又如阳陵泉、环跳和地仓这三个因子在空间上距离较近,组成F4公因子。

2.6 因子-穴位对应表

通过对因子进行旋转,可得到每一个变量在公因子中的贡献率,将穴位归入其贡献率最大的那个公因子中,就可得到如表4所示的因子-穴位对应表。

3 讨论

中医认为,VD是以神情呆滞、反应迟纯、善忘、懒动少言、肢体笨拙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是在久患消渴、胸痹及中风等疾病的基础上出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VD发生的病理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环脑络脑髓为VD发生发展的主要机理[3]。

3.1 因子1体现了上下取穴方法endprint

因子1有6个变量,腰部以上的穴位有合谷、曲池、外关、肩髃;腰部以下的穴位有太冲、血海。太冲属足厥阴肝经,是治疗燥湿生风的原穴。血海属足太阴脾经,具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作用。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以推进气血的运行;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可调和气血,疏经通络;合谷配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肩髃具有疏經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之功。外关具有联络气血,补阳益气之功。

3.2 因子2体现了辨证选穴原则和上下配穴原则

因子2由太溪、肾俞、悬钟、肝俞、本神和命门6个穴位组成。属阳经的有4个穴位,包括肝俞、肾俞、悬钟、本神;属督脉的有命门;属阴经的为下肢部的太溪。因督脉腧穴主治神志病,故选取督脉的命门穴用于痴呆症状的治疗。太溪属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中医认为,痴呆病位在脑,而病变的基础在肾脏,故选可强健腰肾的太溪。悬钟主治正好匹配了痴呆的健忘症状。肾俞与肝俞配合具有补益肝肾、疏肝理气之功效。因痴呆病位在脑,故选取属于头部的本神穴,本神属足少阳胆经,具有化湿降浊的功效。

3.3 因子3为针对病机取穴

因子3中的气海、中脘、膻中属于任脉,且同属于胸膺肋腹部,为针对病机取穴。VD的病机为气机壅遏、三焦不畅、精气神转化受阻。孟迎春教授[4]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是痴呆的根本机制和诸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而膻中宣畅上焦,中脘疏调中焦,气海通理下焦,此三穴与三焦关系密切,在三焦各部气机的调节中起着主导作用。

3.4 因子4体现上下取穴法

因子4中,地仓为面部穴位,阳陵泉和环跳属腰以下穴位。地仓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阳陵泉和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两穴相配起到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三穴共奏活血通络、化瘀通经之效。

3.5 因子5属于全身性取穴

因子5中,神门与三阴交为上下配穴法,神门可疏经止痛、宁心安神、益智健脾;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益阴健脾的功效;两穴共奏滋阴潜阳、养血宁心安神之功。而足三里壮阳益胃,三阴交与之相伍,擅于健脾理胃、补益后天。人中具有疏利腰脊、醒神开窍、降气和胃、通经活络、安神定志之功效。内关具有宽胸理气、平冲降逆、和胃止痛、宁心安神之功效;内关与足三里配伍,可益气养胃;与属手少阴心经的神门配伍,可理气安神、益智健脾、疏经止痛。关于神门穴的现代针刺运用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其常见治疗病种中就有痴呆[5]。

3.6 因子6体现近部选穴原则

中医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临床治疗的选穴以脑部穴位为主,如赖新生、王频等[6-13]均选择头部穴位治疗血管性痴呆。因子6中,额中线、顶中线都是头穴线,痴呆病位在脑,故选病位所在的脑部进行头针疗法来治疗疾病,可发挥穴位的近治作用。

3.7 因子7体现远部选穴原则

因子7由丰隆、脾俞和行间组成。丰隆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的功效,针灸丰隆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脾俞为脾之背俞穴,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之效。行间具有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之功效。此三穴相配,共奏清肝护胃、祛湿化痰、醒脑安神之功效。

3.8 因子8体现局部取穴原则

局部取穴可以发挥腧穴的近治作用。因子8中的3个穴位都属于头面颈项部。哑门是督脉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又为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散风熄风、开窍醒神的功效,可治疗神志病和督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大椎为人体阳经之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具有清热解表、益气壮阳的作用。风府具有散热化湿、通关开窍的作用。针灸风府与哑门可醒脑开窍、活血通经。此三穴共奏清热解表、开窍醒神之功效,能够很好地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

3.9 因子9为头部取穴

因子9为头部穴位,体现了近部取穴原则。百会属督脉,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神庭具有散风化湿、镇静安神的作用。风池可壮阳益气。四神聪则镇静安神,清肝明目,醒脑开窍。四穴共同作用于病位所在区域,起到醒脑开窍、升阳补气、镇静安神的作用。

3.10 因子10为交会穴

因子10关元为任脉的交会穴,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之功效,与VD病因肾精亏虚、阳气亏损相呼应。

3.11 因子11体现近部选穴原则

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祛风解表、舒筋活络、化气壮阳之功。

3.12 因子12根据病因选穴且体现近部选穴原则

因子12中,印堂和上星均为头部穴位,印堂具有疏风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上星具有降浊升清之功效。此二穴与VD病因虚、瘀、风、火、痰、郁中的风与火相呼应。

从因子与穴位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针灸治疗VD的选穴主要遵循3个原则。⑴近部选穴原则。认为痴呆病位在脑,故临床治疗选穴以脑部穴位为主。⑵远部选穴原则。选取距离患病部位远处的穴位,但所选穴位必定是属于病变部位所在的经络,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体现。按照中医提倡的整体观念,选取相关经脉的穴位对VD进行辅助和协同治疗。⑶辨证论治选穴原则。根据VD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选取适合的穴位进行治疗。

4 局限性及展望

本研究运用文献收集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根据315篇针灸治疗VD的文献探讨选穴规律。但因临床治疗文献在研究对象、辨证处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性。

本研究从具体的临床案例中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抽象出共性的选穴规律,为进一步挖掘针灸治疗VD的辨证论治及选穴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临床中来(从具体到抽象),到临床中去(从抽象到具体),以期为针灸治疗VD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指导。今后将用关联分析、BP人工神经网络等数据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穴对及证-症-穴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卢昌均,周哲屹,刘国成,等.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4(3):183-186.

[2]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3] 谢颖祯,邹忆怀,张云岭,等.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6):1-3.

[4] 孟迎春,韩景献.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35-37.

[5] 李贞晶,孙忠人,孙臣义,等.神门、大陵针刺效应特异性探讨[J].中国针灸,2012,32(4):325-328.

[6] 赖新生,黄泳.百会、水沟、神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8):559-563.

[7] 王频,杨骏,杨帆,等.艾灸头部组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348-1350.

[8] 马涛.“头项十八穴”治疗血管性痴呆66例[J].江苏中医药,2007, 39(10):59.

[9] 赵凌,张虹,郑重,等.电针头穴对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7,25(9):105-108.

[10] 刘军,彭晓虹,林大东,等.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8(4):197-200,封3.

[11] 王立存,张玉莲,靳冬,等.头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7,29(10):923-926.

[12] 金肖青,宋双临,俞迈红,等.头穴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7-9.

[13] 黄琳娜,安军明,苏同生,等.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79-82.

(收稿日期:2017-04-11)

(修回日期:2017-05-18;编辑: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管性痴呆因子分析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